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499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9 毫秒
991.
岩石高边坡的时效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以某拟建水电工程近坝库岸的岩石高边坡变形体为典型实例 ,结合现场勘察 ,对岩石高边坡时效变形的地质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 ,从宏观和微观上揭示了岩体时效变形这一自然高边坡普遍现象的地质特征和变形形迹。并综合分析了该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 ,探讨了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实例高边坡是一处于轻微变形阶段的变形体 ,其存在不会对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2.
Review of Microstructural Evidence of Magmatic and Solid-State Flow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Evidence of magmatic flow includes: (a) parallel to sub-parallel alignment of elongate euhedral crystals (e.g., of feldspar or hornblende) that are not internally deformed, (b) imbrication (‘tiling’) of elongate euhedral crystals that are not internally deformed, (c) insufficient solid-state strain in regions between aligned or imbricated crystals to accommodate phenocryst rotation, (d) elongation of microgranitoid enclaves without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inerals, (e) magmatic flow foliations and elongate microgranitoid enclaves deflected around xenoliths, and (f) schlieren layering (if due to flow sorting) in the absenc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inerals involved. These features are consistent with rotation of crystals in a much weaker medium, namely a melt phase, at a stage when the magma has become viscous enough to preserve the alignment.Evidence of solid-state flow includes: (a) internal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grains, (b) recrystallized “tails,” (c) elongation of recrystallized aggregates (e.g. of quartz and mica), (d) grainsize reduction, (e) fine-grained folia anastomosing around less deformed relics, (f) microcline twinning, (g) myrmekite, (h) flame perthite, (i) boudinage of strong minerals, typically with recrystallized aggregates of weaker minerals (e.g. quartz and mica) between the boudins, (j) foliation passing through, rather than around enclaves, and (k) heterogeneous strain with local mylonitic zones.Several criteria suggest “submagmatic flow,” including recrystallized feldspar, inferred transitions from magmatic imbrication to solid-state S/C arrangements, evidence of c-slip in quartz, and especially evidence of migration of residual melt into lower-pressure sites.Recent experiment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a change from grain-supported flow to suspension flow typically occurs in deforming magmas at melt contents of between 20% to 40%, and that large amounts of strain may accumulate in magmas without being recorded by the final fabric. At lower melt percentages, perhaps as low as a few percent, depending on the minerals and their shapes, strain may be accommodated by: (a) melt-assisted grain-boundary sliding, (b) contact-melting assisted grain-boundary migration, (c) strain partitioning into melt-rich zones, (d) intracrystalline plastic deformation (c-slip in quartz indicating plastic deformation at temperatures near the granite solidus), and (f) transfer of melt to sites of low mean stress. The only indication of strain in the absence of crystal plasticity may be an alignment of crystals. Moreover, magmatic flow microstructures may be destroyed by fracturing, crystal plasticity and recrystallization before the magma reaches its solidus.Many rocks show evidence of solid-state flow superimposed on magmatic flow. Evidence of magmatic flow is commonly preserved in deformed felsic metamorphic rocks: for example the alignment of rectangular K-feldspar megacrysts and of microgranitoid enclaves. However, absence of alignment does not preclude a magmatic origin for K-feldspar megacrysts in felsic gneisses, as magmatic flow may cease before the magma becomes viscous enough to preserve an alignment.  相似文献   
993.
长效硅钾肥特点、营养机理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不同钾矿资源贮量、不同钾肥特性的区别以及硅钾肥的营养机理,分析了长效硅钾肥具有肥效持久、富含多种营养等特性,阐明了长效硅钾马可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的作用;并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阐明了长效硅钾肥的生产和施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94.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0,22(4):345-351
川滇地区 MS≥ 6.0的地震多聚集成带、成团 ,与构造走向大体一致 .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 98°~ 1 0 5°E,2 1°~ 34°N)可划分成 7个小区 .每个小区历史上都发生过 MS≥ 7.0的强震 . 1 970年以来该区发生的 1 0次 7级以上地震 ,分别出现在 5个小区内 .经研究 ,这 5个小区中强震发生的时间与累积频度间均符合幂函数或指数关系 .通过内符检验 ,表明其对每个小区强震的中长期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定点形变倾斜观测异常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  季爱东 《地震研究》2000,23(4):398-404
在研究我省形变台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取各台各套仪器的正常变化形态及干扰形态,对山东菏泽5.9级、大同6.1级、南黄海5.3级等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结果认为,当各台倾斜仪出现打破以往年变正常规律的形态及γ因子超出二倍中误差时,即可视为异常出现。当趋势异常或γ因子出现转折、大幅度波动时,即可视为进入短期阶段,应注意未来1个月左右地震发生的可能,矢量方向大致指向或背向震中。在进入短期  相似文献   
996.
地震中短期前兆某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2000,20(3):29-36
从前兆分段的物理基础出发,对强震和中强震的中短期异常(1年尺度)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认为地震活动性中短期异常以在震中附近出现中短期(约1年)平静为最主要特征,并出现中短期空区。对于多种学科中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尚处于中期阶段的整体发展过程之中。由于不同震级强度的地震,其约1年的时间尺度对其孕震过程的内涵来说有较显著的差异,对7级以上大震和中强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997.
顾瑾萍  张晓东  黄辅琼  吴晶 《地震》2004,24(2):59-65
进行了我国大陆80多个震例(1987~1999年)的前兆异常项数统计, 研究了强震前流体、 形变和电磁三大观测类别的前兆异常项的时空变化属性和综合特征。 着重讨论这3类前兆异常从中期向短临过渡的标记、 可能的场、 源兆、 前兆变化的相关性、 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与地震活动的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综合判定指标并用概率增益的方法对我国大陆强震预测作了一定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8.
GNS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尺度、高精度的观测结果,为强震变形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观测约束。本文针对GNSS技术在中国大陆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系统梳理了断裂带滑动特征描述、变形场动态演化解析、应变集中过程识别、潜在震源危险程度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典型震例总结了GNSS资料在长、中、短临不同的地震预测阶段的应用。针对地震中长期预测,基于构造动力过程给出了强震危险性时空逼近的科学思路,即“板块边界动力作用—大-中尺度动态形变场—应力应变增强/集中区—孕震危险段中短期危险性的时空逼近”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GNSS监测能力提升、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多尺度地壳形变动态信息获取、GNSS多参量动力学模型构建及产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发展展望。总体而言,GNSS技术的应用显著增强了我国地震预测的地壳形变观测基础支撑,丰富了对大陆地震孕育发生物理过程的科学认识,推动了大陆地震预测科学思路和预测方法的发展,并促进了地震预测由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的拓展。  相似文献   
999.
在节理岩体工程的数值计算及稳定性评价中,变形特征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原位试验受到各种条件无法进行时,经验确定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本文在大量收集目前国内外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即尺寸效应折减与节理特征折减的二次折减法,并应用3个坝址与水电站的节理岩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吕玺琳  方航  张甲峰 《岩土力学》2016,37(Z1):435-440
基于循环交通荷载下软黏土累积塑性变形、累积孔压经验公式与分层总和法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不排水循环累积塑性变形引起的沉降和不排水循环累积孔压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叠加,建立了一个软土路基长期沉降拟静力计算模型。对交通荷载应力路径下的软黏土空心圆柱扭剪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不排水累积塑性应变模型和不排水累积孔压公式的参数。基于弹性理论解积分计算交通荷载下路基中的动应力,再结合分层总和法计算了路基沉降与循环周次的关系。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对比了计算沉降结果与实测结果并与以往理论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