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9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测绘学   964篇
大气科学   1985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1890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48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简要地回顾了现存的由气候情景驱动水文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方法。指出这种单向连接方法很难将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陆地水循环变化反馈给大气。这既影响对降雨的预测精度,又不能正确地描写陆地水循环的变化。近10年来气候学家对大气环流模型中陆面过程模型的改进以及水文气候学家对大尺度水文模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展现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以及未来用水文-气候耦合模型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循环影响及水资源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
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cuses of the Past Global Changes (PAGES)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two millenniums. The past decades in China have witnessed great progresses in the study of past climatic influence on human society. In this paper, reviews have been made on the latest proceedings related with researches about the past 2000-year climatic impacts on Chinese history in terms of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economic fluctuations,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dynasties in China. It is concluded that climate change and socio-economic fluctuation in historical China really temporarily demonstrated a good coincidence, which indicates a potential driving-response mechanism was likely embedded in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society. A warm climate provided relatively stable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us generally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n the contrary, socio-economic adverseness triggered by a colder climate was preconditioned with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as well as the gradual accumulation of social rigidity. These social problems accompanying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higher vulnerability of society in the face of changing climate, which to some extent might amplify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deterioration.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at the future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st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history in China should atta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key problems: making deeper exploit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climate-society interaction, and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of climatic effects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is study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ight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under a situation of global warming, and als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93.
白云岩体位于诸广山南部岩体中东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其岩性为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在主量元素方面,该岩体的岩石富硅(SiO2平均为73.47%)、富铝(A/CNK值平均为1.09)和高的K2O/Na2O值(平均为1.99);在微量元素方面,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而Ba、Sr、Ti、Nb、Ta、P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6.22)和Rb/Nb值(平均为29.07),富含铀(平均为9.04×10-6),可为岩体内铀矿床的形成提供铀源;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0.6),(87Sr/86Sr)i值高(平均为0.71688),Nd模式年龄古老(1865~1874 Ma)。这些特征表明,白云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地壳中-下部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在伸展、减薄作用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94.
对浙西金鸡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石和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以阐明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金鸡岩金矿是由多阶段成矿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以钼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高;第二和第三阶段以金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低.该金矿的成矿压力小、深度浅.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酸性及较高矿化度的特点,其中尚有大量大气水的混入.区内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属于原始矿源层,而中生代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属于直接矿源岩.就成矿机理来看,金主要是呈金硫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其次是被硅胶吸附呈胶体状态迁移的,而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下降、pH值降低以及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变是导致金沉淀的重要因素.区内胶体金的沉淀主要是由于温度的降低和电解质的加入引起凝胶作用,使金随硅胶一同沉淀的.  相似文献   
95.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然而由于旱灾损失的复杂性及其显著的区域差异,至今对中国农业旱灾损失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文中利用1961年以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灾情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不同受灾强度分布比率和综合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在北方和南方的区域差异,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的气温突变对农业旱灾损失率的影响特征,探讨了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对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的依赖关系及其在气候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平均每10 a约增加0.5%,风险明显增大。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每10 a约增加0.6%,高出南方1倍,风险增大的速度明显比南方快;北方农业旱灾几乎在很宽松的气温条件下就可以发生,而南方更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年份。并且,在气温突变后,变化趋势明显加剧,全中国综合损失率约增加了0.9%,风险明显增高;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的增值高达1.8%,是南方的4倍还多,气候突变对北方农业旱灾风险的影响明显比南方更凸出。综合损失率在北方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要更敏感,而在南方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同时,关键影响期降水对综合损失率的影响比全年降水影响更显著;北方的关键影响期作用比南方更凸出。这些新的科学认识对中国农业旱灾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7.
山西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富Au、Ag、Pb、Zn、As、Sb,贫Co、Ni、Se,且S/Se较大,S/As和Fe/(Pb+Zn)较小,As/(Co+Ni)、(Pb+Zn)/(Co+Ni)>10。同时高凡矿田中的滩上铜钼矿化点的黄铁矿则显示相反的特征。总结出一套区分两类矿化黄铁矿微量元素的标型特征,对高凡矿田和五台地区各矿化点的判别和评价中显示了一定的适用性,可作为本区寻找同类金银矿床的找矿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98.
卫星遥感技术在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化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田淑芳  王小牛 《现代地质》2000,14(4):459-464
在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化现状的调查中 ,利用多波段卫星图象 ( TM)数据 ,根据多伦地区各类地物的波谱特征 ,采用了假彩色合成及比值假彩色合成等遥感图象处理方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 ,对多伦地区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和面积进行了详细的解译和测算。同时结合常规调查方法 ,对区内沙化土地的沙化程度、成因机理、发展趋势及危害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作者向多伦县地方政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各类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和其他信息 ,为多伦的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沙化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
河 北 省 蔚 县地 热 属 断 陷沉 积 盆 地 传导 型 中 低 温地 热 资 源 ,具 备 了 盖 层 、热 储 、热 源 以 及 传 热 通 道 等 地 热 系 统的 重要 条 件。 经勘 探 证实 ,该 区地 下 热水 微量 元 素锶 与偏 硅 酸含 量两 项 有益 微量 元 素含 量指 标 均达 到 了国 家 饮 用 天然 矿泉 水 标准 中的 相 关指 标,且水 资 源丰 富、埋藏 浅,有利 于 开发 利用 。  相似文献   
100.
权家河煤矿褶皱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权家河煤矿不同规模褶皱构造的形态特征、组合方式和展布规律,探讨了造就褶皱构造发育特征的地质条件及其演化过程。从而为指导权家河煤矿生产和揭开渭北煤田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的面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