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取一次降雹天气过程,采用贵阳C波段雷达和移动X波段雷达数据,通过分析两部雷达回波强度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波动等特征参量,以验证在复杂山地环境下,移动X波段天气雷达对冰雹云天气过程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62.
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和闪电特征个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利用雷达和闪电资料对2004年5月15日甘肃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冰雹降水的一些中小尺度多普勒雷达特征和闪电与雷雨、冰雹发生、发展的关系。在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当回波强度>40dBz时就伴随有闪电发生。冰雹云中存在空间上很靠近的强度梯度和速度梯度大值区;含水量最大值区与强度最大值区相对应;在径向速度图上表现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  相似文献   
63.
对2016年8月27日芒市地区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对流单体和飑线系统汇合加强影响下产生的短时强对流天气,RCS剖面对流高度能直观反应出单点强对流的发展情况;飑线生成、发展壮大过程中,飑线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天气是逐步加强的,而飑线系统与强对流风暴合并短时内导致雷暴天气加强和降雨量增大;飑线衰弱过程与雷达二次产品SS中的最大反射率所在位置高度的递减规律趋势符合,是飑线系统减弱的预报指标。这次强对流过程从天气形势上未做出准确预报,希望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中得出的预报特征能帮助今后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64.
一次冷涡天气系统中雹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地面雷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1日山东地区冷涡天气系统下的3个雹暴过程的地闪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产生冰雹的3个强雷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地闪分布特征。通过云图和地闪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地闪主要出现在云顶亮温低于-50℃的云区内,其中负地闪分布比较集中,且偏向云顶亮温水平梯度大的一边,而正地闪则分布比较分散。地闪主要发生在大于40 dBz的区域内,负地闪通常簇集在强回波区(大于50 dBz)或邻近区域,有时密集的正地闪也出现在强回波区或临近区域,但稀疏的正地闪通常发生在强回波外围10-30 dBz的范围内,属于稳定性降水区。结合地面降雹观测资料发现降雹发生在正地闪比较活跃的阶段,正地闪频数峰值略微超前降雹时刻。比较密集的正地闪发生,通常预示着强对流天气(如冰雹、大风等)的发生。强雷暴在发展旺盛阶段通常表现的低地闪频数,可能是由“电荷抬升机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65.
94GHz云雷达回波及测云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举秀  魏鸣  周杰 《气象学报》2014,72(2):402-416
重点利用英国的94 GHz Galileo测云雷达,结合35 GHz云雷达、地面雨滴谱仪、雨量计和探空资料等,分析了94 GHz 雷达的回波特征及测云能力。结果表明:(1)94 GHz云雷达能清楚反映出云及弱降水过程的云系结构变化和云内小尺度变化,可以探测到雾,雾的多普勒速度杂乱;(2)94 GHz云雷达区别于厘米波雷达的较显著的回波特征是层状云降水的0℃层亮带下面雷达反射率因子降低不明显或没有降低及0℃层亮带上面存在0℃层暗带,分别是因为雨滴较大及冰晶较大产生非瑞利散射引起的,暗带区域的宽度一般在600 m以下,暗带区域的许多冰晶聚合物最大尺度可超过3 mm,有些暗带区域的许多冰晶聚合物最大尺度可超过6.8 mm,多普勒速度及谱宽显著增大的地方是融化层顶;(3)与35 GHz测云雷达相比,由于衰减和非瑞利散射,降水时的94 GHz雷达反射率因子远小于35 GHz雷达反射率因子,使探测到的高云云顶高度偏低,但94 GHz云雷达抑制地物杂波的能力更高,在晴空低云探测方面具有优势。这些结果为中国正在研制的94 GHz云雷达回波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参考。94 GHz云雷达与其他探测手段结合,可揭示各种天气形成的物理机制,对天气预报、云物理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雷达回波跟踪的两种方法及精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研究了用于天气雷达回波跟踪的矩不变量法和相关亮度综合分析法。首先用多阈值法对回波图象分团,然后计算出矩不变量和相关亮度系数,作为判别因子,分别用于回波团的跟踪,并作出回波移动的现时预报。实测资料的试验结果表明:矩不变量法的跟踪成功率高于相关亮度综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67.
本文提出在非相参地物杂波抑制器上加装地物杂波图,在杂波区能更有效地抑制地物杂波,提取气象信息,杂波区外则不进行地物杂波抑制处理,即无地物杂波处理损失,这就改善了气象雷达地物杂波抑制的性能。 首先对我们研制的地物杂波抑制器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简述杂波图控制的地物杂波抑制器的原理和绘出杂波范围0至100公里,方位分辨率0.7度,距离分辨率1公里的雷达杂波图系统的硬件设计,最后给出713雷达的整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8.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直接探测储层孔隙流体性质的地球物理方法, 随钻核磁共振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得油气藏评价参数的技术方法.面对复杂油气藏中随钻核磁共振测量问题, 通过缩短脉冲序列的回波间隔, 可以减少仪器测量时间, 能够获得快速衰减的短弛豫组分, 实现储层孔隙结构的精细表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级能量泄放方法, 能够逐级降低天线品质因数, 缩短天线恢复的死区时间, 在不改变回波采集信噪比的情况下, 实现脉冲序列的短回波间隔采集系统设计, 并在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 仪器回波信号信噪比良好, 振铃噪声与回波信号区分明显, 测试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一致, 能够实现短回波间隔数据采集,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9.
使用江西自动站数据、MICAPS天气图资料、雷达拼图CR产品和单部雷达基数据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形态对比、特征提取等方法,对2017—2019年宜丰4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演变与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宜丰暴雨或大暴雨过程都出现了≥30 mm·h-1的短时强降水。(2)200 hPa赣北处辐散分流区中,500 hPa 588 dagpm线稳定维持在江西南部,赣北处于850 hPa西南急流的左侧及前端,形成上干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线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触发系统。(3)在短时强降水期间,雷暴回波群中超级单体回波强度为60~65 dBZ,短带回波强度为50~55 dBZ,复合体回波强度为55~60 dBZ,絮状回波带回波强度为40~45 d BZ。(4)在单部雷达回波产品上,雷暴回波群、回波短带、复合单体回波和絮带状回波,组合反射率CR为40~65 d BZ,回波顶高ET为8~15 km,垂直液态水含量VIL为10~60 kg/m2,50 dBZ强回波顶高为5~12 km。  相似文献   
70.
SURE算法在核磁共振信号去噪中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磁共振产生的回波信号幅度比较低,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如何有效提高低场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信噪比一直是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本文讨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Stein无偏风险估计(SURE)算法,从相关系数图版中确定尺度因子和分解层次,依据噪声在不同分解层次上的差异取不同的阈值对回波信号去噪.该算法与传统的模极大值法和空域相关法相比,能获得更高的信噪比,为储层流体分析提供更准确的孔隙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