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2篇
  免费   1752篇
  国内免费   1848篇
测绘学   908篇
大气科学   4005篇
地球物理   2056篇
地质学   3496篇
海洋学   1064篇
天文学   170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地理   400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548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683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1308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505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当代气候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气候系统问题,国际上与气候及其变化有关的重要科学计划、尤其是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作了简要介绍,同时还就气候预测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2.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itial flow field downstream of a step change in surface roughness is presented. The roughness length of the downstream surface was approximately tenfold that of the upstream roughness and, unlike all previous studies, attention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roughness sublayer region beneath the inertial (log-law) region.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a boundary layer Reynolds number of about 6 × 104 (based on layer thickness andfree-stream velocity) and around a longitudinal location where the (downstream) roughness length, zo2, was about 1% of the boundary-layer thickness atthe roughness change point.The thickness of the roughness sublayer was found for the two roughnes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mean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characteristics started to show similarity after about 160z02 downstream of the roughness change. The presence of a shear stress overshoot is shown to depend strongly on the precise loc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oughness elements) at which the measurements are mad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equilibrium layer is shown to be very sensitive to the way it is defin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rowing equilibrium layer has first to encompass the roughness sublayer before any thickness of inertial sublayer can be developed. It follows that, in somepractical cases, like flows across some urban environments, the latter(log-law) region may never exist at all.  相似文献   
143.
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按新近国际年代地层划分方案(ICS,2000),下扬子区二叠纪地层自下向上分为3统,9阶和相对应的华南传统6阶划分。二叠系从阿瑟尔阶至长兴阶(44Ma)共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平均时限约为3.14Ma,其中“紫松阶”)相当阿瑟尔+2/3萨克马尔阶)1个(船山组中上部)、“隆林阶、(相当1/3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2个(分别对应船山组上部和梁山组或镇江组)、“栖霞阶”(相当库班甘德阶+1/3罗德阶)3个(栖霞组),“茅口阶”(相当于2/3罗德阶+沃德阶+卡皮丹阶)4个(孤峰组,茅口组,堰桥组,银屏组和武穴组),吴家坪阶2个(龙潭组或吴家坪组),长兴阶2个(长兴组或大隆组);共归并为4个层序组(sequence set)。  相似文献   
144.
王有清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2,24(5):550-558
冰芯记录中的气候变化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地、中低纬度和热带地区的冰芯记录表明, 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大尺度气候变化背景下, 全球经历了一系列数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快速气候突变事件, 诸如末次间冰期的干冷事件、末次冰期的DansgaardOeschger事件、 Heinrich事件和Younger Dryas事件等, 虽然这些穿插在冰阶中的暖湿气候事件、间冰阶中的干冷气候事件的成因、机制和影响范围还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主要介绍不同区域冰芯记录中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这些气候突变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和机制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5.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9,自引:20,他引:49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200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 196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LIA)、 1969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 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进退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1969年冰川面积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5.2%, 2000年的冰川面积比196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1.7%. 从1969年到2000年最大冰川退缩速度为-41.5 m*a-1, 最大冰川前进速度为+21.9 m*a-1. 本区的冰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冰川退缩的速度不是太大, 并有前进的冰川存在.  相似文献   
146.
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 ,并在描述地球系统科学近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给出了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世界正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描述了气候系统研究所达成的共识、面临的挑战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并从大气、海洋和陆地间的CO2 交换、转换、不确定性等方面阐述了碳循环 ;然后 ,简单描述了全球水循环研究进展 ;最后 ,展望了在变化的地球中生存所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47.
史培军  哈斯 《地学前缘》2002,9(1):121-12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萨哈尔带均为处在季风尾闾带的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的地带。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两个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等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自全新世以来 ,两个地带均出现过几乎同步的 8个千年尺度的冷暖、干湿旋回 ;在近百年的干湿变化方面都有 10~ 2 0a变化周期 ;在少雨期和多雨期的转变过程中非洲萨哈尔带较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提前 5a以上。这一超前信息的存在 ,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兆因素。  相似文献   
148.
沙漠化:从圈层耦合到全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沙漠化概念提出伊始 ,沙漠化成因机理的研究就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沙漠化过程究竟有多少是由自然因素所致 ,多少是由人类活动所为 ,诸因素与沙漠化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诱因等 ,当属地球系统科学应解决的难题。文章从全球变化的角度 ,将沙漠系统视作一种类生命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指出沙漠化源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之间复杂的相关与耦合作用 :气候变化是控制沙漠进退的首要因素 ;陆表水持续亏损则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 ;岩石圈构造运动塑造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 ,奠定了沙漠分布的地理格局 ;人类的不当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物生产力的衰退及土地覆盖的破坏 ,造成了现代沙漠化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149.
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几个北极海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区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 ,在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北极地区的海陆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以及全球变化在地层中的记录。这涉及到北极形态变化及与其它大洋沟通的水道开闭情况 ,地形起伏对大气、大洋环流的影响 ,地壳升降与海平面变化对河流流量和海岸稳定性的影响 ,气体水合物及有机碳等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与气候变化信息在极地沉积物中的记录。文章在对上述影响及海洋地质研究状况进行探讨后 ,又简要介绍了中国的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地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0.
灾害生态学——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灾害生态学有关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异常的生态学现象与过程,因此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特别是要对灾害系统的发生成因、类型、时空分布、发展、危害、预测、控制和灾后恢复等的全过程生态学现象和规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指出,当今,应围绕重大的全球性环境灾害问题,对其发生与发展的生态学机制与生态学后果,以及减轻、防范这些灾害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