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1篇
  免费   2368篇
  国内免费   2959篇
测绘学   695篇
大气科学   1884篇
地球物理   3461篇
地质学   6693篇
海洋学   976篇
天文学   593篇
综合类   854篇
自然地理   23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1027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833篇
  2001年   812篇
  2000年   769篇
  1999年   932篇
  1998年   1122篇
  1997年   735篇
  1996年   731篇
  1995年   679篇
  1994年   617篇
  1993年   738篇
  1992年   581篇
  1991年   497篇
  1990年   325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87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通过利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对对称正定Toeplitz 矩阵系统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嵌入式预条件矩阵构造方法,证明了以前的预条件矩阵构造方法大都是这种方法的特例.提出了ω循环型边界条件,并将其与普通循环型及螺旋型边界条件作了分析、比较后得到了一种新的边界条件即混合型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412.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2.5维有限单元算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瞬变电磁法的野外资料解释基本上停留在一维水平,本文从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中心回线法入手,基于电磁场本身的叠加原理,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导出了中心回线瞬变电磁2.5维二次场(纯异常)的有限单元计算公式. 该算法采用三角形有限元网格,在尽可能拟合地下电性断面的情况下减少有限元网格的节点数和单元数;用选主元的LU分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做到了在移动场源时只需改变右端项;在反傅氏变换中,使用新的波数选取方案,让波数m随时间t滑动. 最后给出的算例表明,该算法直接计算异常场,计算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413.
小波变换在识别储层流体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小波变换的特点提出一种识别储层流体的新方法. 本文假设测井所得的信号为地层微观孔隙结构、地层流体性质及岩性和岩相等各部分的综合贡献之和,不同的储层中小波分析的能量谱特征不同,因而通过对已知储层模型进行小波能量谱分析,可得到各种储层的特征能量谱,根据这些储层特征能量谱就可以对待划分的储层段进行储层流体性质判别.  相似文献   
414.
多相流动电磁波成像测井测量敏感场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多相流动电磁波成像测井研究中,测量敏感场是设计测量仪器和研究图像重建算法的前提工作. 本文用数值方法计算多相流动电磁波成像测井测量敏感场. 根据测量探头电极阵列的对称性,将三维敏感场问题划分为轴向和横向两个平面问题,然后应用有限元算法求解两个平面电势分布问题,对于不同介质模型,计算各种测量条件下测量区域内电势分布,进而根据电势分布计算测量敏感场. 结果表明测量敏感区域为发射电极到测量电极的弧形区域,在发射电极到测量电极的电势梯度线上,测量敏感函数近似于一个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415.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Ⅰ:个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分析场和NCAR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孟加拉湾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副热带环流的大尺度和天气尺度特征,探讨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与南海季风爆发之间的物理联系及孟加拉湾季风气旋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对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5月爆发的东亚季风展现出典型的从孟加拉湾地区东传发展到南海地区的过程。随着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和对流活动增强、北移,南海北部出现了低层西风和对流活动,领先于副热带高压在南海地区减弱和撤退。结果还显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对流凝结加热有助于该地区经向温度梯度的反转,在热成风关系的制约下南海上空副热带高压脊面的垂直倾斜由冬季型转向夏季型,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416.
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  林熙  金健  李菁 《气象学报》2003,61(1):78-84
综合应用预报量自身时间序列的拓展,数值预报产品和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一种新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研究。将这种新方法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完全预报(PP)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方法比PP预报方法的预报精度显著提高。并且,通过对预报模型“过拟合”现象的研究发现,这种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417.
用TRMM/TMI估算HUBEX试验区的云中液态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云中液态水。由于微波成像仪85.5 GHz通道对云中液态水非常敏感,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运用迭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的液态水路径。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中,分别运用微波成像仪85.5 GHz垂直极化单通道和微波成像仪85.5 GHz极化亮温差两种方法来估算陆地上空的云中液态水路径,反演结果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测量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当地表比辐射率或地表温度误差较大时,用极化亮温差法估算云中液态水路径相对较好,尤其是对于低云,因为该方法对地表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418.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19.
窗口检索是许多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单窗口检索和多窗口检索。多窗口检索就是判断点状日标位于哪个多边形内,即“点位探测”。在本文介绍了追踪法点位探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把这一思想引入矢量多边形叠置运算中,有效地提高了矢量叠置的求交效率。  相似文献   
420.
M. C. Kim 《Journal of Geodesy》1997,71(12):749-767
The fundamental geometry of satellite ground tracks and their crossover problem are investigated. For idealized nominal ground tracks, the geometry is governed by a few constant parameters whose variations lead to qualitative changes in the crossover solutions. On the basis that the theory to locate crossover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sufficient detail, such changes are described in regard to the number of crossover solu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ir bifurcations. Employing the spinor algebra as a tool for establishing the ground-track crossing condition, numerical methodologies to locate crossovers appearing in general dual-satellite ground-track configura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The methodologies are applied to precisely determined orbital ephemerides of the GEOSAT, ERS-1, and TOPEX/POSEIDON altimeter satellites. Received: 19 November 1996 / Accepted: 12 May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