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6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8篇 |
大气科学 | 208篇 |
地球物理 | 28篇 |
地质学 | 137篇 |
海洋学 | 35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124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3.
基于VBA的地面气象资料转换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面测报月数据文件是一个已经标准化了的文本文件,其中包含了全月的原始观测数据。由于其内容繁多,格式复杂,在基层台站的气象统计应用及对外服务中不易被直接使用。通过一个具体的VBA应用程序的开发,演示了用VBA读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操作Excel的详细过程,最终实现了不同观测次数及不同观测方式的A文件批量导入到Excel文件,旨在用现有的工具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日常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74.
75.
对2006-2009年两种途径(A文件和Z文件)上传的2400多国家级自动站观测的小时常规六要素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得到的小时数据中,2 min风和10 min风的不一致率较高,主要由两种文件对于风速为零时风向的规定不同造成,其他要素的不一致率相对较低;在不一致数据中,各要素在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比率分别为气温23.27 %、气压5.4 %、相对湿度23.19 %、降水65.42 %、2 min风12.93 %、10 min风14.16 %。 相似文献
76.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异特征和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对平流层过程对东亚冬季风和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作了回顾和进一步分析.东亚冬季风的变异除了季风强弱变化外,还有东亚冬季风的路径变化;研究表明,前者往往对应全国气温一致的变化,而后者可以引起我国气温的南北反相振荡,并导致东亚冬季风变异存在南北两个子系统.此外,进入本世纪后,东亚冬季风的建立推迟,并且东亚冬季风在盛期明显减弱,但冬季风活动在早春比以往要更为活跃,这些变化与冬季气温南北反相变化也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出东亚气温的南北反相变化是东亚冬季风变异的主要模态之一,而且它与平流层极涡强度密切相关.当异常的平流层极涡向下传播时,可以引起对流层低层北极涛动(AO)的异常以及西伯利亚高压的异常,并在东亚地区出现南北反相的温度变化.有关东亚冬季风变异的成因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热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变弱,而中高纬的北太平洋涛动(NPO)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强度的影响显著增强,相关研究还揭示了这些变化的原因.此外,东亚冬季风在1987年以后的持续减弱主要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年代际变化有关,行星波活动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可以影响AO以及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从而导致冬季风异常.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和过程. 相似文献
77.
利用常规观测的温度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提供的AO指数等,分析了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探讨了AO与同期气温的关系。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冬春气候异常与500 hPa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关。冬春持续偏冷,对应北半球欧亚中高纬地区呈“-+-”的波列分布,90°-180°E呈现出“北正南负”的环流形势;北半球极涡面积偏大,冬季东亚大槽位置偏西,春季东亚大槽强度偏强,冬春AO指数持续异常偏强,显著负位相。 相似文献
78.
北极涛动对东亚夏季降水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春季北极涛动(AO)指数的变化对梅雨—Changma——Baiu带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对观测的东亚10个站的降水长序列资料(1899—1999年),进行滤波处理,保留10年以下的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百年的5月北极涛动指数与10站夏季平均降水相关最高达—0.45,超过99%信度水平。当北极涛动偏强一个标准差时,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日本南部一带,降水减少平均约8%左右。降水的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东亚急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北极涛动强时,随后夏季急流位置通常偏北,雨带位置也北移,从而造成梅雨—Changma——Baiu带降水减少,反之亦然。较强的AO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明显,而较弱的AO与降水异常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这对东亚夏季年际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9.
80.
吴爱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38(2):2-2
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后10年全国水利建设总投入将达4万亿元。面对水利建设这块\"大蛋糕\",地质工作当如何作不?地勘经济应如何发展?地勘队伍的作用将如何发挥?如何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