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676篇
大气科学   384篇
地球物理   471篇
地质学   582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ת���в���֮��������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WGS84?????????????????????????????????????????????????????????????????????????????????????????????????????????????С??Χ???????????????????????????????????????????????????????????Ч???  相似文献   
102.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为加强对外开放提出的全球化合作倡议,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对全球化发展意义重大。气温作为重要的基础数据和输入要素,对其进行空间化处理是实现大尺度区域资源环境优化配置的前提。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IS),运用距离平方反比法(IDS)、协同克里格法(CK)、回归距离平方反比法(RIDS)和回归协同克里格法(RCK),对“一带一路”地区1980—2017年的2679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数据进行插值,获得了“一带一路”地区10 km分辨率的气温空间分布数据。交叉验证结果表明:① IDS、CK、RIDS和RCK插值法在整体上均较好地展示了“一带一路”地区气温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4种插值方法的月均气温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在1.93~2.43、1.78~2.14、1.31~2.23和1.23~1.92 ℃之间;年均气温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4、1.83、1.37和1.27 ℃;② 在“一带一路”地区,加入协变量分析的CK插值精度整体优于IDS,并且削弱了IDS的极值现象;③ RIDS和RCK对年均气温的插值精度分别较IDS和CK提高了29.4%和30.6%,表明加入地理要素并进行残差修正的插值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RCK插值法对气温数据的插值精度最高,可以考虑将此方法作为“一带一路”地区温度等气象要素的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机载LiDAR在公路勘测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该文对直升机机载LiDAR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从地面控制测量、点云数据获取、点云数据处理、成果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LiDAR点云数据在5种不同地面控制点布设方案校正下的点云数据精度,论证了利用地面控制点对直升机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平面和高程校正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一种确定不等式约束Partial EIV模型解及精度评定的新方法,在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下,将附有不等式约束的Partial EIV模型转换为标准最优化问题。采取WHP拟牛顿修正的SQP方法求解,并利用SUT法对参数估值进行精度评定,可以减小迭代次数、提高收敛速度,且精度评定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05.
由于存在地层缺失、井眼穿层不断变化、重点层段测井曲线较少、井眼环境复杂、测井响应值与储层参数关系较为复杂等特点,页岩气储层水平井测井解释难度较大.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水平井钻遇地层模型—水平井间及水平井与直井响应差异分析—水平井曲线校正—基于直井的参数评价模型”的评价技术流程,进行页岩气水平井TOC测井评价.在测井评...  相似文献   
106.
杨柳  唐振  王海娇 《地质与资源》2020,29(3):289-29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分析速度快、干扰较少并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样品的分析测试中,成为通用的无机化学元素分析测试工具.在测定复杂基体样品时,由于基体效应产生的各种干扰也会影响分析测试结果,包括光谱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等.以ICAP-6000型号仪器为例,结合仪器特点及实际工作经验,对复杂基体地质样品测定中出现干扰的原因、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基体消除的方法以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7.
现有轨迹匹配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其匹配精度无法满足车辆导航定位的需求。针对拓扑匹配方法对于起始匹配位置的依赖性,提出了顾及速度与航向信息的轨迹匹配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速度、距离和航向约束改进起始匹配路段和起始位置的判定,并通过后续时刻车辆的正确匹配位置修正起始位置,避免了传统拓扑匹配方法中起始位置匹配错误导致的误差传递累积,提高匹配路段的准确性。同时以起始位置为基础,速度与时间信息为约束确定匹配点。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多条复杂程度各异的路线进行实验,并与现有的几何匹配方法和拓扑匹配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复杂程度的城市路网下具有良好的匹配效果,准确率可达93.53%。在匹配准确率方面优于现有的两种方法,在匹配效率方面能满足定位导航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8.

大地电磁法一直以来基本都遵循场源为平面电磁波的假设,这种假设普遍适用于中高频的大地电磁研究,但在具有显著非平面波场特性的区域或开展长周期大地电磁研究时,则对场源平面波的理论基础带来了挑战,若不满足理论假设,将会导致深部探测的可靠性降低,勘探目标定位风险增高.本文通过选择线状、片状及非规则场源模型来模拟极光电集流、赤道环电流和横向波动的波数场源,开展了大地电磁场源效应的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非平面波模式和平面波模式的响应差别.模拟表明大地电磁场源效应强度与模型平均电阻率正相关,与频率和测点与源水平距离负相关,且与场源的高度、宽度和横向波长等参数均有关系,非平面波模式和平面波模式正演响应在一些情况下具有超过10%的差异.基于场源效应特征,归纳并提出了五种场源效应校正方法,一是计算极限模型来截断场源效应影响频段的频域截断法,二是对多个同步观测的邻近测点进行平均的测点平均法,三是延长测点观测时间的时间域延长法,四是剔除较强垂直磁场分量所对应场源效应较强段数据的时间域剔除法,五是直接考虑场源的反演,五种方法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地电磁场源效应的影响.对于受场源效应影响的大地电磁数据,若直接采用平面波方式进行反演则可能在深部产生较大畸变,若在获知场源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可开展考虑场源的大地电磁反演来消除场源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滑带土动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地震高烈度区老滑坡的复活变形原因,本文对滑坡滑带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次试验采用扰动土样,制样基本物理指标按滑带土的现场测试指标确定,在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运用MTS810Teststar程控液压伺服土动三轴仪对单个样品逐级放大动应力的分级试验方法进行。侧向压力 (围压 )分别采用 100kPa、20 0kPa、300kPa三级,通过施加轴向振动荷载 (力 )模拟地震作用,振动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 1Hz,振幅随试样性质确定。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性质与其静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滑带土的动应力与动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滞后性及变形积累特点,动弹性模量与动强度的显著降低以及动阻尼比的显著增大特性。这揭示了动力作用下的滑坡复活原因之一,同时为滑坡稳定性评价和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模拟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分析滑带土动力本构模型提供了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0.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utputs are rarely used directly for quantify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hydrology, due to their coarse resolution and inherent bias. Bias correction methods are usually applied to correct the statistical deviations of climate model outputs from the observed data. However, the use of bias correction methods for impact studies is often disputable, due to the lack of physical basis and the bias nonstationarity of climate model outputs. With the improvement in model resolution and reliability, it is now possible to investigate the direct use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CM) outputs for impact studies.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use RCM simulations directly for quantifying the hydrologic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North America. With this method, a hydrological model (HSAMI) is specifically calibrated using the RCM simulations at the recent past period. The change in hydrological regimes for a future period (2041–2065) over the reference (1971–1995), simulated using bias‐corrected and nonbias‐corrected simulations, is compared using mean flow, spring high flow, and summer–autumn low flow as indicators. Three RCMs driven by three different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uncertainty of hydrological simul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hoice of a bias‐corrected or nonbias‐corrected RCM sim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ncertainty envelope is generally watershed and indicator dependent. It is difficult to draw a firm conclusion about whether one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In other words, the bias correction method could bring further uncertainty to future hydrological simulations, in addition to uncertainty related to the choice of a bias correction method. This implies that the nonbias‐corrected results should be provided to end users along with the bias‐corrected ones, along with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bias correction procedure. This information would be especially helpful to assist end users in making the most informed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