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47篇
  免费   8577篇
  国内免费   11981篇
测绘学   4221篇
大气科学   7932篇
地球物理   9583篇
地质学   28023篇
海洋学   5575篇
天文学   2359篇
综合类   3504篇
自然地理   7608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1235篇
  2021年   1477篇
  2020年   1550篇
  2019年   1883篇
  2018年   1488篇
  2017年   1728篇
  2016年   1834篇
  2015年   2068篇
  2014年   2554篇
  2013年   2574篇
  2012年   2879篇
  2011年   3108篇
  2010年   2630篇
  2009年   3210篇
  2008年   3180篇
  2007年   3542篇
  2006年   3406篇
  2005年   3064篇
  2004年   2841篇
  2003年   2730篇
  2002年   2407篇
  2001年   2146篇
  2000年   2022篇
  1999年   1855篇
  1998年   1621篇
  1997年   1463篇
  1996年   1325篇
  1995年   1119篇
  1994年   1161篇
  1993年   953篇
  1992年   757篇
  1991年   546篇
  1990年   460篇
  1989年   363篇
  1988年   281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29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 ,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在详尽分析了山西榆次地裂缝的各个致灾因子的基础上 ,利用GIS技术建立了地质学意义上的专题层 ;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出了地裂缝灾害活动性的评价模型 ,并建立了地裂缝活动性的评价系统 ,对榆次地裂缝进行了灾害活动性评价 ,为榆次市城建和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全面归纳与总结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及与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直接针对我国桥梁工程中的主要震害问题,提出在我国开展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并阐述作者对液化场地桩-土-张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在6、7、8度区,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分别可以建七、六、五层。由于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10-20层(与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比)。本文按1/4比例制作了10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模型,按7度设防要求实施构造措施,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完全能够满足在7度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抗震作用是明显的。试验利用砌块的非注芯孔灌注铁砂来模拟墙体出平面动力效应。在本模型的构造措施下,平出面反应不对结构破坏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995.
赵慈平 《地震研究》2002,25(2):140-148
2001年云南澜沧5.0、施甸5.2,5.9,5.3、宁蒗5.8、楚雄5.3和江川5.1级地震前,云南49项水氡前兆中的一些台站出现突出的异常。研究发现,根据这些异常项的异常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震例,可对这几次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尤其是地点和时间做出较好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6.
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巨震后中国大陆、云南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绍先  曹刻 《地震研究》2002,25(3):220-226
分析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8.1级巨震对中国大陆云南未来几年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巨震后6年大陆可能仍然处于地震活跃期,其间大陆西部发生7.0级以上大震可能性较大;受2000-2001年欧亚带东南段大震活动过程及巨震调整影响,未来1-3年云南省可能进入新的活跃期,6.5级以上强震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997.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对震区近期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8.
1999年 3月 15日克孜尔地震之后对克孜尔水库坝体出现的裂缝进行了面波勘探。首先介绍了面波勘探法的基本原理 ,然后通过典型剖面检测与资料处理找出异常区、带并进行解释。试验表明面波勘探法适用于克孜尔水库大坝监测  相似文献   
999.
Benthic foraminiferal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ic records from Southern Ocean sediment cores show that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the South Atlantic sector of the deep Southern Ocean filled to roughly 2500 m with water uniformly low in δ13C, resulting in the appearance of a strong mid-depth nutriclin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glacial northern oceans. Concomitantly, deep water isotopic gradients developed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sectors of the Southern Ocean; the δ13C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in Pacific sediments rem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Atlantic during the glacial episode. These two observations help to define the extent of what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Southern Ocean low δ13C problem’. One explanation for this glacial distribution of δ13C calls upon surface productivity overprints or changes in the microhabitat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to lower glacial age δ13C values. We show here, however, that glacial-interglacial δ13C shifts are similarly large everywhere in the deep South Atlantic, regardless of productivity regime o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the degree of isotopic decoupling betwee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basin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agnitude of δ13C change in the Atlantic on all time scales. Thu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foundly altered distribution of δ13C in the glacial Southern Ocean is most likely the result of deep ocean circulation changes.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ern Ocean δ13C records clearly point to reduced 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 input during glacial periods, the basinal differences suggest that the mode of Southern Ocean deep water formation must have been alter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000.
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球物理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技术在考古和方物保护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在古幕探查、大型古建筑地下遗存现状、古遗迹断代等方面,地球物理技术都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本文通过地球物理技术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石窟、北京故宫紫禁城、嵩岳寺塔、古泗州城遗址、风阳明中都等的物理探查实例,以及查找古幕、古遗迹断代等方面的工作,介绍了我国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应用地球物理技术的进展,并指出了物探在用于考古和文保时的特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