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Soil moisture state and variability control many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as well as exchanges of energy and water between the land surface and the atmosphere. However, its state and variability are poorly understood at spatial scales larger than the fields (i.e. 1 km2)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extrapolate field scale to larger spatial scal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oil moisture profiles, their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physical drivers of variability within the Walnut Creek watershed, Iowa, during Soil Moisture Experiment 2005 and relates the watershed scale findings to previous field‐scale results. For all depths, the watershed soil moisture variabil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atershed mean soil moisture and followed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that was nearly identical to that for field scales. This relationship differed during drying and wetting. While the overall time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improved with observation depth, the relatively wet and dry locations were consistent for all depths. The most time stable locations, capturing the mean soil moisture of the watershed within ± 0·9% volumetric soil moisture, were typically found on hill slopes regardless of vegetation type. These mild slope locations consistently preserve the time stability patterns from field to watershed scales. Soil properties also appear to impact stability but the findings are sensitive to local variations that may not be well defined by existing soil map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42.
研究国际性珠宝首饰展览会的会展营销策略对我国珠宝首饰展览会的提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运用营销学的知识总结了国际性珠宝首饰展览会的会展营销要素,并结合会展学的知识从规划展区、招揽客户、开展公关活动和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其会展营销策略,旨在为国内珠宝首饰展览组织机构更好地举办珠宝首饰展览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43.
基于中国数字海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制定了海洋数据要素的分类方案,将海洋信息分为5大类:海洋点要素、海洋线要素、海洋面要素、海洋网格要素、海洋动态要素。采用基于特征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技术设计了适合数字海洋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时空数据模型,探讨了海洋空间数据模型、海洋立体格网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在数字海洋数据仓库建设中...  相似文献   
34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以全数字化方法从SPOT影象提取高程信息关键环节上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方法。根据影象成象特点,采用时序变化的外方位元素数学模型,其中精确选取控制点、合理选取初值和确定等效焦距、线元素和角元素分开解算迭代是十分重要的措施。采用新的数据组织方法可以避免高程内插中的精度损失。利用卫星影象特点,实现由粗到精的多级影象匹配,同时引人改化的高精度最小二乘匹配,使整个匹配过程既保障了可靠性又满足精度要求。马赛地区SPOT象对窗的DEM生成结果表明,在影象质量得到保证,时差不大的前提下,可以达到10米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345.
辽南地壳韧性剪切变形中的分形及自组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研究了辽南地壳的韧性剪切变形特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剪切褶皱、韵律变质分异层理、S-C组构、不对称旋转碎斑系及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的大小分布及其边界的分形特征和自组织现象。给出了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的大小分布及其边界的分形维数,探讨了韵律变质分异层理和剪切生热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346.
一个自组织气候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仪垂祥  伍荣生 《大气科学》1994,18(2):129-140
本文选择全球平均地表温度#AT#a和全球平均云量#An#a为状态变量。通过对气候系统中物理过程的研究与在气候意义上的合理近似,得到行星反照率α和大气有效发射率ε与状态变量的参数化关系,它们给出了气候系统内部几个重要的反馈过程。利用这些结果,建立起一个云和辐射相互作用的零维的非线性气候模型。在Hopf分支点附近,得到极限环的解析解,它们同数值解吻合得相当好,由解析解得到振幅,周期和位相差与太阳常数和CO2的近似关系,依此可估计它们在气候振荡中的作用,尤其,我们发现CO2的增加除有增温效应外,还能使气候振荡的振幅增加,这个结果意味着CO2的增加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周期性地出现或加剧。  相似文献   
347.
本文介绍LY—921计算机原理实验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整机调试。该装置能进行计算机部件实验,整机实验以及小型数字系统调试等实验。  相似文献   
34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模拟资料,对2015年6月26—28日长江中下游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组织特征和对流触发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线状MCS在发展初期表现为东西向雨带不断的"后部建立"以及随后对流单体的"列车效应";在发展成熟期,对流单体向东北—西南向发展,形成多个近乎平行的东北—西南向短雨带。呈现2种尺度的对流组织方式:新生对流单体沿着单个雨带向东北方向的"列车效应"和短雨带沿着线状M CS向东平流的"列车带"效应。2)低空急流的持续加强为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条件性不稳定和对流有效位能,偏南暖湿气流在向东北推进的过程中,在风速辐合处被强迫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释放不稳定能量,触发对流。3)对流雨带内近地面向南的冷出流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交汇和相互作用有利于新单体生成发展,使雨带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349.
350.
陈艳华  韦素琼  陈松林 《地理科学》2017,37(10):1517-1526
基于中华征信所数据库中大陆台商千大企业数据中1988~2014年的台资母子企业注册时间、详细地址、行业类型、主营业务等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采用GIS、Matlab和Gephi等技术手段,考察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其复杂性拓扑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台商千大企业的时空演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行业指向性,即整体上呈“南密北疏”“东高西低”的格局,集中分布于以上海、广东、福建、重庆为代表的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区、西三角等地区,分别以制造业中的电子信息、机械和石化产业、以服务业中的一般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2)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网络联系覆盖地域广泛;呈三轴放射状空间结构;网络联系键的空间异质性显著;3)大陆台资跨界生产网络处于随机网络向无标度网络分布的过渡期,并表现为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