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康林  季明霞  黄建平 《中国沙漠》2014,34(1):197-205
根据1960-2010年全国701个地面站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发现南疆和内蒙古两个沙尘源区的夏季沙尘指数51年来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通过分析夏季沙尘指数典型高、低值年环流场发现:500 hPa高度场上强烈发展的高原-贝加尔湖平均脊和减弱的东亚大槽,减少了高空低值系统对南疆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地面场上“北负南正”的变压场分布使得两个地区西风和西北风减小,最终导致夏季南疆和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减少。沙尘指数高值年时影响两个地区天气系统的差异在于:影响南疆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空的西路冷空气和地面场上发展的南疆热低压,而影响内蒙古地区的则是北路和偏北路冷空气以及地面场上强烈发展的蒙古-内蒙古热低压。  相似文献   
72.
通过1961—2012年铜仁市各站的逐日降雨量统计出雨季开始期,利用EOF和小波分析方法,得出铜仁市雨季开始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演变特点:铜仁雨季开始期主要是各地一致偏早(晚)型,其次是西北部与东南部雨季开始期呈反位相变化;雨季开始期偏晚年份为1975、1976、1986、1988、1995、1996、2005、2007、2011年,偏早年份为1961、1977、1989、1990、1993、2002、2008年;1985年之后,雨季开始期2~4 a变化周期显著。同时,利用NCEP/NCAR月平均北半球500 hPa环流资料,分析铜仁雨季开始期偏早年与偏晚年的3—5月之间的环流差异,让政府决策部门和公众对铜仁市雨季开始期时空演变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也为更好预测雨季开始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前期高度场和海温场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严华生  严小冬 《大气科学》2004,28(3):405-414
利用1952~2001年我国160个测站汛期降水和前期500 hPa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资料以及三因子最佳子集回归求最大复相关系数的方法,把前期不同时间步长、不同时段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同时作为预报因子与汛期降水求相关.结果发现:前期两个场共同作为预报因子比把其中某场单独作为预报因子的相关要好.并且存在着较好的"隔多季度相关"现象.预报因子具有实际预报意义的最佳时段为上一年的6~9月.影响我国汛期降水的最佳预报因子主要集中于高度场和海温场具有重要天气气候意义的关键区域.汛期降水可预报性在北方和长江以南均较好.  相似文献   
74.
温娜  刘秦玉 《海洋与湖沼》2006,37(3):264-270
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奇异值分解、合成分析及相关分析,揭示了对应冬季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增强(减弱)时,西北太平洋海区异常失热(得热),北太平洋(北纬20°N以北)上空500hPa位势高度负异常(正异常);进一步证实了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发现了冬季台湾以东黑潮的暖平流作用可能是维持该正反馈过程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超前和滞后相关及合成分析,提出从10月开始,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异常形成的暖平流作用会对冬季西北太平洋海区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有贡献。  相似文献   
75.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烈庭  吴仁广 《大气科学》1998,22(6):849-857
根据1951~1986年的资料,在文献[1]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各雨型的长期天气过程。发现不同雨型前期环流有不同的长期演变过程。指出中高纬和低纬环流不同季节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东部各种雨带分布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预报线索,可供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76.
许利  毕云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4,23(3):323-329
首先利用EOF方法,分析了0°~180°E,0°~60°N范围内100,150,200,250,300,400,500hPa等层次上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伊朗高原的热力异常在300hPa温度场上有明显的体现。然后利用SVD方法,分析了青藏、伊朗高原地区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区域气温的关系,分析表明:(1)伊朗高原大部和青藏高原中部、西北部6~8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同期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青藏高原东部、西北部4~5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流域偏南地区6~8月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7.
78.
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钟业喜  陈琳  黄洁 《地理科学》2017,37(2):190-199
中国500强是中国优秀企业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中国未来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向。基于2009~2014年“中国500强”数据,从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角度分别对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概况进行统计分析,继而探讨中国各省市的行业结构及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4年,制造业的上榜企业数量与营业收入占比均保持下降趋势,但制造业在13类行业中仍占主导,是当前中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支柱行业;金融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是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500强的地理集中度不断提升,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3省市以及香港地区是中国500强企业及其营业收入的主要集聚区域;中国各省市行业结构的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行业结构多元化、简单化与单一化并存,呈阶梯状分布;制造业占主导,但各省市制造业所占份额差距大;服务业趋于向东部省市集中;产业结构效益的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9.
在华跨国公司功能区位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松  颜燕 《地理科学》2016,36(3):352-358
基于1979~2012年财富500强外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据探讨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在中国的时空演化趋势及原因。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多次连续跟进投资,其功能布局及演化与城市等级及区域经济环境变化高度相关。总部和研发集聚在一线城市,生产和销售分布在省会和周边城市。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重心出现显著的变化,早期的功能区位在空间上呈现较明显的错位,研发和总部重心集聚在北京,而生产和销售重心集聚在华南地区,随着区域环境的变化,研发功能重心向南偏移,生产和销售重心向北方转移,各功能重心倾向于从空间上集聚在一起。研究表明,区域格局的变化是影响跨国公司功能区位重心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位势高度场资料和Hadley中心SST资料,将北太平洋500和850hPa夏季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化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发现夏季500和850hPa副高的位置和强度的年际和年代变化都有明显差异,并且850hPa副高远比500hPa副高稳定。上下两层除了同时增强和同时减弱外,还存在着500hPa增强850hPa减弱,以及500减弱850hPa增强等不同类型。相关分析表明,夏季500和850hPa副热带高压年际和年代异常变化与同期不同海区海表温度(SST)异常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