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688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湘东北中生代发育以辉绿岩类和煌斑岩类为代表的基性岩脉,属陆内拉斑玄武岩系,部分煌斑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富集LREE,δEu负异常不明显,其形成主要受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制约。煌斑岩类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岩浆源区特征,富集Nd、P、Cs而K、Rb、Sr、U、Th等富集程度不明显,Ta、Nb略有富集。辉绿岩类表现出Ta、Nb、Ti亏损,但LILE并不富集,反映地壳混染程度的增强。基性岩脉形成于陆内拉张带的构造环境,岩浆活动未受到中生代大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基性岩脉在时、空及物质组成上与湘东南玄武质岩石基本一致,属于整个湘东南岩石圈拉张-减薄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2.
冀中坳陷古近纪的伸展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冀中坳陷的构造格架是新生代的伸展构造系统。该系统以大兴、保定-石家庄拆离滑脱断层为主体,与牛东-河东、马西、宁晋、新河等伸展断层以及徐水-安新变换带和衡水、宝坻-桐柏镇变换断层等组合而成。据平衡剖面和基底沉降曲线分析,冀中坳陷古近纪伸展作用过程持续发育,具幕式特点,以沙三期伸展作用最为强烈。地壳的快速伸展作用与火山活动强度之间缺乏耦合关系。冀中坳陷的动力学成因与伸展背景下的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3.
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侵位于武当地块内部的大量的板状为基性侵入体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800Ma左右发生的扬子古大陆裂解的重要依据。然而作者在武当地块北缘与西南部所做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与武当地块顺层伸展滑脱构造主滑脱面之顺层韧性一韧性变形带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是被褶皱了的岩席群。最新获得的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407Ma,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并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碱性岩浆的侵位,作者认为,这套基性岩群代表了泥盆纪时南秦岭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上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并因此导致南秦岭上部地壳的伸展减薄。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 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 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 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25.
东准噶尔鲍尔羌吉——带热隆伸展构造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准噶尔1:25万造山带填图方法研究过程中,在鲍尔羌吉一带发现较为典型的伸展构造,与许志琴等提出的热隆伸展构造有相似之处,其隆升与晚古生代造山后期抬升侵位的花岗岩有关,重熔花岗岩侵位上隆形成“热穹隆”构造,在岩体顶部垂直主应力作用下导致上部地壳伸展减薄,形成以晚古生代花岩为核心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26.
胶东型金矿具有独特的成矿特征和成因机制,不同于国际已知金矿类型。为了深化认识控制矿床形成、变化和保存的地质要素及成矿过程,本文综合分析了胶东半岛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构造活动和成矿特征及其构造背景,提出该区深部岩浆活动与地壳快速隆升及浅部变质核杂岩、张性断层、断陷盆地等伸展构造,共同控制了以Au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演化过程,谓之热隆-伸展成矿系统。阐明了晚中生代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元素变化规律,发现了金矿化蚀变带中的低Ba、Sr含量异常及早白垩世胶东地壳中金丰度的显著变化,揭示了壳幔物质混合和伟德山型花岗岩岩浆活动对金成矿的贡献。认为这一成矿系统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后俯冲伸展环境,由于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性质由富集向亏损转化,从而引起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地球化学元素重新调整,幔源含金流体与由重熔下地壳析出的壳源含金流体混合形成富金流体库,并产生贫金花岗岩。大规模岩浆活动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条件,上地壳伸展产生的断裂构造则为成矿元素聚集提供了良好空间。热隆-伸展成矿系统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27.
梁东旭  张农  荣浩宇 《岩土力学》2023,(4):1217-1229
对预制交叉裂隙岩石试样进行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裂纹萌生、扩展、聚合过程,分析了主裂隙和轴向载荷夹角及主次裂隙夹角对裂纹起裂应力和聚合应力的影响,并用混合有限元-离散元程序,即图形处理器并行化的3D Y-HFDEM代码对试验进行了仿真计算,实现了岩石破坏从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的过渡,对裂纹类及损伤破坏模式进行了识别,捕捉到了试验中难以发现的现象。研究表明:随主裂隙与轴向载荷夹角增加,裂纹聚合区的拉伸裂纹数量增加;裂纹起裂和聚合应力与主裂隙与轴向载荷夹角成正比;主次裂隙夹角增加,岩石的破坏模式由拉伸破坏转为剪切破坏,交叉裂隙加剧岩石破碎程度;主裂隙尖端萌生扩展的拉伸-剪切混合裂缝引起的破坏在岩石破坏中占主导地位,是导致岩体失去承载能力的主控裂纹;混合有限元-离散元仿真软件GPGPU并行化的3D Y-HFDEM IDE在岩石裂纹扩展研究中具有优势,可以捕捉实验室难以发现的损伤断裂类型,可以作为岩石裂纹扩展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8.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internal Western Alps, widespread multidirectional normal faulting resulted in an orogen-scale radial extension during the Neogene. We revisit the frontal Piémont units, between Doire and Ubaye, where contrasting lithologies allow analysing the interference with the N–S trending Oligocene compressive structures. A major extensional structure is the orogen-perpendicular Chenaillet graben, whose development was guided by an E–W trending transfer fault zone between the Chaberton backfold to the north and the Rochebrune backthrust to the south. The Chaberton hinge zone was passively crosscut by planar normal faults, resulting in a E–W trending step-type structure. Within the Rochebrune nappe, E–W trending listric normal faults bound tilted blocks that slipped northward along the basal backthrust surface reactivated as an extensional detachment. Gravity-driven gliding is suggested by the general northward tilting of the structure in relation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Chenaillet graben. The stress tensors computed from brittle deformation analysis confirm the predominance of orogen-parallel extension in the entire frontal Piémont zone. This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nearby Briançonnnais nappe stack where the extensional reactivation of thrust surfaces locally resulted in prominent orogen-perpendicular extension. Such a contrasting situation illustrates how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late-Alpine extension may be regionally governed by 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es inherited from the main collision stage.  相似文献   
129.
A DISCUSSION O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ANCANGJIANG PLATE JUNCTION WITH ANALOGY: WHETHER OR NOT THE LANCANGJIANG OCEAN EXISTED IN LATE PALEOZOIC  相似文献   
130.
浙东南石平川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平川钾长花岗岩体位于浙江沿海火山岩带的中南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2.5±1.2 Ma(MSDW=2.1),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岩相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钾和铝低铁、镁、磷和钛特征,SiO2含量为74.79%~77.79%,K2O为4.26%~7.97%,铝指数A/CNK=0.98~1.10,属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富集Rb、Th、U和K,亏损Sr、Ba、Nb、P和Ti,REE具有中等负Eu异常(Eu/Eu*=0.33~0.50),总体呈现LREE富集的右倾“V”型配分模式。岩石\[n(87Sr)/n(86Sr)\]i值为0.70801~0.71012(t=102.5Ma),εNd(t)值为-8.63~-8.76,显示壳—幔混合成因特征。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平川岩体为高演化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显示石平川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侵位于早白垩世末期的张性构造环境,其形成可能与印度板块北向漂移所导致的古太平洋板块碰撞弧后引张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