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水草腐烂引发的黑臭水体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草腐烂加速水体耗氧和水体还原性物质的溶出进程,在夏、秋季高温条件下极易引发局部水体黑臭.以太湖沉水植物优势种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及浮叶植物优势种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为受试材料,利用太湖原位底泥培养模拟水草腐烂形成的黑臭水体,考察不同的环境材料处置方式(壳聚糖(CTS)、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CTS+PAC和PAC+PAM)对黑臭水体浊度、溶解氧浓度、挥发性硫化物等黑臭水体特征污染物的絮凝沉降规律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絮凝处理24 h后,CTS+PAC组合对黑臭水体的浊度去除效果最佳,浊度去除率达70.3%,上覆水溶解氧浓度明显提高,增加率为261.5%;(2)加石英砂悬浊液加速絮体沉淀,形成絮体之后加石英砂使水体浊度稳步下降,4 h之后,浊度去除率达74.9%,显著高于与絮凝剂一起加入的处理组(29.8%);(3)植物腐烂释放的含硫特征嗅味物质主要为硫化氢(H_2S)、甲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不同植物体腐烂释放的含硫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释放的4种含硫有机物总和分别为莕菜和苦草释放的319.8%和252.2%;(4)CTS+PAC处理后苦草及马来眼子菜腐烂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6%和44.5%.PAC+PAM组合絮凝处理组对莕菜腐烂水体中H2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52.4%.CTS+PAC絮凝剂组合处理的H2S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苦草、马来眼子菜和莕菜腐烂后黑臭水体中H2S浓度分别降低了27.4%、41.0%和28.6%.CTS+PAC组合对H2S和二甲基硫醚类物质等致臭物释放的抑制效果优于PAC+PAM组合絮凝处理.  相似文献   
62.
黑龙江依兰地区黑硬绿泥石片岩岩石学与P-T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兰地区黑龙江杂岩中黑硬绿泥石片岩矿物组合为黑硬绿泥+绿泥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透闪石+钾长石±黑云母.岩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黑硬绿泥石片岩形成于250~400℃,6~9kbar的变质条件下.黄褐色黑硬绿泥石呈束状、放射状集合体.黑硬绿泥石片岩形成于佳木斯地块向西与松嫩地块俯冲拼贴过程中蓝片岩变质作用的后期,压力稍有降低而温度略有升高的变质变形环境,是蓝片岩向绿片岩转变的蓝闪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3.
黑鲪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成活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池养条件下,根据2批黑鲪实验鱼苗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变化,将其早期发育阶段划分为A~P共16个阶段。黑鲪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系统要发生胃的分化、肠管的折叠、肝脏的形变和幽门垂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等显著变化,其中稚鱼期的J~O阶段是消化系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2批鱼苗的生长速度均表现为逐渐加快,且全长生长均可拟合为3段直线,出现2个生长转折点:第一批苗第一个生长转折点在15~17d(多数为G阶段仔鱼,全长(8.07±0.63)~(8.44±0.66)mm);第二个生长转折点在49~51d(多数为O阶段稚鱼,全长(20.27±2.15)~(2l.13±2.17)mm)。第二批苗的2个生长转折点分别发生于14~16d(多数为G阶段仔鱼,全长(8.19±0.73)~(8.80±1.01)mm)和38~40d(多数为O阶段稚鱼,全长(21.18±2.49)~(22.77±2.83)mm)。对仔、稚、幼鱼成活率变化研究表明,黑鲪早期发育阶段存在4个临界期("危险期"):A~B阶段、D~F阶段、L~M阶段和N~O阶段,以L~M阶段鱼苗死亡率最高,而且临界期和鱼苗的形态变化、器官分化密切相关。黑鲪早期发育的阶段划分、生长转折点和临界期的确立,丰富了其早期生物学的内容,对苗种培育措施的实施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李秋香 《地球》2012,(3):90-98
(一)进入黑竹沟的第九天。头顶上艳阳高照,勘探队停下来休息。沈柔拿着水壶到溪边接水,山里的溪水甘甜,相比之下,山外面商家鼓吹的深山泉水简直就是冒牌货。勘探队的工作已经完成差不多,顺着水流往南到依乌村稍作休整,补充些食物和药品,继续向南是西河镇,那里有车去县里,然后就可以回成都了。九天的山路跋涉,浑身散了架  相似文献   
65.
