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687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Study of fault growth in deep area of the Gaoyou Sa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Gaoyou Sag. Based on high-precision 3D seismic data, the displacement-length relationship and throw data of faults are integrated to reconstruct the growth of the boundary fault and secondary faults in the eastern deep area of the Gaoyou Sag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fault growth a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Zhen 2 boundary fault had six segments which grew independently in the Eocene Dainan Period and subsequently linked into four segments in the Eocene Sanduo Period. The Zhen 2 fault growth included two phases: short rapid lateral lengthening initially in Dainan Period, followed by a longer phase of slip accumulation and linkage of segments in the Sanduo Period. The strike of Zhen 2 fault which is widely and gently undulate kept in step with Zhen1 extensional boundary fault that controlled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Subei Basin. The structure of Zhen 2 fault tips is contributed to interaction of fault segments. Two segments overlapped and linked with its neighbor by relay zone, otherwise the segments kept away from the fault and linked near the tip of the fault which interacting the growth progress. The secondary faults are linked alternatively by segments of NEE strike and EW strike and the segments of NEE strike are developed initially in the Dainan Period. Numerical simul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tensional direction in the area of secondary faults is parallel to the extensional direction of the region and barely influenced by the Zhen 2 boundary fault. The orientational change of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etween the Paleocene and Eocene led to the linkage of secondary faults, which means that the segments of NEE strike are developed by pre-existing fabrics of the Paleocene and the segments of EW strike linked the NEE segments later in the Eocene. ©, 2015,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552.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建业  庞雄  于鹏  雷超  罗盼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4901-4920
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到OCT基本处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之外的深水-超深水区的范围,以强烈的地壳薄化和发育大型拆离断层控制的拆离盆地为特征.这些深水-超深水盆地的同裂陷阶段均经历了早期均一断陷、中晚期拆离式断陷的演化过程,受控于南海北部大型拆离断层作用及其所导致的岩石圈临界破裂过程.新的深水-超深水盆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的非瞬时伸展破裂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沉积体系配置和构造-热演化过程,将为科学评价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3.
两个西边界流延伸体区域中尺度涡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黑潮和湾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典型的两支西边界流,黑潮延伸体(Kuroshio Extention,KE)和湾流延伸体(Gulf Stream Extention,GSE)区域中尺度涡活动十分活跃。本文综合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和Argo浮标资料,对KE和GSE区域中尺度涡的表层特征及其对温盐影响进行了统计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潮和湾流主轴附近为涡旋频率的高值区,主轴南北两侧分别以气旋涡和反气旋涡数量占多,主轴附近的涡旋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区域;两个区域的涡旋以西向移动为主,气旋涡和反气旋涡都具有向南(赤道)偏离的趋势;两个区域的涡旋数量都以夏、秋季较多,涡旋强度都在春、夏季较大,且GSE区域涡旋强度明显大于KE区域;气旋涡(反气旋涡)引起内部明显的温度负(正)异常,KE区域气旋涡(反气旋涡)内部呈"负-正"("正-负")上下层相反的盐度异常分布,GSE区域气旋涡(反气旋涡)在各层呈现较为一致的盐度负(正)异常;两个区域中尺度涡对温盐场的平均影响深度可达1 000×104 Pa以上。  相似文献   
554.
南沙海区万安盆地构造演化与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地震、钻井和区域地质资料,运用回剥法和平衡剖面技术定量研究了万安盆地的构造沉降和伸展程度,重建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并探讨其成因机制。模拟结果表明,万安盆地构造沉降曲线为多段式,其南北部构造沉降差异明显,且沉降中心逐渐向南发展的趋势。晚始新世-渐新世(37.8~23.03 Ma BP)盆地中、北部快速沉降,存在两个沉降中心;早中新世(23.03~16.0 Ma BP)盆地南部也发生快速沉降,整个盆地存在3个沉降中心;中中新世(约16.0~11.63 Ma BP)沉降作用减弱,盆地进入裂后热沉降期。万安盆地的伸展和形成演化呈现北早南晚的特征,与南海海底扩张密切相关,同时受控于万安断裂带交替地右旋-左旋走滑作用,是伸展和走滑双重作用的结果。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可细分为4个阶段:初始裂谷期、主要裂谷期、走滑改造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  相似文献   
555.
