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41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1.
东亚强对流云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对流层顶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旻燕  吕达仁 《大气科学》2007,31(5):937-949
利用GMS 5/VISSR长波红外(10.5~11.5 μm)和水汽通道(6.5~7.0 μm)探测原理的差异, 结合红外阈值法和区域平滑滤波技术提取 “高、 厚、 密” 强对流云, 分析了东亚强对流云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规律。GMS 5卫星视场内各个子地区强对流云云顶温度与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基本为单峰单谷型, 前者夏低冬高, 但不同地区引起的原因不同。强对流云发生频率36°N以北夏低冬高, 以南夏高冬低。东亚对流层顶由冬春至夏秋升高, 对流层顶气压随之降低, 而对流层顶温度的季节变化以45°N为界, 北部夏高冬低, 南部夏低冬高。作者所研究的东亚几个子地区强对流云与对流层顶季节变化位相基本保持同步, 2000年强对流云云顶温度与对流层顶温度的月均值相关系数达0.757, 强对流云云顶温度与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均值相关系数达0.901, 对流层顶温度比强对流云云顶温度平均低9.42℃。强对流云的发展受对流层顶制约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12.
夏季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着重讨论了利用具有射程远,播撒高度高,催化剂量大,成核率高等优点的增雨火箭,对对流云进行催化时目标云的选择、催化潜力判断、催化时机把握、催化部位的确定以及运用雷达来指挥作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地地形气候特点、对流云雷达回波特征、作业工具特点等资料,并通过模式对催化剂量(火箭用弹量)进行模拟计算,以及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水平、装备设施和通讯条件等,提出了包括客观作业指标、监测预警流程、作业参数生成、指挥通讯方式和效果观测收集等内容的火箭增雨作业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13.
94GHz云雷达回波及测云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举秀  魏鸣  周杰 《气象学报》2014,72(2):402-416
重点利用英国的94 GHz Galileo测云雷达,结合35 GHz云雷达、地面雨滴谱仪、雨量计和探空资料等,分析了94 GHz 雷达的回波特征及测云能力。结果表明:(1)94 GHz云雷达能清楚反映出云及弱降水过程的云系结构变化和云内小尺度变化,可以探测到雾,雾的多普勒速度杂乱;(2)94 GHz云雷达区别于厘米波雷达的较显著的回波特征是层状云降水的0℃层亮带下面雷达反射率因子降低不明显或没有降低及0℃层亮带上面存在0℃层暗带,分别是因为雨滴较大及冰晶较大产生非瑞利散射引起的,暗带区域的宽度一般在600 m以下,暗带区域的许多冰晶聚合物最大尺度可超过3 mm,有些暗带区域的许多冰晶聚合物最大尺度可超过6.8 mm,多普勒速度及谱宽显著增大的地方是融化层顶;(3)与35 GHz测云雷达相比,由于衰减和非瑞利散射,降水时的94 GHz雷达反射率因子远小于35 GHz雷达反射率因子,使探测到的高云云顶高度偏低,但94 GHz云雷达抑制地物杂波的能力更高,在晴空低云探测方面具有优势。这些结果为中国正在研制的94 GHz云雷达回波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参考。94 GHz云雷达与其他探测手段结合,可揭示各种天气形成的物理机制,对天气预报、云物理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14.
冯业荣  王作述 《大气科学》1995,19(5):597-605
本文利用积云群整体诊断模式,对一次梅雨静止锋暴雨过程的积云对流活动进行研究,计算了质量通量、云内温度、比湿、液态水等积云属性,讨论了云中凝结蒸发过程以及对流能量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梅雨积云质量通量比热带扰动大,但积云的发展高度不及热带深厚对流;积云群的降水效率约为50%;潜热在对流能量铅直输送中占显著地位,其量值远大于热带扰动中的对流活动。  相似文献   
615.
湖南秋季积层混合云系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2007—2016年秋季湖南省长沙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湖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 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的降水分布情况、一般结构特征和相应的飞机增雨作业方法。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GRAPES_CAMS数值模式和中小尺度气象站网等资料对典型作业天气过程进行云降水物理和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成对对流云和基于TREC算法的回波跟踪等方法进行作业效果评估。归纳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的12个宏微观指标, 探讨在使用运7飞机、碘化银烟条作业装备条件下, 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的最佳催化时机、部位和剂量。针对积层混合云系中的降水性层状云系、积云对流泡, 飞机增雨适宜作业的区域、播撒高度和催化剂量:在过冷高层云的-15~-5℃层, 播撒达到30 L-1的人工冰晶浓度; 在过冷积云的-15~-7℃层, 静力催化使冰晶浓度达到30 L-1或动力催化达到100 L-1。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616.
运动云彩的模拟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气现象模拟是实现气象信息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云彩的模拟是实现天气现象模拟的关键。文章给出了3个简捷有效的生成静止云彩和动态云彩的算法,改进了目前常用的模拟算法。用循环计算取代递归计算生成静止云彩,提高了运行速度;不重复运动云彩的生成算法可得到任意长度的云图;云彩平滑变形算法改变了云彩结构,使得云彩的变化连续平稳,为实现气象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17.
吴琼  钱鹏  郭煜  朱海涛  孙翠梅 《气象科学》2014,34(5):549-55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的TBB资料,常规和加密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7月2—4日,江苏省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东北冷涡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暴雨落区在低空西南急流的左侧和中高空急流的一、三象限,低层干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经分析有7个中尺度云团造成了本次持续性暴雨,-64℃的冷云盖是较强降水的指标性温度,不断东移的中尺度云团类似于"列车效应",带来持续降水,降水开始时间落后于中尺度云团生成时间约2~4 h。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此次强降水的重要中尺度系统,辐合线附近易触发对流,且对流降水沿着辐合线方向移动。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高温高湿的大气以及较高的位势不稳定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提供有利条件。在垂直上升运动区北侧有明显下沉运动补偿气流,使上升气流得以长时间维持。暴雨区位于925 hPa超低空急流核移动方向的左侧。  相似文献   
618.
A review of cloud-resolving model studies of convective proces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vective processes affect large-scale environments through cloud-radiation interaction, cloud micro- physical processes, and surface rainfall processes.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cloud-resolving models (CRMs) have demonstrated to be capable of simulating convective-radiative responses to an imposed large-scale forcing. The CRM-produced cloud and radiative properties have been utilized to study the convective- related processes and their ensemble effects on large-scale circulations. This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vective processes with the use of CRM simulations, including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cloud microphysical and radiative processes; dynamical processes;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diurnal variations of tropical oceanic convection; local-scale atmosphere-ocean coupling processes; and tropical convective-radiative equilibrium states. Two different ongoing applications of CRMs to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are discussed: replacing convection and cloud schemes for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loud systems an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chemes for climate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619.
黄敏 《北京测绘》2021,35(1):56-60
当前,如何高效、准确地获取建筑立面图成为在城市的快速更新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因其高效率和高精度特点,日益成为建筑立面改造的首选技术.本文结合项目实例,分析总结了三维激光扫描激光技术在应用于建筑立面改造项目中的一般流程,并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原理、涉及的硬软件技术和关键扫描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为同类项...  相似文献   
620.
利用Advanced Himawari Imager(AHI)/Himawari-8(HW8)云产品分析2017 年夏季东亚地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冰云云顶特征的影响,针对不同下垫面条件选择了9 个研究区域.结果表明,冰云最常出现在青藏高原和南亚季风区.冰云的发生频率存在南北递减的趋势,并在日本附近有高值中心.冰云云顶的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