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353篇
地质学   1000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8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FENG Yan  HE Daming 《地理学报》2006,16(3):271-276
With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ssues on the shared water allocation and the transboundary eco-security conserv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rivers.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major problems on transboundary waters in different sub-regions of Asia, such as water shortage, transboundary waters pollution, fragile eco-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Then, the key scientific issues to be concerned in the next study progres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es of the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focus fields are raised: (1) unpredicted changes of the hydrologic and water system,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allocation of the sharing waters by global changes; (2) model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rivers on th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water laws or regulations, policies, the relative experiences and the case studies; (3) quantificational assessment on environmental flow, available wa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international watercourse system; (4) studies on transboundary aquatic bio-diversity maintenance,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supervision and treatment under the rules and principles accepted by the riparian states; (5) issues on transboundary compensation at the rules of “payments for using”, “payments for harm” and “compensation for benefit”; (6) using advanced 3S techniqu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watershe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nd so on.  相似文献   
442.
This Commentary reflects on the state of the scholarship on learning for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policy and governance. How have we been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We highligh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dvancements related to learning, as well as areas of divergence between learning theories and frameworks, and underdeveloped knowledge around processes and outcomes.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and improve progres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we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learning scholarship by focusing on how to collectively engage in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相似文献   
443.
444.
李琪琪  徐尚 《地质通报》2022,41(8):1417-1429
中国广泛分布石炭系—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开发利用其中赋存的页岩气对于缓解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物理学等方面概述了不同区域、不同层位代表性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关键属性,并与典型海相和陆相页岩进行了对比和总结。结果表明,对于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三角洲体系中的沼泽相及障壁-潟湖体系中的潟湖和沼泽相具备更优越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过渡相页岩与煤层、砂岩层频繁互层,岩相垂向上变化极其复杂,意味着其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同时,TOC含量垂向变化较大,高低值交互出现,平均TOC含量总体高于海相和陆相页岩,表明其巨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海陆过渡相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型为辅,腐殖质显微组分约占70%,热演化程度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少数达到过成熟,总体介于陆相和海相页岩之间。过渡相页岩粘土含量较高,给压裂开发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有机质中可能普遍存在大量的不可见有机孔,但受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的影响,它们理论上不是过渡相页岩的主要孔隙类型。高的粘土含量可能导致海陆过渡相页岩最低的孔隙度及较低的渗透率。海陆过渡相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分布范围较大,存在甲烷吸附能力较强的页岩,可能是受煤层的影响。目前,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资源评价方法的不完善、“甜点”识别与预测技术不成熟、优势成藏环境研究不深入及“多气共采”可行性不确定,仍然是当前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45.
Peter E Hopkins 《Area》2007,39(4):528-535
Focus groups are now widely used by human geographers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are clearly recognised as an established research method within the discipline. Despite this, there is a lack of discussion about the various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volved in using focus groups. This paper aims to open up discussion by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about using focus groups in human geography. I draw upon my experience of conducting focus groups with young Muslim men in order to suggest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human geographers might think critically about using focus groups. Some of the issues discussed include group size, location, context and timing, sensitivity of topic, the age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and the positionalities of the researcher.  相似文献   
446.
王毅民  王晓红  高玉淑  樊兴涛 《地质通报》2011,30(09):1450-1461
评介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首批地质标准物质诞生以来发表的有关地质标准物质的文献,包括:综合性评述,研制成果总结,样品加工、粒度检测、均匀性检测、稳定性检测评价、定值方式方法、不确定度评价、量值溯源等制备技术方法的研究与评述,研制工作的其它评述、专著等。最后对比了国内外地质标准物质的文献状况。  相似文献   
447.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集聚中心,也是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了解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进展对于改善区域人地关系、促进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研究我国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综述已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均呈增长趋势。已有研究主要在局地尺度上分析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过程、驱动机制和生态环境效应,关于绿洲城市可持续性和基于区域尺度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应在多个尺度上开展工作,综合研究绿洲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过程、影响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48.
中国喀斯特天坑研究起源、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喀斯特天坑是20世纪末首先在中国南方峰丛和峰林喀斯特地区中发现的一种特殊且宏大的地表负地形,由于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自被发现以来便引起了国内外地貌学者和地质学者的高度关注。对于喀斯特天坑(tiankeng)能否显著区别于其它普通漏斗,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国内外学者已从形态学、成因学、演化发生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但仍未取得完全共识。国内外学者在其分类、形成与演化机制、发育条件、地质年代判定、岩溶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上,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与激烈的争论。同时,对于喀斯特天坑价值的讨论以及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研究也正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论文围绕中国喀斯特天坑的研究阶段、研究进展、价值和开发与保护等主要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评述,进而提出中国喀斯特天坑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9.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近年来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合成孔径雷达以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在海洋遥感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海洋监测中大多采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获取海洋数据,但因星载SAR受到卫星搭载平台和运行轨道等因素影响,对局部地区高时效的数据获取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机载微型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对海岸带、海岛礁、海洋动目标高分辨率成像和应用分析研究,为无人机机载SAR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50.
国外教育地理研究回顾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地理研究作为地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中叶,早期教育地理研究主要是借助地理学的视角和工具解决教育的空间问题,包括教育规划、教育土地利用、学校选择以及与居住地相关的教育机会和结果差异等;1990年代以来的教育地理研究注重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解析教育,关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起了以尺度为框架的研究体系。在最初的研究中,教育空间被当作既定的客观空间;1990年代以来,受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影响,教育空间被看成是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相互塑造的空间。当前,教育地理研究已经建立起了知识体系和研究框架,研究尺度包括微观(学习者、学习空间、学校与社区等)、中观(区域、国家等)和宏观(国际)的空间尺度研究,教育地理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展。国内教育地理研究可以从不同尺度上加强空间的研究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讨论,扩展非正式教育这一广阔的领域,加强教育公平的社会空间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