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568篇
测绘学   277篇
大气科学   1245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702.
703.
704.
一、前言 标准贯入试验是当前国内外勘察松软上地基常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标准贯入试验又叫重型(1)重力触探,简称标贯试验。它是利用63.5重的吊锤以760mm高度自由落下,打击触探杆上的铁砧,  相似文献   
705.
介绍了利用GPS掩星反演地球中性大气参数的原理.在实际解算中,总结出用迭代法解多普勒观测方程、数值积分法求大气折射指数、用最小二乘法模拟大气折射指数与高度的函数关系.对特定掩星事件的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06.
从副高特征量和500 hPa高度场以及高度距平场角度,分析了2002年夏季河南省气候特征,并分析了海温、太阳黑子等特征量对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偏南,北方冷空气活动偏弱,大陆暖高压强盛发展并维持,是造成河南省夏季高温少雨的直接原因;赤道中、东太平洋维持弱的暖事件和太阳活动异常以及天文背景的影响,是造成2002年河南省夏季高温少雨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07.
本文对欧洲中心预报青海省重要天气系统的移速、位置、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天气学、统计学方法的检验。经检验得出高度场形势预报相似率较高,达99.5%,中高纬度的预报准确率比中低纬度高,西部系统的预报比实况超前,中小尺度的预报效果差。  相似文献   
708.
本文重点阐述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潜水位上升,在特定的气候、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诸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并对次生盐溃化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09.
以卫星观测资料为基础, 应用动力论方程, 采用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同步高度区O+离子的分布, 提出了O+离子密度和通量密度在同步高度区沿经度变化的半经验模型. 主要结果为: 在同步高度区(1) 向阳侧O+离子密度和通量密度较大, 背阳侧较小. (2) 地磁活动指数Kp越小, O+离子密度和通量密度水平及其沿经度的变化越小, Kp越大时水平及其变化越大; Kp≥6时O+离子密度和通量密度较Kp = 0时大一个量级. (3) 当Kp = 0或Kp ≥ 6时, O+离子密度在经度120°附近和240°附近最大, 在磁尾最小; 当地磁活动指数Kp = 3~5时, O+离子密度在经度0°处最大, 在磁尾最小; 无论Kp如何, O+离子通量密度都在经度120°附近和240°附近最大, 在磁尾最小.  相似文献   
710.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间的反馈机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减缓温室气体增加与防治荒漠化也成为全球协同行动的领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不仅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同时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荒漠化也会产生显著影响。文中采用全国 1914个气象站的数据作为基线数据 ,在根据植被区划图在青藏高原上对Thornthwaite方程做适当订正的基础上 ,选择未来两个具代表性的年份 (2 0 30年和 2 0 5 6年 )用HadCM 2模型来预测全球变化框架下中国未来荒漠化生物气候类型区的变化。结果表明 ,各生物气候类型区的面积基本上均呈增加的趋势 ,其中以亚湿润干旱区增加为主 ,半干旱区次之。与 1990年的 395 6 5 81万km2 的荒漠化生物气候类型区面积相比 ,在GHGs年增量为 1%且考虑硫酸盐溶胶影响的情况下 ,2 0 30年和 2 0 5 6年分别提高了 11 33%和12 94% ,而在GHGs年增量为 0 5 %且考虑硫酸盐溶胶影响的情况下 ,则分别提高了 3 75 %和6 95 % ,比前者分别减少了 7 5 8和 5 99个百分点。虽然在GHGs年增量 0 5 %的减少情况下 ,中国未来荒漠化生物气候类型区面积扩大和程度加剧的速度有所减缓 ,但其总体增加仍很显著。因此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并用以指导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