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3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的主要特点与路径预报重大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烟花”移动缓慢,是首个两次登陆浙江的台风,在浙北和杭州湾附近地区长时间滞留。(2)降雨影响范围广、累计降雨量大、大风持续时间长。(3)反映出来的重要难点问题有:当多数模式预报出现一致的偏差时,预报员难以做出订正,有必要开展对模式中台风重要影响系统(高空冷涡、热带对流层上层槽等)的预报检验工作;台风移速缓慢的定量程度难以把握,需要通过总结历史个例和敏感性试验等方法开展东侧台风对西侧台风移动缓慢影响的定量研究;西风带槽/脊对副热带高压退/进快慢的定量影响把握困难,影响北上台风转向点的预报,特别是当不同模式有分歧的时候预报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62.
影响高空探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提高高空探测质量,从探测环境、雷达保障能力、低空丢球、仪器变性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影响高空探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并就各因素对记录造成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63.
夏季长江淮河流域异常降水事件环流差异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张庆云  郭恒 《大气科学》2014,38(4):656-669
长江、淮河同处东亚中纬度,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相似,大量相关研究基本是把江淮流域天气气候事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然而对长江、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长江、淮河流域夏季异常降水事件有各自不同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但环流差异及成因并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物理量诊断和现代统计学等方法,重点分析长江、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异常事件发生时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内部动力过程的差异及成因。研究指出:长江(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异常偏多年500 hPa位势高度场亚洲中高纬度环流呈现为南北向(东西向)的波列与东亚中高纬鄂霍茨克海阻塞频次增多(减少)以及200 hPa高度场上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强度加强(减弱)、稳定(移动)有关;长江(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异常偏多年主要水汽来源与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马斯克林高压位置偏东(西)造成西太平洋150°E~180°(阿拉伯海50°E~60°E)地区越赤道气流加强有关。长江(淮河)流域梅雨期异常降水事件大气环流内部动力过程最显著的差异表现为: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加强(减弱)以及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马斯克林高压位置偏东(西)。  相似文献   
64.
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发生条件和机制研究中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丁一汇 《大气科学》2014,38(4):616-626
作者在1998年庆贺陶诗言先生八十华诞的文集中曾专题阐述和评价了陶先生对中国暴雨研究的贡献。 至今十五年过去了,陶诗言先生虽已于2012年仙逝,但其深邃的科学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在中国暴雨研究中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但深刻影响过去和现代两代人的暴雨研究和业务发展,而且也将继续影响将来的中国暴雨研究。本文是对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的研究中所作的贡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介绍和评价。主要集中在暴雨发生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机理方面。全文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季节突变对中国梅雨爆发的影响;(2)暴雨发生的多尺度相互作用;(3)暖湿季风输送带对北方大暴雨的影响;(4)高空急流对暴雨的作用;(5)暴雨和强对流发生的物理条件;(6)地形对暴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正>1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最为壮观的气象现象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造成损害最大的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估算,我国年均雷击伤亡人数超过1万,其中死亡3 000多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由于人类无法阻止和控制雷电的危害,为了尽量避免雷电所造成的危害,近20 a来我国加强了对雷电的探测和雷电灾害的防护。目前,对雷电的探测主要是采用目测来获得雷电发  相似文献   
66.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35,11(1):35-43
1.引言天气之演变,乃由於不同性质之气团,相互激荡,酿成风暴所致。此种观念,十八世纪中叶之气象学者,已窥其端倪;至欧战期间挪威气象学巨擘贝铿克尼父子,创立极面学说,而昭示彰明。夫组成极面,酿成风暴之不同气团,其性质之差异,不限於来向与温度,且有湿度之高低;更不限平地情状之有别,高空之性质亦大异。否则,同自南来之两支气团,一则阴雾密闭,他则乾热朗晴。又有  相似文献   
67.
平流层下部20 km高度附近的大气层在特定季节存在下层西风(东风)折转为上层东风(西风),且南北风分量很小的自然现象,这种纬向风的转换层称为平流层准零风层。平流层准零风层的低风速和风向变化的特点使其成为部署平流层飞艇和高空气球等弱动力或无动力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理想环境。针对国内外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平流层准零风层在北半球、中国及重点区域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系统分析了热成风原理、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行星波涡动通量输送、南亚高压和副热带西风急流等因素对平流层准零风层形成的影响机理和特征;对比分析了MST雷达、激光雷达、探空火箭及高空气球等探测方法在平流层准零风层探测中的优缺点和部分探测事实;归纳总结了中层大气模式和数值天气模式在平流层准零风层预报中的优缺点,明确利用数值天气模式是当前开展平流层准零风层预报与气象保障的主要途径,平流层准零风层底高、厚度等诊断方案是定量化研究平流层准零风层精细结构及演变的基础;总结了基于平流层准零风层利用的飞行器工作原理;最后对未来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开展平流层准零风层研究进展回顾,对今后深入研究平流层准零风层以及平流层低...  相似文献   
68.
2020年超强梅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雷暴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强雷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冰雹伴随雷暴发生在地面锋后约1000 km,边界层为冷高压控制.850 hPa风速较小,700 hPa以上层有强急流,700~850 hPa有强的垂直风切变,500 hPa高空冷槽东移为对流的发生提供触发条件.(2)冰雹发生在850 hPa切变线南北两侧约200 km范围,等压面锋区强度大;高空槽前正负变温使700~500 hPa垂直方向温度差大,导致层结对流不稳定性加大.当500 hPa低槽移至强锋区上空时,锋面坡度变陡,上升运动加强,不稳定性增大,使得冰胚在对流层中层增长而形成冰雹.(3)风暴追踪信息显示风暴生成高度高,在垂直方向上倾斜增长;质心均在5~6 km,风暴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低层发展,最大反射率以及液态含水量均不大,具有明显高架雷暴特征.  相似文献   
70.
多普勒雷达回波在高空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中,应用多普勒雷达回波,为高空探测前期的准备、气球净举力大小的估算、各类恶劣天气下放球时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据,对提高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