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9篇
  免费   1286篇
  国内免费   2004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4252篇
地球物理   629篇
地质学   953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82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1 毫秒
91.
The Changkeng gold-silver deposits consist of a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and a replacement-type silver deposit. The mineralizations of gold and silver are zoned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licification of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so that siliceous ores dominate in the deposit. The mineralizing temperature ranges mainly from 300 to 170℃, and K+, Na+, Ca2+, Mg2+, and Cl- are the major ions in the ore-forming fluid. Calculations of distribution of metal complexes show that gold is mainly transported by hydrosulphide complexes, but chloride complexes of silver, iron, lead, and zinc, which are transformed into hydroxyl and hydrosulphide complexes under neutral to weak-alkaline circumstances in the late stage, predominate in the ore-forming solutions. Water-rock interaction is confirmed to be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ilver ores by computer modelling of reac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 with carbonate rocks. The solubility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92.
国内外PMP/PMF的发展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国安 《水文》2004,24(5):5-9,4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PMP/PMF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内容包括PMP/PMF定义、估算方法、成果合理性检查和概率。PMP估算方法包括概化估算法、当地暴雨放大、暴雨移置、暴雨组合、推理模式和统计估算法。PMF估算着重介绍了由PMP转化为PMF的产流和汇流特点,以及目前在南非和法语非洲国家广泛应用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3.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长军  刘焕彬 《气象》2004,30(8):49-52
利用全省 2 7个台站 1 96 1~ 1 998年的温度、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 ,对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省年、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增暖趋势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暖有利于生产潜力的提高 ,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的变化趋势是波动性的上升 ,但较光温生产潜力倾向率小 ,反映了小麦生育期内光、温、水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4.
一种新型降水预报评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海洪  郑凤琴  孙崇智 《气象》2004,30(9):35-38
在目前已有的降水评分办法的基础上,对原有办法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使得降水的预报评估与预报服务业务结合更紧密,也更贴近公众的感受。主要介绍了新方法的基本思路、关键技术、实现方法等。评分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成为考核预报员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5.
星载被动微波遥感反演降水算法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青 《气象科技》2004,32(3):149-154
根据不同的降水反演方法对多种利用SSM/I、TMI反演降水的算法进行归类总结,按下垫面检测和降水反演算法两大步骤进行简要描述,并分经验法、半经验(半物理)法、物理模式法及物理廓线法4类方法对多种算法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96.
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分级产品及其反演降水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叙述了获取定量降水信息的意义,简要介绍了对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的仪器、美国国家宇航局提供的微波成像仪TMI(TRMM Microwave Imager)分级产品。对比了物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反演降水的特点,并对一些经验方法以及倾斜对流系统对反演降水的影响、动态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7.
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华北高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初夏(6月)的天气气候演变,预测盛夏(7~8月)的短期气候趋势,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揭示了自1958年以来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时节临近地区上空的环流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华北高压强时盛夏天津降水偏少,反之盛夏天津降水偏多,不仅逐年的对应关系显著,而且变化趋势相反,转折时期也一致。初步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华北)盛夏多雨和80年代至今天津(华北)少雨的物理原因。以此为主要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盛夏天津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1998~2003年连续6年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98.
天山山区近40a年降水变化特征与南、北疆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玉江  何清  喻树龙 《气象科学》2004,24(2):220-226
本文分析了天山山区近40 a来年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在年降水量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2)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天山山区为最大,北疆最小,南疆居中。(3)天山山区与南疆从60年代到90年代,年降水均表现出了持续的增加的趋势,北疆年降水从60年代到90年代,除70年代外,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99.
许建明  王振会 《气象科学》2004,24(3):309-313
本文利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法对示踪云进行频域波谱分析,通过谐波的相位变化计算波速,从而导出云迹风(Cloud Motion Wind—CMW)。本文研究表明,对于给定的导风云图序列,如果示踪云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小于两个像距,适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法计算云迹风;否则,在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法计算波速时由于高次谐波出现相位重叠,从而使计算的波速小于实际风速,此时适用最大相关系数法。  相似文献   
100.
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调整模式大气的云微物理变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简单云分析方案, 用于由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反演中尺度大气模式初值分析中的云微物理变量(云水混合比和雨水混合比)和空气湿度变量(比湿),使模式积分初始场反映出观测空间的云微物理特征以及哪些空间位置上的大气处于饱和状态。应用于2002年6月梅雨期安徽省马鞍山市一次降水过程的临近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式预报的大气综合反射率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图像相近,由云微物理变量变化表示的模式云系演变与雷达观测的回波图像一致, 伴随模拟的中小尺度云系, 模式大气能很快调整出合理的中小尺度流场辐散、辐合结构;它们明显好于模式初始场不引入雷达反射率时的结果,即这种方法对改进临近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