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测绘学   615篇
大气科学   493篇
地球物理   700篇
地质学   372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51.
Based on the the large shaking table test results on irregular section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in soft soil, an overall time-hist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nonlinear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he soil-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 Typical test results, including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oil, acceler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Satisfactory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is verifi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results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ratio was approximately 1/472 under input PGA ​= ​0.54 g. The strain responses of column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side walls and slabs. The components in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irregular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particularly in the central columns, underwent cumulative damage.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damage of 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soft soil.  相似文献   
852.
针对现有内插模型是否能够满足长距离稀疏参考站下电离层误差内插精度要求的问题,以线性内插模型、距离相关内插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误差传播定律从理论上比较两种内插模型对参考站间电离层延迟估值误差的抗差性;然后选取多组距主参考站不同距离的实例数据,分析比较模型内插精度的变化规律。实例结果表明:LIM模型内插精度分布较均匀,且优于DIM模型;对比中长距离(100 km),在长距离稀疏参考站下,模型内插精度明显降低,特别是对于电离层误差波动范围较大的卫星,其内插偏差超过±3 cm的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853.
工业测量全站仪坐标测量精度检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站仪坐标测量在航空航天、大型设备制造业、特种异形工程和计量检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坐标测量误差是最受关注的精度指标。与激光跟踪仪、关节臂等坐标测量技术不同,全站仪的标称精度指标并未直接给出点位坐标误差,而是分别给定测角和测距误差。由于国内外目前还缺乏将测角和测距精度对应到坐标精度的相应规范,这就导致不能直观反映全站仪的实际坐标测量精度,给具体测量工作的坐标精度估算带来一定难度。基于以上现状,提出了基于点对点长度测量和三维坐标测量误差的检定模型;并利用3种不同类型的工业测量全站仪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检定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4.
通过超站仪在作业方式、监测精度、工作效率等方面与传统全站仪极坐标法开展基坑变形监测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大家最为关切的监测精度问题,指出超站仪在基坑监测专业领域的观测精度、自动化、智能化、及时高效的优势必然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55.
程祥 《北京测绘》2014,(6):28-31
GPS技术已应用于静态、准动态、动态以及基础设施支撑下的实时动态测量中。GPS系统发展成多系统兼容的GNSS系统,区城CORS系统发展成全国统一的一个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但在一些无法进行网络RTK作业地区的地铁、桥梁施工等高精度工程建设中,需要布设高精度控制网。如何利用现有的CORS系统资源,为这些地区的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针对该问题,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设施,开展了试验分析研究,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56.
地铁隧道结构断面测量的目的是准确的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并与设计进行对比从而计算超欠挖量。断面测量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主要有断面仪法、全站仪法(机载程序或PDA控制)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数学模型、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57.
简要介绍了GPS连续运行站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工作模式、数据处理等基本原理,并以甘肃沙井子矿区基础控制测量为例,阐述了GPS连续运行站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践,证明了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8.
在水电站建设工程中,需要对水土保持进行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侵蚀沟监测方案,实践证明它比传统的监测结果更准确,更真实,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侵蚀沟的形态,实现3维建模。同时,在安全方面真正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量,降低了外业危险性。  相似文献   
859.
传统的基坑监测中,几何水准测量工作效率低,任务量大。针对这些不足,本文采用一种新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该方法可以使全站仪在任意点设站,减少了工作量,在测量中,不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减少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提高了精度。通过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测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结合基坑监测实例,将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与几何水准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该三角测量方法结合精密全站仪可以替代几何水准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0.
地基观测的夜侧极光对行星际激波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通常会导致日侧极光活动增强,随后沿着极光卵的晨昏两侧向夜侧扩展的激波极光.行星际激波也可能直接导致夜侧扇区极光活动增强,甚至沉降粒子能通量的数量级可以与典型亚暴相比拟.本文首次利用我国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连续多年积累的极光观测数据,对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期间地面台站在夜侧扇区(18—06MLT)观测的极光响应进行了分析.对18个极光观测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可以在夜侧触发极光爆发和极光微弱增强或静态无变化事件;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的效率以及磁层空间的稳定性决定着行星际激波能否触发极光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