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9篇
  免费   2337篇
  国内免费   4778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2810篇
地球物理   2216篇
地质学   7139篇
海洋学   306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932篇
自然地理   380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681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683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911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950篇
  2011年   917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858篇
  2008年   823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911篇
  2005年   808篇
  2004年   800篇
  2003年   711篇
  2002年   641篇
  2001年   534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480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长江、黄河大洪水前期地球系统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洪共1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的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则对应着江淮大小;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大水。引发大水的直接原因是本地区地热涡的强烈发展,它因刚好位于数组”同向等距地热涡族”的相交点上,交相干共振的结果,文中详细分析了1954和1982年两个个例。最后分析了“中印缅热点”的  相似文献   
92.
利用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汛期大尺度降水条件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以1978年为界,华北汛期异常水汽先由南边界和西边界供应,后改变为由北边界和东边界供应;水汽收支由异常辐合和盈余,改变为辐散和亏损;先前能够到达华北北部甚至接近华北最北边界的暖湿气团,改变为后来只能抵达黄河南岸;并且沿着太行山走向的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也由强变弱;华北上空由异常上升运动,改变为异常下沉运动;区域平均的对流层涡度的垂直分布,由先前的两层结构(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改变为后来的三层结构(对流层中低层负涡度、中高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整层涡度效应值也由大变小。尽管华北区域平均的散度和垂直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是整层散度效应值和垂直速度值均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93.
中国南方震旦纪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和压溶、胶结和固结、重结晶、交代作用及自生矿物形成等,泥质岩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和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的转化。其成岩过程可分为同生、成岩、后生、表生四个成岩作用阶段。在沉积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和处在盆地的不同部位,出现了不同的岩石类型,往往呈现各自的成岩作用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4.
综合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偏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我国热带、亚热带部分地区花岗岩和片麻岩中黑云母的风化现象。结果表明,化学风化产物主要有黑云母/蛭石不规则间层矿物、水黑云母、蛭石、0.7nm埃洛石及铁的氢氧化物(氧化物)等。影响黑云母风化及次生产物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黑云母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气候、风化壳母岩的矿物成分等。  相似文献   
95.
王梁 《地质与勘探》2015,51(3):422-431
后石花金矿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一小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对矿体5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了介于280.3±3.8~283.0±3.9Ma,加权平均为282.0±1.8Ma(MSWD=0.28)的同位素模式年龄,以及一个相关性很好的等时线年龄281.9±1.8Ma(MSWD=0.57),表明矿床形成于早二叠世,推测是海西晚期古亚洲洋俯冲体制下陆缘弧背景中构造-热液成矿事件产物。综合区域资料认为,华北北缘中段在海西晚期曾发生过重要成矿作用,但多在后期被剥蚀破坏。华北北缘中段大陆弧范围内,叠加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断裂构造带,以及华北北缘早古生代增生带内部,是形成海西晚期金、钼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6.
中国上石炭统滑石板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石板阶一名最初见于项礼文等 ( 1980 )的文章 ,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滑石板组 ,典型剖面位于贵州省盘县县城以东约 30 km的滑石板村。岩性以浅灰色厚层灰岩为主 ,局部夹白云岩 ,厚 315 .4 6 m。底界以化石 Pseudostaffella antiqua的始现为标志 ,顶界止于化石 Profusulinella priscoidea带之底。滑石板阶包含 2个带 Pseudostaffella antiqua- P. antiqua posterior带和 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 P. paracompressa带 ;2个菊石带Reticuloceras guizhouense带及 Branneroceras branneri- Grastrioceras cf. cumbriensis带 ,还包含腕足类 Choristitesmansuyi- Plicatifera chaoi组合带。牙形刺仅在下部找到 ,归属于 N eognathodus symmetricus带。滑石板阶大致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 ( Bashkirian)中部  相似文献   
97.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至南黄海盆地属于陆内裂陷型盆地;东海海域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陷型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莺歌海海域为转换大陆边缘型盆地。受此影响,油气分布有明显的分段分区性,渤海—南黄海陆内盆地以成油为主,东海弧后盆地以成气为主,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成油、南部成气,莺歌海转换盆地以成气为主。中国近海未来的找油领域主要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湾盆地;找气领域主要在东海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和莺歌海盆地6大领域。  相似文献   
98.
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32,自引:10,他引:132  
论述了华南地质历史上四个时期花岗岩特点、成因模式与大地构造框架,从中折射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晋宁期花岗岩是扬子周边环形岛孤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分别与早古生代板内压扭性断裂熔融、早中生代板内伸展减压熔融和晚中生代活动陆缘伸展增生造山作用有关。华南四个地质时期的花岗岩的成因各异,模式不同,主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也不同。建立能解释多数地质事实的模式,是当前认知的需要。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沿着历史长河完整地描述19亿年以来的华南花岗岩地质演变与地壳演化,将华南地质的故事以三维图像形式演示于众。  相似文献   
99.
新疆阿尔泰花岗岩类源区物质的定量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产出于阿尔泰、额尔齐斯、乌化古三条构造-岩浆带上的六个典型岩体进行了源区岩石化学组成和初始熔体部分熔融程度的定量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六个岩体的ε_(Sr)~t值多介于0-120之间,源区岩石多为地幔物质与陆壳物质的混合源,地壳柱中成熟陆壳所占比例较少,反映了中亚型地洼区在地壳化学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北往南,ε_(Sr)~t值与壳源锶所占百分率逐渐减小,反映了从地槽造山带核心部位往边缘部位往边缘部位,地壳柱中成熟陆壳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初始熔浆部分熔融程度温度、压力呈正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00.
Dajing is a large-scale tin–polymetallic deposit that hosts the largest tin mine in North China. It is a hydrothermal vein-type deposit containing Sn, Cu, Pb, Zn, Ag, and minor components Co and In. The deposit consists of more than 690 veins hosted within Upper Permian sedimentary rocks.Three mineralization stages and six ore types are recognized with cassiterite constituting the dominant tin mineral. The SnO2 content of cassiterite increases in the sequence of mineralization stages shear-deformation→cassiterite–quartz→cassiterite–sulfide (or chalcopyrite–pyrite) stage, while the content of FeO, TiO2, Nb2O5, Ta2O5, and In2O5 tends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es in NiO and Ga2O5.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nO2 and FeO, Nb2O5, Ta2O5, and In2O5 results from elemental substitutions. The early stage cassiterite is much richer in Ta and the later stage cassiterite is much poorer in Ti and Fe than is usual in hydrothermal vein type tin deposits. This is interpreted to indicate that the component of early stage cassiterite reflects a granitic magma source while the composition of later stage cassiterite has a more obvious strata source.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of cassiterite corresponds to decreasing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within each stage and between sequential stages with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E in cassiterite from two stages are in accord with that of subvolcanic rocks and the Linxi formation. It suggests that tin transported during the cassiterite–quartz stage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subvolcanic dikes (e.g., dacite porphyry), while in the cassiterite–sulfide stage, tin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wallrock (e.g. siltstone) of the Upper Permian-age Linxi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