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6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399篇
测绘学   534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174篇
地质学   853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127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态干扰度:一种评价植被天然性程度的方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地球上现存的植物或森林群落都是植被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结果 ,因此 ,现实的植被反映着历史上人类对它们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干扰’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人类对植被或森林影响的大小 ,即‘生态干扰度’;或用来表示现实植被离开它的‘天然植被’的距离 ,即现实植被的‘天然性程度’。如此的‘天然植被’可以是 :( 1 )历史上从未受过人类任何干扰的‘原始植被’;( 2 )基于当前立地的‘潜在的自然植被’。然而 ,成百上千年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干扰 ,致使真正的‘原始植被’现在几乎无处可寻。因此 ,‘潜在的自然植被’被用来作为生态干扰度估计或植被天然性程度评价的参照系。作为一种很实用的生态分析手段 ,生态干扰度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林、水、景观、城市及自然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生态评价上。为此 ,本文论述了生态干扰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2.
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代表性较好的青海湖、兰州、秦安大地湾三地的资料,着重研究了其中乔木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乔木成分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通过对考古及历史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区的植被很早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全新世中期,本区植被中的乔木成分波动下降。5000-3000a BP期间,史前农业对植被的影响较大。3000-2000a BP期间,植被略有恢复。2000a BP以后,人为影响加剧,植被中乔木成分迅速下降。研究者认为,依赖孢粉资料重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33.
千庆兰 《热带地理》2002,22(1):90-92,96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质量分区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在以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通常采用单一的环境污染指标,难以全面综合的反应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植被的面貌是一定时期内大气、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树木有生命而又不能移动,它的健康状态是一定时期因素内,综合地反映其生活环境条件的最好尺度。借鉴国外环境诊断的研究方法,提出“树木活力度”,即树木的枝、叶、梢、树形等各个部位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程度这一新的综合生态指标,并结合实际,以吉林市为例,对运用这一指标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原理、问题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运用树木活力度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区,具有迅速目测、计算简便,快速经济的特点,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景观诊断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泥石流多发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云南东北部东川小江流域的干旱河谷土地退化十分严重,土地表层的砾石含量已超过60%,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相对于残存燥红土明显下降。草坡是当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并未起到防治土地退化的应有作用。以合欢(Leucaena glauca)、马桑(Coriaria sinica)种植为主的恢复方式对土地的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高密度的乔木树种合欢的种植使林下的草本物种的数量和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较耐荫的植物占据了林分下层,且物种数量较草坡减少,群落多样性指数降低。三种马桑种植方式下,不但原有的草坡群落的物种仍有大量的生存空间,而且为一些新物种创造了生存环境,从而使物种的种类较原有草坡地增加,提高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合欢种植的生物量最高,对解决当地薪柴严重短缺意义重大,马桑种植在增加灌木层生物量的同时,并未改变草坡的物种组成,还可兼顾解决当地的饲草和放牧,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5.
沙坡头人工植被固沙区天然降水的入渗和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植被冠层与大气界面间(SVAT)物质传输过程日益成为水文学研究最感兴趣的领域,降水量的迁移与转换是非灌溉区SVAT主要的物质传输过程.干旱半干旱区稀疏灌丛蒸散量占降水量的90%以上,因此对降水入渗与水分在土壤内植物根际区再分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试验于2001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站进行,主要观测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灌丛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在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土壤入渗深度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10倍.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0.46 mmh-1时,土壤入渗速率约为0 cm*h-1,此时的降水对沙区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40~140 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瞬时入渗速率.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固沙区微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其根系密集层14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试验期间翌日 8:00时土壤含水率值略高于前一日20:00时水分值 0.1%~0.3%.  相似文献   
36.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本项研究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蓝本,运用小区实验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各个侵蚀因子,建立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A=R·K·LS·c·P,并确定了方程中诸因子的求算方法和数值,以及该流域土壤允许流失量,为方程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数据。同时,还进行了方程的检验,方程计算值与小区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6.3%以下,表明该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的。该方程的建立,可为云南金沙江流域预测预报土壤侵蚀,制定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与生态恢复监测初报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根据近三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位、水质、土壤、植被等项内容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地下水位、水质的影响,揭示了输水与地表生态的响应过程,探讨了地下水位与天然植被生长、恢复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植被退化过程及相关因子,确定了维系塔河下游生态安全的最低生态需水量、最佳生态水位。  相似文献   
39.
塔里木河中游天然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李涛  尹林克  严成 《干旱区地理》2003,26(2):173-179
通过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植被带的调查研究,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排序(CCA)方法,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天然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决定该地区天然植物群落类型的主要环境因子。该地区天然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6种植被亚型,9个群系,15个群丛。通过对8个环境因子的CCA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制约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植被组成和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酸碱度。通过CCA二维排序图将16种植物对干旱、盐碱的适应性划分5类型。21个样地在CCA二维排序图上可聚集成9个植物群落类群,即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群落、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群落、库尔勒沙拐枣(Calligonum Kuerlese)群落、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群落、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群落、盐穗木(Halostashys caspica)群落、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群落、疏叶骆驼剂(Alhagi sparsifolia)群落、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群落,与TWINSPAN结果中的群系分类单位一致。CCA连续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吻合较好。9种植物群落类型中,能耐受最大盐胁迫的为盐穗木群落,能耐受最大干旱胁迫的为铃铛刺群落,能耐受最大地下水碱胁迫的为黑果枸杞群落。  相似文献   
40.
多维植被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华  余世孝 《山地学报》2003,21(5):521-528
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植被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成为可能。早期的植被图没有涉及到高度维和时间维,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基于时空的多维植被信息系统,它的组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处理模块DPM、数据存取模块DAM、植被分析模块VAM和交互显示模块IDM,可用于植被的时空分析、三维景观显示、植被—地形—气候关系研究以及植被综合管理等方面,特别适合于山地植被的研究。多维植被信息系统具备立体直观的用户友好界面和强大的时空数据处理能力,并可通过数据库和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使植被研究和管理自动化、无纸化,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