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研究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下渗流场和温度场的互相影响。基于二维潜水盆地多源汇的数值模拟和室内砂箱实验,改变降雨入渗强度,通过砂箱底部加温研究上下边界不同温度差条件下的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降雨入渗强度加大,地下水流速增大,地下水流系统由单一区域系统向复杂的局部+区域、局部+中间+区域多级嵌套系统转化,水流对温度的再分配影响变大;②补给区等温线受下降水流影响下移,排泄区等温线受上升水流影响上抬,其中区域补给区和区域排泄区温度变化幅度最大;③砂箱底部加热后,含水层潜水面下降,地下水流速增大,流线循环深度整体变大,滞留带范围缩小。温度差是地热丰富地区的地下水流系统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12.
矿产资源开发及交通设施建设导致大量山体破坏,形成的高陡岩质边坡引发严重的地质安全隐患及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势在必行。边坡生态修复的重点在于植被的重建,目前尚存在修复理论缺乏、重建条件不明等诸多难题。为了阐明岩质边坡内温度场和湿度场与边坡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在山东省章丘市小东山建立试验场,开展了多期次边坡温度和相对湿度监测试验,研究了岩质边坡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分布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生态学意义。研究表明:(1)大气温度造成了各季节监测孔内温度变化的差异性,冬季裂隙岩体非饱和带内热量从岩体深层传递到岩体表面,春季、夏季则相反,岩体内变温带的深度范围是0~467 cm,恒温带的深度大于467 cm;(2)冬季边坡内的相对湿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春季、夏季边坡内的相对湿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3)冬季岩体内20 cm深度附近会出现水汽饱和带,夏季在20~40 cm深度处开始出现水汽饱和带并往更深处延伸;(4)岩体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植物生长,将植物在春季种于20 cm深度附近更易于存活。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13.
为了研究新型电磁惯性质量阻尼器(Electromagnetic Inertial Mass Damper,EIMD)应用于偏心高层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的可行性,鉴于半主动控制技术的优点,基于LQR主动控制算法,提出一种可行的EIMD-偏心高层结构半主动控制策略,同时研究EIMD在结构每层中安装位置不同对于控制偏心高层结构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