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60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川西松潘高原5月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川省松潘县西部牟尼沟二道海采集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173年树木年轮年表序列,并依据响应函数、相关与偏相关方法,分析了该年表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年表对5月降水较敏感,并由此重建了1837-2009年松潘高原地区5月降水序列.结果表明,1837年以来松潘高原地区先后经历了5个偏湿阶段和3个偏干阶段;以重建的1971-2000年30年气候平均值为基准,在重建的16个气候时段中1961-1990年是降水最少的气候时段,而1837-1860年则是降水最多的气候时段;降水发生了多次正负突变,比较可靠的突变点出现在1863年前后、1874年前后、1890年前后、1904年前后、195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重建序列周期变化明显,存在2~4年、16年和32~50年为主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92.
程龙  刘海文  周天军  朱玉祥 《大气科学》2013,37(6):1326-1336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使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在将地面风分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基础上,分析了近30余年来盛夏东亚季风频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盛夏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频率和前期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均在21世纪初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频率由较少改变为较多,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则由深变浅。由于青藏高原积雪厚度发生了年代际变浅,说明青藏高原发生了年代际变暖和南亚高压变强,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强,使得其下游对流层低层(18°~28°N,108°~118°E)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增强,有利于东亚西南季风频率的增加;同时,由于高原发生湿反馈作用,使得淮河地区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多,由Sverdrup涡度平衡关系,降水的异常增多通过潜热释放,使得东亚副热带高压异常加强,而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强则有利于盛夏东亚东南季风频率发生年代际增加。  相似文献   
93.
《国土资源》2006,(1):49
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调查发现,由于地质作用等原因,青藏高原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94.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她是地球上最年轻的一块广袤大陆。青藏高原有多广阔?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95.
登顶冰穹A     
北京时间2008年1月10日凌晨,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已行进至距中山站1172千米处,离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Dome—A只剩115千米,此处海拔3910米,已经进入南极内陆Dome-A核心区域。此时,考察队员以及车辆已经出现了高原反映。  相似文献   
96.
97.
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横贯阿右旗中部的山脉。这里地处内陆高原,放眼望去,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一边却是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我们二四七勘探队员的营地便驻扎在这里。  相似文献   
98.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地形、地貌与地势(1)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一般从高低起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常见陆地地形有五种,每种地形都有自己的海拔范围,如平原在200米以下,而高原多在1000米以上。(2)地貌指地表起伏的  相似文献   
99.
始于怀终于幽因天下之脊而闻名山西省因在山之西而得名山东省则以在山之东而行名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对降水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郁淑华  高文良  彭骏 《高原气象》2012,31(3):592-604
利用1998—2004年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和20:00 500hPa高空图、日雨量和青藏高原低涡(下称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冬、夏半年不同生命史的高原低涡对我国和四川盆地东、西部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半年高原低涡以东部涡占多数,6-10月有三分之一的东部涡能移出高原。冬半年高原低涡出现次数少,约占全年的五分之一,但也可造成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雨雪天气,特别是生命史超过36h以上的高原低涡有近半数可移出高原,造成高原区域暴雨雪,四川盆地中雨,半数可造成云南大雨雪或暴雨雪。夏半年,随着低涡生命史的增长,高原低涡影响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和我国其他地区的降水范围和强度在增大,生命史超过60h以上的高原低涡可造成高原暴雨、甘肃中雨以上、四川盆地暴雨或大暴雨及云南大部分地区大雨以上的降水,每年都有1~5次可影响到华中、华东地区产生大雨以上的降水。100°E以东的高原低涡,不论是否移出,均可造成四川盆地中雨以上的降水。影响四川盆地降水的高原低涡以偏东路径为主,但东南路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