李秋香 《地球》2012,(7):77-80
剧情回顾:一支来自成都的地质勘探队在四川省黑竹沟境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途中因突如其来的山洪失散。勘探队里的医生沈柔同其他队员失散后,遇见了同因山洪与同伴失散的驴友周卫。二人结伴一同上路前往依乌村,希望能在那里同失散的同伴汇合。二人同行途中,遇到猛兽袭击后的梅花鹿尸体,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黑精荚"产生的病因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黑精荚"是由于雄虾长时间生活在污物较多的池底中引发细菌感染而造成的。保持池底清洁、挤出黑精荚、投喂优质饵料和保持水温30℃以下,可使精荚重新形成并发育成熟;用二氧化氯和诺氟沙星联合用药使黑精荚恢复功能等措施可有效防治"黑精荚"病。  相似文献   
67.
喇嘛苏铜锌矿位于中亚成矿域西段,为新疆西天山地区相对较早发现的斑岩-矽卡岩铜锌矿床。本文对喇嘛苏铜锌矿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的矽卡岩矿物进行了岩相学及主微量成分分析,首次发现了喇嘛苏铜锌矿床发育的黑榴石和富钛钙铝榴石。对矽卡岩中发育震荡环带的钙铁榴石进行主量元素和电子探针mapping分析,发现钙铁榴石发育不均一的核部,环带部分表现为Al-Fe元素此消彼长的耦合震荡关系;对钙铁榴石从核部中央向边缘环带进行定向原位微量元素LA-ICPMS分析,发现∑REE表现为连续略有降低的趋势、δEu表现出震荡变化。黑榴石和富钛钙铝榴石表现为核幔结构,显示流体氧逸度的降低,流体从超常富集Ti转变为富集Ti。对富钛钙铝榴石进行原位微量元素LA-ICPMS测试,发现富钛钙铝榴石∑REE高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58.4×10-6~408.4×10-6;钙铁榴石28.2×10-6~108.7×10-6),富钛钙铝榴石具有强烈正Eu异常(δEu=11.3~15.0),钙铁榴石和富钛钙铝榴石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喇...  相似文献   
68.
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在黑大山地区发现了规模较大的Sb、As为主的化探异常,经过异常查证工作,找到了2个锑矿化带。本区处于北山地区的锑矿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9.
黑柱石是一种不常见的夕卡岩标型矿物,本次研究在新疆磁海矿区首次发现黑柱石。本文对磁海矿区的黑柱石产出地质环境、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光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化学成分均由电子探针分析求得,计算化学简式为Ca0.98(Fe1.72Mn0.07Mg0.11)1.902+(Fe0.95Al0.03)0.983+[Si2.00O7]O(OH)。磁海矿区黑柱石的形成与基性次火山热液活动有关,是一种特殊的退变质(蚀变)夕卡岩矿物;在成矿作用晚期,随着热液活动加强,早期夕卡岩矿物可退变质形成黑柱石。黑柱石形成时间较晚,对早期形成的磁铁矿起贫化作用。将磁海矿区黑柱石与国内外其它矿区黑柱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认为磁海矿区黑柱石为普通黑柱石。黑柱石在常用的矿物中较少提及,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0.
内蒙古乌斯尼黑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代的地质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根山-乌斯尼黑蛇绿混杂岩带的属性和形成时代存在明显的认识上的分歧.早期认为是二叠纪侵入的超镁铁质岩体.该超镁铁质岩体侵入了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并被哲斯组地层不整合覆盖,形成时代为二叠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中国北方板块构造研究,在硅质岩中采集到的一系列化石资料表明,贺根山地区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应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