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54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四川省2006年盛夏罕见高温干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盛夏,四川省盆地区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本文利用实时和历史资料对该区域、该时段的气候特点作了综合分析。盛夏异常高温出现时间早,高温日数持续时间长,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8月中旬为全盆地高温最严重时段,广安市出现全省高温中心。9月1日,华蓥山市的日最高气温再创新高,达43·6℃,为全省最高值。盛夏盆地降水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小值,旱区连续无降雨日数显著偏多,南充、广安、遂宁是省高温干旱最严重地区。通过对四川盆地16个测站46年(1961年~2006年)7~8月平均气温资料和46年7~8月盆地100多站平均降水量资料进行Mann-Kenall统计方法分析,盆地7~8气温,20世纪70年代属于高温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降属于低温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但上升幅度慢于盆地秋季和冬季气温,2006年夏季处于上升期内。对盆地7月平均降水量进行分析判断,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属于峰值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缓慢下降,2006年处于低谷区。  相似文献   
992.
广州盛夏高温频数异常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运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州市1951-2004年高温频数的基本气候特征,并探讨了盛夏(7 -8月)高温频数异常与同期65-150°E,10-70°N范围内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年来广州年平均出现高温次数为8.7日;5-9月都有高温出现,其中7、8月是高温的频发期;(2)广州市高温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1980年代以来高温频数明显增加;(3)广州市盛夏高温频数在1980年代以来的异常增多是与同期我国西北部-蒙古-贝加尔湖及附近地区西风带活动减弱、中低纬副热带高压强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近49年广东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广东省86个站点1961—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9年来,广东年平均高温日数为14.7 d,2003年最多(27.8 d),其次是2009年(27.6 d),1973年最少(4.6 d)。广东每年高温集中于6—9月,7、8月是高温频发期。49年来广东年平均高温日数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2.9 d/(10 a)的速率增加,特别是2000年以后更加明显,并具有2~3 a和4~6 a两个显著周期。广东各站年高温日数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部分地区趋势系数高达0.6~0.8。广东月平均高温日数在7、8月变化最大,特别是1990年代后显著增加;2001—2009年广东86个站的年高温日数有三个地区增加最明显,增加中心分别位于广东的东部、中部以北和西部地区,高温日数距平都在15 d以上。21世纪以来,异常高温年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994.
赵从兰  谭志华 《山东气象》1998,18(1):45-48,52
1997年山东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和严重夏旱。本文通过对1997年6-7月份环流形势分析发现,极涡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且位置偏于西半球一侧,导致影响亚洲的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以及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形成大陆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相继持续控制华北及华东北部地区,是造成山东高温天气和严重夏旱的主要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广西高温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利用广西66个气象台站1960~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广西年高温日数、春夏秋三季高温日数的时空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高温日数的地域分布由河谷向丘陵山区递减,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广西西部春季高温发生频繁,年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春季。序列分析表明,广西年高温日数呈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突变特征,1960~2008年经历了3个偏多时期和2个偏少时期,并出现2次突变。  相似文献   
996.
粤北地区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连州1953 ~2010年58年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观测资料,以日平均温度≥30℃且日最高温度≥35℃为指标,分析了粤北地区双季早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高温敏感发育期里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粤北地区58年里共出现高温热害42次;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热害的出现次数、严重...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武汉市1994~1998年所有中暑病例,采用区间平均法统计出日均中暑人数随气象因子的变化,分析发现,高温是引起中暑的最关键因子,湿度、云量等因子对中暑也有一定辅助作用;日均中暑人数随日最高气温升高呈指数规律升高,在31~34℃左右缓升、在35~39℃急升,非线性特征明显,并得出中暑5级判据;根据气温与其它因子的两两组合,提出了5种中暑典型天气型及综合指标,可作为中暑指数等级预报的重要补充,并可应用于长江流域广大夏热地区。  相似文献   
998.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999.
统计分析了夏季7-8月和三伏时节嘉兴气象观测站近40 a气温、湿度资料,结合人体热舒适度的一些研究指标,揭示嘉兴夏季“热”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7-8月:其中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有“热在三伏”的表现,即伏天的平均气温比夏季7-8月高,极端高温多数出现在伏天;三伏天里头伏、中伏的“热”特征要明显于末伏,在年尺度上,伏天和夏季7-8月的高温天数在低频振荡内有一致性的周期变化趋势;三伏天外也多有“热”的特征,伏天结束后高温、酷热天也不在少数;长三伏和短三伏的夏季“热”特征并没有显著差异;在嘉兴气候变暖背景下,三伏也呈现变热趋势,尤其在近20 a表现突出,以伏天高温天数明显增多、极端高温频现为主要特征;而湿度的年变化在2000年以前比较平缓,2000年以来波动较大,“热不舒适”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广州市夏季高温影响因素及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英  潘安定 《广西气象》2007,28(1):35-40,81
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既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又与区域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太阳活动、厄尔尼诺、地形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也是导致高温天气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分析了影响广州市夏季高温天气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防御城市高温的基本对策。为防御城市高温,主要的途径是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