对内蒙古图日格金矿区内的侵入岩开展了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图古日格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角闪石岩和蚀变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64.5±1.4 Ma、278.7±1.0 Ma、280.6±1.3 Ma和288.0±2.6 Ma,均侵位于二叠纪.图古日格金矿床的成矿...  相似文献   
556.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动断层调查研究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高原内部活动构造变形特征、机制以及孕震构造环境等的深入认识。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羌塘地块内部进行详细的活动断层解译,结合沿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证据和最新同震地表破裂等,对该区的活动断层几何图像及运动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的西羌塘块体内部在第四纪以发育近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和由北西向与北东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系统为特征,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活动断层都呈现出了高密度、弥散分布的特点,并可归纳为3类基本的活动构造变形样式:共轭走滑断层及其伴生正断层作用、弥散式正断层作用和剪切裂谷式正断层作用,其中大部分正断层与走滑断层主要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构造类型来共同调节区域内近东西向伸展变形的,这些特征指示藏北高原内部变形更符合“连续变形模式”而非“刚性块体挤出模式”。同时发现,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发育的最新地表破裂总长度仅约400 m,最大垂直位移约0.8 m,推测可能是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W6.5强震事件...  相似文献   
557.
内蒙古西乌旗努和特A型花岗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侵位于晚石炭世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中二叠统哲斯组和晚石炭世英云闪长岩中,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努和特A型花岗岩富硅、富钾、富碱、贫Al_2O_3、CaO、MgO、TiO_2、P_2O、Sr、Ba、Eu、Ti和P,具有较高的Ga/Al、(Na_2O+K_2O)/CaO、K_2O/MgO、TFeO/MgO、Rb/Nb、Y/Nb、Sc/Nb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分布,δEu值为0.25~0.54,负Eu异常明显,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I、S和M型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在地球化学分类判别图解上,努和特A型花岗岩显示后造山A_2型花岗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0.4±1.2Ma和130.4±1.4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蛇绿岩、俯冲-岛弧型-碰撞型和后造山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贺根山缝合带在早白垩世可能处于后造山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558.
尼雄地区早白垩世磁铁矿以成矿岩体及矿床研究偏多,忽略围岩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尼雄早白垩世磁铁矿可分为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而达及藏布地区热液脉型磁铁矿与基性岩脉密切相关,通过共生辉长岩岩脉锆石U-Pb年龄(120.1±1.7 Ma)限定热液脉型磁铁矿成矿时代约120 Ma,与已经确定成矿时代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时代一致,指示尼雄矿田两种类型磁铁矿受控于相同的地质背景。通过尼雄岩体碎屑岩围岩(原上二叠统敌布错组)碎屑锆石测年,获得其沉积时代介于130~120 Ma之间,故将上二叠统敌布错组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则弄群。结合区域地层及岩浆岩新资料,认为冈底斯中部则弄群火山岩与侵位于其中的岩体构成一个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体系,其与尼雄矿田早白垩世磁铁矿密切相关。该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尼雄附近浅表层次构造共同指示冈底斯中部在早白垩世处于伸展构造背景。最后,依据伸展构造背景新认识建立了尼雄地区早白垩世磁铁矿成矿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559.
基于可拓学的生态市建设评价——以哈尔滨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辉玲  吴次芳 《地理科学》2009,29(5):651-657
生态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在诠释生态市概念的基础上,基于EES模式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拓学的物元分析方法构建生态市建设评价的综合评判模型,并以哈尔滨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2005年到2008年哈尔滨市生态市建设整体上呈现出由较差向合格跃升的趋势;②噪声环境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成为制约哈尔滨市生态市建设水平的因素;③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比较吻合,表明物元分析方法在生态市建设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60.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可拓聚类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勇健 《岩土力学》2009,30(7):1939-1943
基于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聚类分析原理,提出了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可拓聚类方法。选取地震烈度、震中距、砂层埋置深度、地下水位、标贯击数、平均粒径、不均匀系数和动剪应力比等8个影响因素,作为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评价因子,构建了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预测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结果。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地反映砂土的液化规律,可拓聚类预测方法应用于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