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41篇 |
免费 | 2463篇 |
国内免费 | 40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8篇 |
大气科学 | 4807篇 |
地球物理 | 2355篇 |
地质学 | 4983篇 |
海洋学 | 2307篇 |
天文学 | 350篇 |
综合类 | 857篇 |
自然地理 | 15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303篇 |
2022年 | 519篇 |
2021年 | 620篇 |
2020年 | 637篇 |
2019年 | 721篇 |
2018年 | 592篇 |
2017年 | 602篇 |
2016年 | 656篇 |
2015年 | 683篇 |
2014年 | 865篇 |
2013年 | 948篇 |
2012年 | 893篇 |
2011年 | 881篇 |
2010年 | 671篇 |
2009年 | 854篇 |
2008年 | 811篇 |
2007年 | 899篇 |
2006年 | 781篇 |
2005年 | 725篇 |
2004年 | 611篇 |
2003年 | 485篇 |
2002年 | 411篇 |
2001年 | 384篇 |
2000年 | 370篇 |
1999年 | 344篇 |
1998年 | 313篇 |
1997年 | 240篇 |
1996年 | 197篇 |
1995年 | 209篇 |
1994年 | 192篇 |
1993年 | 158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RELATION BETWEEN δ~(18)O IN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LATIONBETWEENδ~(18)OINATMOSPHERICPRECIPITATIONAND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ZhangXinping(章新平)(DepartmentofGeography,HunanNo?.. 相似文献
922.
Paolo Laj Andrea I. Flossmann Wolfram Wobrock Sandro Fuzzi Giordano Orsi Loretta Ricci Stephan Mertes Alfons Schwarzenbck Jost Heintzenberg Harry Ten Brink 《Atmospheric Research》2001,58(4):256
We investigated the partitioning of trace substances dur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supercooled to mixed-phase cloud induced by artificial seeding.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H2O2, NH3 and black carbon (BC) in both condensed and interstitial phases with high time resolution showed that the three species undergo different behaviour in the presence of a mixture of ice crystals and supercooled droplets. Both H2O2 and NH3 are efficiently scavenged by growing ice crystals, whereas BC stayed predominantly in the interstitial phase. In addition, the scavenging of H2O2 is driven by co-condensation with water vapour onto ice crystals while NH3 uptake into the ice phase is more efficient than co-condensation alone. The high solubility of NH4+ in the ice could explain this result. Finally, it appears that the H2O2–SO2 reaction is very slow in the ice phase with respect to the liquid phase. Our results are directly applicable for clouds undergoing limited riming. 相似文献
923.
A reasonable warmer winter index (IWWI)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ree equiprobability categories (i.e. warmer, normal and colder categorie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winter temperature data observed at 565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1956-2005, where IWWI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station number of warmer category over the total number of st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rend of IWWI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winter temperature on decadal time scale, and their rates of change were 10%/10 a and 0.4 ℃/10 a,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only 13 warmer winter events in total were detected by IWWI over the past 50 years, and 85% of them occurred after 1986. 相似文献
924.
三峡水库澎溪河流域高阳回水区夏季水体CO2分压日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柱中CO2分压(pCO2)的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水中碳的环境地化特征.本研究在夏季分层期间对三峡水库澎溪河(小江)流域高阳回水区段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发现,恒定的温跃层中pCO2随水深增加而显著增大,表层0.5 m处pCO2均值为152±71μatm,而在水深10.0 m处pCO2均值为4568±1089μatm,同水温、pH及DO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水温等将影响微生物、浮游植物的代谢过程及水气界面对流传输,进而对pCO2分布产生影响.对水气界面CO2扩散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分层期间高阳水域总体上表现为CO2的汇,其对大气CO2的吸收量最大值于15:00左右,达到-0.33 mmol/(m2.h);最弱在次日凌晨3:00左右,吸收量仅为-0.17 mmol/(m2.h). 相似文献
925.
