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3篇
  免费   1901篇
  国内免费   3253篇
测绘学   303篇
大气科学   2608篇
地球物理   1939篇
地质学   4229篇
海洋学   2503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672篇
自然地理   196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478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以经济活动为主要依据,结合人群文化和环境生态特质,概括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人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动力及作用机制分析,预测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的主要变化趋势.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结构优化的特殊性及要点.  相似文献   
942.
据188个古地磁样品和样品产地的地理坐标、余纬度、平均磁偏角和磁倾角,求得样品产地的古纬度.本区古纬度比现今纬度低:7.6°-8.2°,6.6°-6.8°,6.0°-6.5°,2.3°-3.4°,0.2°-0.6°.变化由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洋壳北推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943.
东海陆架平湖海域改造砂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陆架平湖海域分布的改造砂。其物质来源为晚更新世末生成的沙脊物质,是在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期间,原始物质被掀起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4.
王律江 《第四纪研究》1996,16(4):300-309
依据深海沉积中浮游有孔虫化石群落,采用时间面与时间系列分析及目标转换函数方法,再造西太平洋近2.6Ma以来表层水温历史。结果表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西太平洋曾经历一大幅度、不可逆性质的温降。变冷事件集中发生于2.4~1.0MaB.P.间,主要体现在亚热带水团,冬、夏降温幅度达7~8℃和2-3℃,热带水团相对稳定。西太平洋温度场巨变表明其在北半球冰川发展过程中的正、负反馈作用,并由此奠定了中、晚更新世冰期旋回的全球气候模式。  相似文献   
945.
本文把模糊分维方法应用于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研究,当中.给出了强震和中强震活动模糊空间分维的确定方法,并通过计算不同小区的模糊空间分维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来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华北及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性时空演化图象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大震前地震活动的模糊空间分维D_0~(2)要出现下降异常,并且大地震发生在D_0~(2)减小的地区(西南)或先减小而后达到高值(华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946.
据广西有史记载的地震资料表明:广西的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迁移规律。即逐步地由桂东北向桂西南迁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947.
由环境应力值寻找地震危险区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根据位错理论,采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在导出了平均震源速度谱的基础上,导出了用地震波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中国和邻区大约1000多次4级以上中强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并把τ_0≥10MPa的地震看作是高剪应力值地震。自1987—1991年5年内,我国及邻区共发生M_s≥6.0的强震45次,和160余次高剪应力中强地震(M=4.0-5.0,τ_0≥10MPa),大约有1/4的强震和1/3的高应力值地震发生在台湾地区。说明台湾地区是一个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新疆的喀什—乌恰—乌什地区也是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我们对发生在其地区的强震,向前追溯了环境应力值τ_0的变化。发现有11个强震事件(约占全部事件80%)在震前1—5年内,在以强震为圆心,半径为200km范围内(个别略远),均有1—2个或多个高应力值地震出现。说明当高应力值地震发生时,该地区环境应力在增高,它可以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据此,推测了今后3年内大陆强震发生的可能地区是:①中印缅三国边境地区;②西藏波密地区;③青海北部到宁夏北部地区;④新疆伊宁地区;⑤纵贯新青藏90°E±2°线地带;⑥晋北忻州地区;⑦苏北及黄海地区;⑧山东长岛地区。  相似文献   
948.
In the paper,the characters of surface energy budget on Huayin(Gobi)and the desert surface during the periodfrom 26 June to 31 August 1990 in the HEIFE have been analyzed,then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sduring 4—19 September 1988 in the Pilot Observation Period of the HEIF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e is insuperadiabatic unstable state and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inverse humidity to form negative water vapour flux.Thesensible heat flux on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is in majority,but the latent heat flux may be neglected over the Gobi anddesert surface in the cloudless daytime in the summer.  相似文献   
949.
In the paper,the characters of surface energy budget on Huayin(Gobi)and the desert surfa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6 June to 31 August 1990 in the HEIFE have been analyzed,then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s during 4-19 September 1988 in the Pilot Observation Period of the HEIF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e is in superadiabatic unstable state and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inverse humidity to form negative water vapour flux.The sensible heat flux on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is in majority,but the latent heat flux may be neglected over the Gobi and desert surface in the cloudless daytime in the summer.  相似文献   
950.
PNA流型的年际变化及温、热带太平洋海温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广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2,16(5):583-591
本文分析了PNA型环流的年际变化和影响因子,发现它存在两种优势周期振荡:一种是3—5年的振荡,另一种是10年左右的振荡.研究表明,前者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相对应(同相关系),后者与北太平洋海温的主要振荡周期一致(反相关系).揭示了PNA型环流的变化与北太平洋海温比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具有更密切的联系.并且由于北太平洋海温影响的频带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不同,它的作用有时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同相,有时则反相,使得ENSO与太平洋-北美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变得复杂化.指出当考虑北太平洋海温的共同作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