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5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北京市湿地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功能分区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恢复、管理改善,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北京湿地为例,利用客观赋权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分析中的Voronoi图空间分区方法,通过利用牛顿-断裂点模型确定属性权重的主要步骤,构建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湿地功能分区模型,开展"自下而上"定量化的北京湿地功能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湿地功能综合评价中,密云水库湿地的功能综合值最大,表明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作用最重要。(2)北京湿地功能分区分为三级框架,其中包括4个一级核心湿地功能区、15个二级核心湿地功能区、43个三级核心湿地单元。(3)湿地资源功能价值量与湿地斑块空间关系的相结合,实现了属性和空间双重距离约束的湿地功能分区,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决策管理中的深入应用,为城市湿地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2.
利用1980 —2009 年北京地区降雹及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据、土地类型、人口密度资料,选取降雹频次和地形高程标准差分别作为灾害危险性和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因子,以种植面积和车辆保有量作为冰雹灾害承灾体的典型代表特征,结合人工防雹减灾能力及灾害损失等资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北京地区冰雹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由此得到风险区划。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冰雹灾害风险以中、低度风险区为主,高、极高风险区主要出现在山区,极高风险区集中出现在延庆北部;城市中心区以中度风险为主,也有高风险点存在。  相似文献   
53.
道面结冰是北京地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利用北京地区2008-2015年28个ROSA交通气象站的结冰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高速公路道面结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高速公路道面结冰空间差异显著,不同高速公路结冰特征显著不同,同一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结冰特征也明显不同,这与高速公路各路段局地气候存在差异有关。(2)道面结冰主要发生在北部和东部高速公路所在路段,以小汤山西桥站、顾家庄桥站、六道口桥站和丁各庄桥站道面结冰灾害最为严重。冬季道面结冰月变化显著,11月和3月,结冰次数较少,结冰持续时间短;12月、1月和2月结冰次数多,结冰持续时间长。(3)持续时间越长的结冰过程结冰次数越少。不同持续时间的结冰过程在各时段的结冰次数和累积结冰时长均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各时刻的演变特征基本相同,峰值均出现在22:00,且在00:00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4)大部分站点慢车道比快车道更容易结冰,少部分站点快、慢车道结冰率近似,有的站点甚至快车道结冰率远高于慢车道。快、慢车道水或覆盖物厚度与交通站点所处位置的局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5)气温、道面温度和大地温度与水或覆盖物的厚度变化呈反相位,即温度越低,水或覆盖物的厚度越大。这可为北京地区道面结冰预报预警方法的开展提供着眼点和依据。  相似文献   
54.
京津冀区域龙卷风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象报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气象灾情数据库以及档案馆地方志等历史资料,查阅1956—2016年京津冀区域的龙卷风个例,按照"增强藤田级别"龙卷风强度等级分类标准,采用专家评定法对龙卷风个例进行定级,并运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龙卷风的时空分布、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1956—2016年,京津冀区域共确认龙卷风个例188个,空间分布上,龙卷风发生最多的区域有2个,一是张家口坝上4县:张北、尚义、沽源、康保,二是京津冀东部地区,特别是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沿海地区是龙卷风高发区;②时间分布上,1985—1993年龙卷风发生次数最多,9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③龙卷风在夏季发生次数占总数的81.9%,龙卷风主要发生时段为11:00—20:00;④对有灾情记录的122个龙卷风个例,经专家评定,EF4和EF3级各1例,EF2级14例,EF1级52例,EF0级54例。  相似文献   
55.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unique industrial configuration that has emerged in Beijing, where three economic clusters in the biomedical industry, originally established as industrial/research parks, have develop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is 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o-located clusters of the same industry, which has not been discussed before,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industrial/research parks are competing for the same resources, or whether they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and can collectively be viewed as a new type of industrial configuration. The paper conceptualizes a framework of multiple clusters in mega-city regions that distinguishes between collaborating and competing clusters and presents initial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Beijing case. As such,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ravel the phenomenon of multiple clusters in mega-city regions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spatial interrelationships that exist within and beyond multiple co-located clusters in the same industry.  相似文献   
56.
研究城市地表覆盖与地表温度(LST)的关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提取不透水地表信息,结合LST和地表热通量,分析不透水地表覆盖度(ISA)和LS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不透水地表对LST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84—2014年北京不透水地表面积迅速增长,中覆盖度比例下降,高覆盖度比例增加;LST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高温区向外扩张;LST和ISA呈显著正相关,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ISA处于0.6~0.9时LST上升速率最快,减少ISA在此范围内的不透水地表集中分布可缓解高温区集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57.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为了查明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或者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作出评价和预测。传统的人工地质环境调查方法正面临时效性和安全性的挑战,无人机遥感正是取代人工地质环境调查的手段之一。基于2016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次无人机飞行获取的数据,使用Pix4Dmapper等软件生成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三维模型,然后对该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煤矸石堆、其他渣堆的解译标志,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矿山的无人机遥感的地质灾害解译方法流程,通过实地验证,证明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良好,适合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近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变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大于1000年)和短周期(约500年)两部分组成,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与日本地区相比,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5110-4670)±110年之间曾发生短极性漂移事件,这样的短极性地磁事件可能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9.
北京市区春季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大气中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03-13—25共7天的时间内,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试楼顶、首钢焦化厂和首钢东门设立3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在不同时段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不尽相同,且变化较大,在特定时刻出现峰值,主要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的控制;PM2.5和PM10质量浓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这与高温有利于颗粒物扩散、低温容易形成逆温层有关;在一定的相对湿度范围内(以大气中水汽不发生重力沉降为界限),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当发生降水时,由于水滴的冲刷和附带作用,PM2.5和PM10质量浓度降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风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北京市与国内8个省会城市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对比,发现北京市PM2.5和PM10污染比较严重,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别超过了1996年中国制定的PM10排放标准和1997年美国EPA制定的PM2.5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0.
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3个方面设计了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评估的流程,并对北京地区187个自动气象站1998—2009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建设初期重点兼顾城区和山区的布设策略,为北京区域气候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北京地区正常运行的自动气象站发生中度和重度缺测的站点相对较少,离散和轻度连续的缺测较集中,具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错误发生率最高为3.8%,大多数年份错误发生率均在1%以下,可见自动气象站错误数据相对较少;尽管可疑数据涉及的站点相对较多,但经空间一致性检查后,有超过50%可归并为正确数据。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