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沙化发生条件及对土壤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方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6,16(2):161-165
土壤沙化是土壤发育逆向演替恢复母质特性的过程,土壤沙化发生条件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土壤干旱是沙化的根本条件、植被衰败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土壤质地轻是沙化物质基础、大风和频繁起沙风是沙化的动力条件。土壤沙化结果使土壤粗粒化、贫瘠化,同时也使土壤含盐量降低。  相似文献   
22.
赣东北地区前震旦系地层金的原生富集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奚舣  周新民 《江西地质》1997,11(1):46-51
在分析变质岩的含金性及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认为与金成矿有关的主要元素均源自前震旦系。指出了金的原生富集趋势和存在的矿源层。为在该区寻找金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3.
2003年6月青岛崂山4级震群序列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震群监测、地震影响、地震地质构造、序列特点及性质判定等方面对2003年6月青岛崂山王哥庄发生的4级震群进行了介绍及初步分析。此次地震的活动强度、频次、持续时间均为青岛历史上所罕见。地震时整个青岛市普遍有感,震中区有一定破坏,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4.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5.
沈阳近百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小珊  李辑  杨森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04,24(4):424-431
沈阳地处全球温度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的温度观测记录中,沈阳的温度变化呈逐渐上升之势,近百年增高约1.7℃,这种上升趋势在冬季远比夏季明显。沈阳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有一个12a的周期,各周期温度基本呈阶梯状上升,20世纪末的周期冬季平均温度比世纪初的周期升温2.8℃左右。从近50a的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极端最低温度明显升高,而极端最高温度并没有上升,变化趋势甚至略下降,以致冬、夏两季温差缩小。从沈阳的最低平均温度和最高平均温度变化来看,两者均随时间逐渐升高,说明沈阳市的增温不仅是最低温度升高造成的,最高温度的增温作用亦十分重要。从冬季环流形势分析来看,东亚大槽及其后弱脊和地面蒙古高压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显减弱,使得冷空气向南侵袭的径向气流减弱,是导致位于冷空气通道中的沈阳冬季增温明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6.
山东省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比分析山东省夏季1961~1990年和1971~2000年前后30年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的分布和变化,得知山东省夏季高温的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地区高温有所增多,西部地区明显减少。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山东省各地高温多年变化特征,发现夏季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东西部变化不尽相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发生了一次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27.
阿克苏霜期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1971~2000年阿克苏市初、终霜期及无霜期序列,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分布频率等气候特征,指出了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增长的变化趋势,而这种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8.
R JANA  M V KHIRE 《地理学报》2004,14(1):25-31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he evaluation of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soil-water-vegetation stress and a rule is envisag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temporal changes. The digital rule for assessment is initialized through the index of land Instability (ILI) where the variance indicates the temporal instability of the pixel i.e., smallest land unit. It is assumed that the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 of land is in command of land-dynamics where there is no change in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The intensity map on tendency of albedo (IALB) assesses the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stress whereas intensity map on tendency of NDVI (INDVI) appraises the stress on vegetation. The carry-out study covers a part of semiarid Western India. Primarily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which carries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of lan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A part of the study area is represented using two sets of IRS 1A/1B LISS-I data of March with a decadal time domain (1989-1998) as a test area.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oil-water-vegetation stress is maximum during summer(March-April-May) in any tropical belt and decadal data will stretch the possibility of climate as well as man-made activity over the land.  相似文献   
29.
四川盆地潜在震源区的细致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包括川中台拱和川东陷褶束的范围,具有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鉴于该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的特点,在编制19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时,划分的潜在震源区面积也相对较大.本文在总结四川盆地中强地震(Ms=4.7-5.7)发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用地震构造类比原则对四川盆地的潜在震源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确定潜在震源区边界时,充分考虑了背斜轴走向、背斜构造的影响带宽度、小震活动密集条带和余震的分布范围.得到了四川盆地更加细致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这对于低地震活动水平地区的潜在震源区的细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0.
利用北京观象台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对1999年6月24日至7月2日北京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及非绝热加热作用对系统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高温天气发生前,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很大,欧洲北部和贝加尔湖以南为高压脊控制,中亚和我国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压槽内。贝加尔湖南部的高压脊纬向延伸范围较广,在东移过程中长时间影响北京。随着贝加尔湖以南的高压脊逐渐东移,北京上空下沉增温与非绝热加热作用有所增强,北京逐渐受到高温天气影响。在高温天气发生的后半阶段,我国东北的低压槽入海后在120130°E附近维持并发展,槽前非绝热加热率很大。从垂直方向来看,加热率在500 hPa以下随高度迅速增加,根据全型涡度方程,强烈的非绝热加热率垂直分布不均作为一个明显的涡度源区,对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有显著的作用。而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又阻碍了华北高压脊的东移,使其在北京地区长时间稳定少动,为北京带来多日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