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401.
人工增雨防雹社会化认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列举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实例,从科学角度出发,宣传人工影响天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从而支持和推动人工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02.
某防雹增雨作业点对37 mm高炮进行起炮变换过程中,未将规正螺杆按规定收到位,且炮手站在纵梁上接送牵引杆时,头部未偏离引杆的垂直运动轨迹,在牵引杆滑脱瞬间,反的牵引杆将其打伤。分析事故的原因,提出解问题的办法,供高炮操作和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03.
通过对1995-1997年XDR-X数字化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农一师垦区不同区域内雹云路径的一般规律、降雹特点;根据各团场所在地理位置、雹云路径特点和降雹特点,将农一师垦区划分为6个防雹区;根据不同区域雹云路径的特点,提出了防雹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404.
朱天征  腾岩 《贵州气象》1999,23(6):33-35
利用滨州地区1988-1997年的雷达回波,降雹资料及有关的高空探测资料,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和环境场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与雷达回波顶温度,回波强度,0-20℃之间云体的厚度,700hPa上的比湿及云体的冷暖厚度之比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405.
叙述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的进展情况和辽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现状,提出适应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6.
对呼和浩特地区1969~2000年的1375条降雹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呼和浩特地区的多年降雹频率年、月变化和降雹的发生时段、持续时间、雹径尺度、受灾等特征。并且对1985~2000年的3000多条高炮防雹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了呼和浩特地区高炮防雹作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7.
为了研究滇中地区冰雹云的回波特征及防雹效果情况,本文基于昆明新一代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11日发生在马龙、双柏的作业回波和峨山县的强对流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回波强度出现跃增、强中心高度保持在4km以上,同时30dBz回波高度与回波强度和强中心高度的跃增相对应,回波顶高超过16km,垂直液态含水量VIL达到20kg以上时,是冰雹发生的重要物理量临界指标。本次过程中,马龙、双柏在最佳时机开展了人工防雹作业,有效抑制了回波的发展。峨山县由于未进行人影作业,产生了降雹天气,致使烤烟受灾。此次对比分析发现,中尺度特征等部分冰雹云共性指标时效性较差,其他地区的冰雹预报指标并不完全适用,本地总结得出的多普勒雷达指标实用性更高,30dBz回波高度代表了冰雹云的过冷水区中大粒子的发展情况,其与回波强度和强中心高度的跃增对应关系较好。对于强对流回波,人工防雹作业的开展与否其结果截然不同,这表明人工影响天气是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08.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系统包含西北地区冰雹致灾因子数据库、西北地区冰雹天气监测系统、冰雹天气预警系统和防雹指挥系统等。该系统在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遥感、闪电监测等新资料,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了功能强大、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开放式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平台。系统具备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文着重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09.
利用红河C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20年3月17日红河州冰雹天气过程中双偏振雷达产品特征及在人工防雹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冰雹天气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冷锋切变,蒙自探空站T-lnP图及V-3θ图上表现出明显的对流潜势特征;雷达常规产品表现出典型的冰雹结构特征;双偏振特征量中,差分反射率低值区对应反射率因子的高值区,且为大冰雹中心,对应的ZDR在-0.39~0.10 dB之间,中高层出现了明显的ZDR 异常大值区,幅相相关系数较低在0.87~0.93之间,KDP在-0.10~-0.01 o/㎞之间,表明冰雹表面较干;防雹作业后对比分析,作业区各项雷达产品指标均下降且未出现冰雹,而非作业区冰雹特征依然明显且出现冰雹。  相似文献   
410.
人影37高炮安全作业隐患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7高炮进行人影作业存在极大的危险性.人影37高炮属部队退役下来的,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指标均不达标,加之人影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正确的操作37高炮,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事故,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做好日常维护5防工作;勤于检查,及时发现并更换损坏的和性能下降的炮件;加强对人影操作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和日常操作规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