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贵州省凯里市大气扩散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达平 《贵州气象》1999,23(2):25-29
由于大气扩散能力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不同,风、温度、大气稳定度直接影响污染的扩散稀释,通过对贵州凯里某厂的环境评价,根据实测资料及当地气象台的有关资料,分析了研究了贵州省凯里市的大气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72.
岩体一维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模型的解析演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军瑞  韩群柱 《地下水》1999,21(4):180-182
针对岩体一维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的连续介质数学模型,采用迭代法进行了解析演算,得出了耦合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并定量地分析了岩体渗流场与温度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为岩体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输电线塔基锥柱基础在不同季节施工条件下其地温的整体回冻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扰动特点,从保持多年冻土地温稳定性的角度优化大开挖类基础施工时期,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青藏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利用查拉坪地区地质及气象资料,并选择了典型月份(1月、4月、7月和10月)对锥柱基础不同季节施工后早期地温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10月和1月)施工后,锥柱基础周围土体将保持冻结,其中1月施工后最快10 d回填区土体和天然冻土的温度差异即可消失,回填土热扰动较小;春夏季(4月和7月)施工会增大回冻期活动层深度和基础底部的融化深度,特别是7月施工可使活动层深度降低至基底(4.0 m),而4月施工由于增高了回填土土体温度,导致整个回冻时间长达195 d,不利于基础的重新冻结和后续工作的开展。考虑到10月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因此,10月至次年1月可以作为多年冻土区锥柱基础的最佳施工期。  相似文献   
74.
热储层由基质系统和裂隙系统共同构成,二者热量传递的方式存在很大区别。仅考虑基质渗透率或裂隙渗透率,与实际采热过程并不相符。只有明确基质-裂隙双重渗透率下热储层的变化规律,才能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地热资源。因此以青海共和盆地地热田GR1井为研究对象,基于热流固耦合理论,运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水流传热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基质渗透率(0,1×10-18,1×10-16m2)、裂隙渗透率(5×10-11,1×10-10,2×10-10m2),得到了储层温度场、应变场、应力场、位移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仅考虑裂隙渗透率,会高估储层的开采寿命和产出温度;会低估采热过程中储层产生的压应变和沉降量,表明基质渗透率不能忽略。(2)最优裂隙渗透率为1×10-10m2,此时最适宜进行热开采;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储层寿命低于50 a。(3)采热初期,相比裂隙渗透率5×10-11m2时的最大压应变,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时最大压应变提高了2. 74倍;采热40 a,相比裂隙渗透率为5×10-11m2,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时,储层沉降量增加0. 164 05 m,沉降区域扩大3倍左右。所得结论对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开采过程中渗透率与储层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5.
大城市地区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几何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是卫星遥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辨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同轨和异轨立体影像,实现地面目标的3维重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城市地区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6.
以分布式虚拟森林灭火环境为例,基于HLA/RTI协议,设计和初步实现了地形、树木、林火、灭火工具联邦成员组成的分布式森林灭火仿真系统虚拟场景的三维动态生成与显示。系统将仿真的底层通讯和上层的模型控制框架、三维图形绘制分离开来,形成各个独立的模块,具有扩展性和重用性。  相似文献   
77.
不同顶管组合方式的管幕冻结温度场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拱北隧道作为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关键性工程, 在国内外首次成功运用了管幕冻结技术。以此为背景, 为更加全面地掌握饱和软土地层中管幕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特点, 开展了不同顶管组合方式下的管幕冻结温度场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各测点温度曲线在积极冻结期前4 h急剧下降, 随后逐渐减缓, 降至砂土冰点后趋于平稳, 三种布管方式均满足冻结设计要求; 冻结管中低温盐水提供的冷量首先传递给顶管管壁, 再以“面”的形式均匀地传递给周围土体; 积极冻结21 h后, 采用四根空顶管组合的C区冻结壁竖向范围最大, 空管管壁正上方冻结壁平均厚度约为105 mm, 在满足管幕刚度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可采此布管方式以达到快速形成冻结帷幕的目的。限位管开启后的4 h内, 实顶管中线垂直距离100 mm范围内测点温度曲线虽有明显回升但仍维持在冻土冰点以下, 超出此范围后温度变化影响逐渐减弱, 且顶管间冻结壁稳定存在, 表明限位管在满足管间有效封水的条件下, 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定向限制地层冻胀的作用。优化后的双圆形冻结管在满足冻结设计要求的同时, 更加便于安装且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