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2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1.
采用二相回归方法并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在对中国中部典型高山站南岳和庐山1960-2017年平均风速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与周边低海拔台站的差异,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风速资料对其差异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南岳站平均风速序列存在一个由测风仪器变更而导致的非均一点,而庐山站不存在非均一点;南岳和庐山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显著高于周边台站,且高山站以春季和夏季风速最大,而低海拔台站各季节风速差异较小;近58 a高山站及周边低海拔台站的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显著的减小趋势,但高山站的减小速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台站;同区域NCEP/NCAR的1000 hPa和850 hPa平均风速变化的差异与高山站和低海拔台站的差异基本一致,说明中低空和地面风速的这种差异在中国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2.
土壤水分是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为快速、有效了解典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及评估草原干旱灾害,以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快速监测和反演锡林浩特市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并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AR后向散射系数与实测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达0.8;在不同地面粗糙度条件下,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与实测土壤水分相关系数达0.9。说明利用Sentinel-1 SAR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研究区进行土壤水分动态监测,这也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典型草原干旱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3.
高山峡谷复杂地形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地形和场地条件,大量的工程(桥梁、大坝等)修建在这类场地上.实际震害调查结果表明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对边坡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山峡谷复杂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针对浅切割的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山体顶和峡谷底的高差在10...  相似文献   
34.
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对水氮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关键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依托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的全球变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氮添加和增减雨(+50%、-50%)及其交互作用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与植被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短期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没有显著影响(P > 0.05);(2)降水格局改变显著影响荒漠植物群落光合速率(P < 0.05),减雨50%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优势种植物高度(P < 0.05),而降水增加50%没有改变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降水改变下的土壤水分能很好地解释群落光合速率;(3)氮添加和增加降水的交互效应显著提高了群落的光合速率和优势种植物高度(P < 0.05),而减少降水与氮添加没有显著影响;(4)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盖度、优势种盖度、优势种平均高度与群落的光合速率呈现出指数增加关系,解释率为40%~58%。干旱极大地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而氮沉降则依赖于降水增加来提高群落的光合速率,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与水肥处理下的植物生长特征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中国草畜平衡状态时空演变指示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麟  翟俊  祝萍  郑瑜晗 《地理学报》2020,75(11):2396-2407
中国草原牧区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其草畜平衡状态直接影响草地退化与恢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强弱。本文分析了2000—2015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植被覆盖、牧草供给、草畜平衡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深入探讨草地退化与恢复及载畜压力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过去16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面积净减少约163万hm2,6.7%的草地出现植被覆盖退化,而5.4%的草地呈现植被覆盖明显恢复。天然草地牧草供给量以增加为主,年增率约0.3 kg/hm2,然而其载畜压力亦持续增加,不考虑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高达3.8,除内蒙古东北部、青藏高原中部仍有载畜潜力,其余多处于超载状态;考虑实际冷季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约3.1,内蒙古中东部有所缓解;假设冷季全额补饲则载畜压力指数减至1.9,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明显缓解。叠加上述数据,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地、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等不同区域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提出了平衡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生产利用的不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6.
数字     
<正>2.6万人目前,河南省约有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管护森林面积达950余万亩,实现了"以林养人"与"护林脱贫"的双赢。89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自然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近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批准,我国新增河北坝上沽源等11处国家森林公园。至此,我国国家级森林公园达897处。  相似文献   
37.
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充分肯定林业草原工作取得的成绩后,韩正表示,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机构改革后林草系统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负责,全力推动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8.
近几十年来,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增温速度高于全球变暖的平均水平,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叶面积指数(LAI)和蒸散发(ET)在塑造陆地表面过程和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中,我们重点关注LAI和ET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产品,我们发现蒙古高原的LAI和ET之间存在普遍的正相关关系,而青藏高原则没有协同作用。总体而言,青藏高原LAI的显著增加(减少)区域占总面积的49.38%(50.62%),蒙古高原则为94.92%(5.09%);青藏高原ET增加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1.70%(124.10×10~3 km^2),蒙古高原为88.01%(341.60×10~3 km^2)。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在整个空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景观的某些部分发现了不匹配。需要通过观测和/或实验研究来探讨这些关系,包括植被特征及其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施氮对土壤有机质(SOM)的激发效应,本研究在施氮梯度样地(0、4和16 g N m–2 yr–1)上进行了13C标记葡萄糖的原位添加实验,并对土壤CO_2排放量和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施氮降低了土壤CO_2排放、土壤PLFA含量以及土壤真菌细菌比。在0 g N m–2 yr–1样地上葡萄糖添加导致的正向激发效应最强,同时4 g N m–2 yr–1样地释放的葡萄糖来源的碳最多。因此,施氮减少了土壤中SOM转化产生的CO_2,微生物碳的来源由SOM转变为添加的易分解碳。本研究采样早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稳定,表明该草原存在"表观激发效应",因此未来研究应着重对微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0.
Understanding of the habitat range of threatened Himalayan medicinal plants which are declining in their abundance due to high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is essential for developing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agrotechnologies for cultivation. In this communication, we have discussed the habitat range of two alpine medicinal plants, Aconitum naviculare (Bruehl) Stapf and 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 Hong in a trans-Himalayan dry valley of central Nepal, Manang district. They are the most prioritized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study area in terms of ethnomedicinal uses. A. naviculare occurs on warm and dry south facing slopes between 4090-4650 m asl along with sclerophyllous and thorny alpine scrubs, while N. scrophulariiflora is exclusively found on cool and moist north facing slope between 4000 and 4400 m asl where adequate water is available from snow melt to create a suitable habitat for this wetland dependent species. The soil in rooting zone of the two plants differs significantly in organic carbon (OC), organic matter (OM), total nitrogen (N) and carbon to nitrogen (C/N) ratio. Due to cool and moist condition of N. scrophulariiflora habitat, accumulation of soil OC is higher, but soil N content is lower probably due to slow release from litter, higher leaching loss and greater retention in perennial live biomass of the plant. The C/N ratio of soil is more suitable in A. navuculare habitat than that of N scrophulariiflora for N supply. Warm and sunny site with N rich soil can b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ofA. naviculare, while moist and cool site with organic soil for N. scrophulariiflora. The populations of both the plants are fragmented and small. Due to collection by human and trampling damage by livestock, the population of A. naviculare was found absent in open areas in five of the six sampling sites and it was confined only within the bushes of alpine scrubs. For N. serophulariiflora, high probability of complete receding of small glaeiers may be a new threat in future to its habitat. The information about habitat conditions, together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other areas, ean be useful to identify potential habitats and plan for cultivation or domestication of the two medieinal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