南极冰盖对海平面影响巨大,高程变化测量是南极物质平衡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欧空局CryoSat-2雷达高度计数据,通过提取卫星升降轨的地面交叉点,监测了南极内陆冰盖的高程变化(物质平衡)。结果表明,后向散射能量对Ku波段的CryoSat-2雷达高度计的高程数据具有一定的影响,经后向散射能量校正后,时间序列上的高程变化变得平缓,高程变化与已有的降雪数据相比,更加符合实际情况。2010年11月至2017年11月南极内陆冰盖高程变化趋势为(-1.1±0.2)cm·a-1。西南极的Kamb冰流高程变化率为(38.7±1.1)cm·a-1,Moeller冰流高程变化率为(-10.3±1.2)cm·a-1,部分Thwaites冰川区域高程变化率为(-13.4±1.8)cm·a-1,东南极的Wilkes Land出现高下降区,最高达-20 cm·a-1。Dronning Maud Land虽然出现变化异常的点,但整体并没有显著的高程变化。南极内陆冰盖质量变化为(-10.6±6.2)Gt·a-1,整体上南极内陆冰盖质量变化平缓,部分区域变化较大,Kamb冰流达到(17.9±0.5)Gt·a-1,Moeller冰流达到(-3.4±0.4)Gt·a-1,部分Thwaites冰川区达到(-3.7±0.5)Gt·a-1。 相似文献
926.
大陆风化与全球气候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构造隆升驱动气候变化”的假说是当前解释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冷的主流观点。该假说把新生代以来发生的几个主要现象 ,即全球气候总体上趋冷 ,大气 CO2 浓度下降 ,海洋 87Sr/ 86Sr比值上升 ,以及构造作用引起的大面积隆升等加以有机的联系 ,给以了合理的解释。近几年围绕大陆风化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主要是对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河流进行研究 ,探讨青藏高原隆起对于大陆风化速率的影响。这些争论主要是有关硅酸盐风化还是碳酸盐风化 ,有机碳的风化与埋藏 ,大陆风化与大气温度 ,大气 CO2 浓度与大气温度等问题。最后介绍了我国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的黄土沉积地层所作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27.
首次报道了在惠州凹陷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及相关原油中普遍存在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而在恩平组烃源岩中则几乎缺乏这类生物标志物,其分布具有明显的专一性.这类特殊生物标志物在该地区沉积地层中分布特征的专一性是由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水化学条件决定的.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蓝细菌中富含2-甲基藿烷多醇,它们是2-甲基藿烷系列的前身物,因此蓝细菌是这类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生物来源.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发现较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大多出现在碳酸盐岩沉积中,显然这是一种偏碱性的水介质条件,可能暗示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蓝细菌的大量发育,这也可能是控制惠州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中2-甲基藿烷系列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2-甲基藿烷系列在不同层位烃源岩中分布的专一性可以作为确定原油的成因类型和追溯原油的来源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28.
929.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10日一次强沙尘暴前后连续5天地面、土壤中、以及80 m高塔站梯度观测系统的各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沙尘暴前后不同沙尘天气日各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是南疆气温持续回暖、热低压强烈发展、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一次南疆东灌型强沙尘暴过程.温、湿廓线在沙尘暴过境时,因强湍流交换,整个近地层大气基本上处于中性层结,沙尘暴日为降温增湿的过程;沙尘暴日前后大气层结发生了转变,破坏了晴天正常的逆温、逆湿结构.风速廓线在沙尘暴日满足对数律关系,而在沙尘暴日前后的天气里,风速较小,规律性差.沙尘暴过境时0O cm和5 cm地温变化趋势与1.5 m气温相似,过境前1.5 m气温比5 cm地温达到峰值的时间约提前1~2 h,过境后反而又滞后1~2 h. 相似文献
930.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百年尺度上的区域气温变化规律,近年来已成为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1901-2016年英国东英吉利(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高分辨率、逐月气温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116年来山西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百年来山西年平均气温和各季节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和各季节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13℃·(10a)-1(年平均)、0.16℃·(10a)-1(春季)、0.05℃·(10a)-1(夏季)、0.09℃·(10a)-1(秋季)、0.22℃·(10a)-1(冬季),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对年均温增长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42.31%,夏季气温增幅最小,贡献率也最小(9.62%)。研究时段内,山西各季节气温均发生突变,春季季均温突变开始于1993年,夏季在1917年和1996年都发生了气温突变,秋季、冬季出现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