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42篇 |
免费 | 3741篇 |
国内免费 | 27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72篇 |
大气科学 | 4831篇 |
地球物理 | 1444篇 |
地质学 | 5786篇 |
海洋学 | 1523篇 |
天文学 | 54篇 |
综合类 | 923篇 |
自然地理 | 14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344篇 |
2023年 | 465篇 |
2022年 | 564篇 |
2021年 | 586篇 |
2020年 | 594篇 |
2019年 | 523篇 |
2018年 | 396篇 |
2017年 | 436篇 |
2016年 | 439篇 |
2015年 | 491篇 |
2014年 | 779篇 |
2013年 | 684篇 |
2012年 | 683篇 |
2011年 | 669篇 |
2010年 | 691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647篇 |
2007年 | 595篇 |
2006年 | 561篇 |
2005年 | 539篇 |
2004年 | 475篇 |
2003年 | 444篇 |
2002年 | 459篇 |
2001年 | 497篇 |
2000年 | 386篇 |
1999年 | 373篇 |
1998年 | 388篇 |
1997年 | 381篇 |
1996年 | 425篇 |
1995年 | 362篇 |
1994年 | 310篇 |
1993年 | 266篇 |
1992年 | 224篇 |
1991年 | 207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18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8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湖州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地热资源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提条件。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中,由于上部白垩系和侏罗系较厚,对深部钻探控制程度不够,影响了该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分析该区地层、含水层,特别是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对区内的热储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内热源主要来自区域大地热流;盖层主要为分布连续是,且受断裂构造影响相对较少的侏罗系及白垩系;热储层有二叠系长兴组、栖霞组,石炭系船组、黄龙组以灰岩为主的灰岩热储和由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茅口组砂岩组成的砂岩热储;热储通道为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构造。构建了区域地热模式。根据地热赋存状态、盖层条件等,结合当前地热开发现状,将湖州地区划分为四个地热分区,认为Ⅲ区地热开发条件为最好,是首选区域,以控制层状热储(石炭、二叠系灰岩)为主;Ⅱ区次之;Ⅰ区断裂发育,缺乏有效盖层条件,若开发地热资源,则应以寻找深层对流型热储(深大断裂)为主;Ⅳ区因盖层厚度偏大,地质情况不明,现阶段开发地热资源需慎重。该研究对指导下一阶段区域性地热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2.
913.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不断加剧。然而人们往往总是忽略了地质灾害与地质模式的内在联系,把大多数原因归结为人类活动。事实上地面沉降的发生不仅与地下水水位下降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地层岩性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型、厚度、压缩性的大小、固结历史等因素有关。本文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14.
915.
916.
地热资源包括熔融岩浆、干热岩体和地下热水三部分。内陆山区型地热系统着重于地下热水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热源、媒介、冷热水交换边界、热水道和地下热水富集区等要素。笔者通过对五台山地区地热异常反映、盆地边缘地下热水分布和垂直地温场特征等规律的分析,初步给出了五台山地区地热系统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序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原理指导下的地震资料解释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为配合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从克乌断裂带上盘向下盘、从构造油气藏向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的转变,利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地球物理资料,将三叠系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进而总结出拗陷完整型和拗陷残缺型两种层序类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井间沉积对比,探讨了三叠系砂体结构和湖侵体系域地层超覆、湖退体系域及最大湖泛面附近小规模滑塌浊积体岩性透镜体等5种圈闭发育模式。油气成藏综合条件分析指出有效圈闭和油源断层的识别是制约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918.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侨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相似文献
919.
基于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层变形特点,提出了地层整体下沉和抽冒式地层变形的模式,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给出了相应地层变形模式下的稳定性特点和地层沉降曲线,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地层的变形特点和规律,分别揭示了黏性土和砂性土地层条件下产生大变形及地面坍塌的机理,指出地层变形通常是由结构层的失稳和破坏所致,并且在整体沉降模式下结构层表现为梁式结构,而抽冒型变形模式下结构层则表现为压力拱结构,因此,梁/拱结构的稳定性是地表沉降控制的核心。梁式结构层控制的重点是梁端支承点的加固和离层区域的及时补充注浆,而拱式结构控制的重点则是拱角地层的稳定性。由此可为地层变形的控制和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6标段和3A标段的典型条件,分别针对整体沉降和抽冒结构模式成功地进行了地层变形控制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深圳地铁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地层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该成果对城市地下工程的环境控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20.
唐山7.8级强震孕育条件及前兆场时空演化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由深部地震测深剖面观测综合归纳出一个华北地区岩石圈12层三维非均匀实际模型在承受和不承受来自底面的上拱力条件下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唐山地震孕震条件及长期前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