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选用中国21个地磁基准台站2011年的绝对子夜均值数据,分析D、H、Z分量年变化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分布比较均匀,其中:D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沿南北向分布,零经线附近台站年变化量较小;H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呈U型分布,且中心点位于甘肃省;Z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沿纬线方向,随纬度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72.
整理钟祥地震台2012年至2016年6月全球M_S≥6地震目录,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面波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发现,该地震台面波震级误差主要集中在-1.0—+0.5,为此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3.
基于随机过程模型导出了TIN DEM线性内插的随机过程模型,给出了不规则随机空间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描述,讨论了TIN节点误差在线性内插中的传播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际算例,得到了TIN DEM线性内插点的点位方差和误差椭球半轴的解析表达式、线性内插精度最高点坐标的解析表达式,该结论与三角形的形状无关;对DEM线性外推导致精度急剧下降的必然性结论进行了理论证明;得到TIN线性内插的平均点位方差解析式,从理论上说明了本文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ABSTRACT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 a river reservoir is studied by stochastic time series models and analytical approach. The first-order moving average process is found the best for the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time series of the Juniata River at Newport, Pennsylvania, USA. Synthetic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s are first generated with the chosen model after which analytical expressions are derived for the expected value and varianc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 the reservoir. The expected value and variance of the volum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 the reservoir are calculated from a thousand synthetic time series each 38 years long and compared to the analytical approach. Stochastic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perfectly trace the observation in terms of the expected value and variability.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ected value and varianc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 a reservoir could be estimated by analytical expressions without the cost of synthetic data generation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75.
Several proposals are explored for the hazard and intensity measure (IM) consistent selection of bidirectional ground motion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3D structural model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e necessity of selecting records that thoroughly represent the seismicity at the site of interest, as well as the usefulness of efficient IMs capable of estimating the response of buildings with low scatter. However, the advances realized are mostly geared towards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2D models. Few are the combined record, and IM selection approaches suggested expressly for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3D structural models, especially when plan asymmetry and torsion sensitivity come into play. Conditional spectrum selection is leveraged and expanded here to offer a suite of approaches based on both scalar and vector IMs that convey information from two orthogonal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the ground motion. Applications on multiple 3D building model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 employing the same IM for both record selection and response assessment and (b) maintaining hazard consistency in both horizontal components, when using either a scalar or a vector IM. All tested approaches that respect these conditions can be viable, yet the one based on the geometric mean of multiple spectral ordinates from both components over a period range seems to hold the most promise for general use.  相似文献   
76.
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及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生态系统中光能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2007年11-12月太湖水体光学特性和组分浓度数据,对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特征和水体组分光竞争能力的表征光学量(漫衰减系数、平均余弦)和影响因素(吸收系数比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太湖水下辐照度呈现单峰分布,最高值为583nm左右:根据Kd可将黄质和非色素物质主导程度的强弱分为弱、较强、强三个等级;Kd(PAR)平均值为4.61±1.54m-1,水体真光层厚度平均值为1.11±0.35m;太湖水下光场的光能主要分布在青光和黄绿光波长范围内,约占总能量的60%,蓝光和红光波长范围内的能量约占30%,这样的光谱结构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7.
1950~2000年黄河入海水沙的逐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95 0~ 2 0 0 0年的 5 1年黄河经利津水文站入海的逐日水沙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展示了黄河入海水沙的极端情况 ,如洪峰和沙峰等逐渐变少到消失的过程及逐日入海水沙量的变化规律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在黄河年均入海水沙锐减的背景下 ,2 0世纪 90年代日均流量 <5 0 0m3 /s的天数增加到了是 2 0世纪 5 0年代的 3倍多 ;>2 0 0 0m3 /s的洪季流量由初期频发至 1997年消失 ;>40 0 0m3 /s的洪峰流量自 1989年以后消失 ;>60 0 0m3 /s的洪峰流量从 1986年就不再发生。 >5 0 0t/s的日均输沙率 (4 3 .2× 10 6t/d的沙峰 )都出现在 1989年以前 ;>70 0t/s的日均输沙率 (60 .5× 10 6t/d的沙峰 )出现在 1977年以前 ;含沙量 >80kg/m3 的历时和可能产生异重流的含沙量天数都逐步减少。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基本不存在大洪灾及由沙峰造成的河口河道快速堆积而使河流改道现象 ,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除降雨外主要为流域耗水量不断增加及大中型水库的建成运用等 ,黄河入海水沙的这种锐减及水沙峰的极端情况都会对河口演变和河口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两个30年气候平均值的差异及其对气候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陕西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使用的39个气象站气候要素1971~2000年平均值与1961~1990年平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晴天日数增加;年降水量、阴天日数、降水日数、年日照时数减少;年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冰雹日数、雷暴日数减少等。把两个平均值放在长序列中分析,发现某些气象要素最近的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的5~6个气候平均值每两个相邻平均值的差值中是最大的,说明陕西20世纪90年代气候较60年代干燥、温暖,且90年代气温高、降水少的特点十分突出。还对某些要素平均值改变对气候影响评价、气候预测业务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9.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辽宁海岛资源,优化海岛产业结构和布局,以辽宁纳入中国海域海岛标准名录的633个海岛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理坐标、陆域面积等基础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绘制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对辽宁海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海岛属集聚型分布类型,在空间上呈组团与带状分布,按聚集程度来看,形成了黄海北部长山群岛集聚区、辽东半岛南部浅海集聚带与辽东湾西部浅海集聚带三个区域;约60%的海岛处在离大陆岸线直线距离在10 km以内的范围内,近陆程度高;海岛陆域面积分布不均衡,基尼系数达0.9。  相似文献   
80.
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地貌差异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涛  张会平  王伟涛 《地震地质》2014,36(2):449-463
以定量化地形因子为切入点的构造地貌学方法已成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有效手段,被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解析地貌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及其演化过程。针对海原断裂带中东段现今地貌差异,以SRTM 90m分辨率DEM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和Matlab程序脚本,提取了海原断裂带中东段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地形侵蚀以及河流陡峭系数等地形因子。从空间分布上看,上述各项地形因子沿断裂走向均呈现 “西高东低”的整体分布特征。西段海拔高、坡度陡、起伏大、侵蚀强、抬升快,中段和东段海拔低、坡度缓、起伏小、侵蚀弱、抬升慢,此外,在断裂带的东南尾端呈略微增加趋势,达到小范围内的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地形因子与年降水量、基岩岩性,初步探讨了构造与降水、岩性等因素对地形地貌的控制作用,认为不同降水条件对地貌后期改造起显著作用,基岩岩性与现今地貌之间并无显著关系,该区域地貌类型主要受构造抬升差异所控制。沿断裂带走向上的现今地貌差异表明,西段处于相对快速的构造隆升和强挤压造山构造背景,中段由于受到黄河下切及河流冲积作用影响,地貌参数记录的抬升特征并不显著,而东段则反映出大型断裂带尾端挤压调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