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2008~2014年间广西沿海滩涂利用结构及数量变化,并从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城镇化和交通发展4个因素进行变化驱动力分析,为广西海岸滩涂开发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以吉林省汪清县为研究区,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及监测工作通知要求,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汪清县森林资源监测应用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利用吉林省地理国情普查、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结合Landsat、SPOT、ALOS等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汪清县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森林类型提取及动态监测、植被覆盖度提取及动态监测、森林参数模型反演及动态监测、驱动因子选取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同时,针对汪清县森林资源各项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93.
通过引入人工蜂群算法用于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算法原理通过模仿蜜蜂采蜜行为,自动搜索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样本中不同土地变化类型所对应的驱动力分类规则。分类规则的构建采用“IF…THEN”形式,并选取3种不同的适应度函数分别进行模拟验证。研究案例基于UCI实验数据集和美国纽卡斯尔市真实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集。由实验结果可知,采用蜂群算法模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评价优于其它算法,表明蜂群算法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建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苗  臧淑英  吴长山  田旸 《地理学报》2017,72(1):105-115
本文选取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以1984年、1993年、2002年和2010年的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了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的不透水面信息。分析了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坡度、坡向、DEM、距河流距离、距高速公路距离、距铁路距离、距主要路距离和距1984年城区距离8个因子,利用增强回归树法进一步分析了1984-2010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4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所占比例为3.9%、1993年为6.6%、2002年为9.0%、2010年为16.52%。高速公路、铁路、主要路等交通要素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导致道路沿线城市扩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95.
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及其全球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短时间尺度气候事件的研究成果 ,对新仙女木事件 ( YD)的全球性分布及其界定方法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揭示了新仙女木期的气候特征和多种不同的气候替代指标 ,表明在太阳辐射 -大气 -冰盖 -陆地 -生物相互作用、多层次反馈的全球气候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气候变化 ,且在时间上、地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不同步性 )。进一步阐明了 YD事件是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 ,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一次短暂的滞缓或回返 ,支持了 Fairbanks的气候 -海平面变化理论。冰期 -全新世过渡期气候变暖的驱动力是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YD事件作为非轨道事件 ,其驱动力可能归因于全球 CO2 浓度的变化 ,但 CO2 变化的因果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皖北平原地区地面沉降问题相对突出,区域地面沉降驱动力的量化研究尚且匮乏。为深入研究沉降灾害的发育特征,文章以亳州市为例,基于62景Sentinel-1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亳州市地面沉降主要驱动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亳州市主体沉降速率为5~30 mm/a,平均沉降速率为5.7 mm/a。(2)最严重沉降区位于涡阳县公吉寺镇北侧,幅值为84.3 mm/a,沉降主要受煤矿开采所致;非采煤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为25.8 mm/a,位于谯城区东北侧。(3)各驱动力因素对地面沉降的贡献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深层水位变幅、中深层水位变幅、中深层地下水埋深、深层地下水埋深、单位面积GDP、松散层厚度、道路密度、人口密度。研究结果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7.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近18 a新疆沙地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状态与趋势指数模型分析新疆沙地的动态,依据沙地的转化方向及转化源探讨新疆沙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区沙地在1990—2000年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84.40 km2·a-1,草地转换为沙地的面积最大;2000—2008年呈减少趋势, 2000—2005年和2005—2008年减少速率分别为86.98 km2·a-1和118.26 km2·a-1,且主要转换为耕地。沙地面积的增加和减少受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控制。同20世纪50—90年代相比,1990—2000年新疆沙地扩张速率降低了近一半,局部荒漠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原因为大规模的土地开垦与气候的暖湿变化。2000—2008年新疆沙地面积不断减少,原因为土地开垦模式发生着变化、生态建设的较快发展以及气候处于相对暖湿的状态。但一些地区沙化问题仍然存在,新疆干旱脆弱的生态环境本质没有根本改变,依然存在着土地沙漠化的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98.
东洞庭湿地植被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洞庭湖(也称东洞庭)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该地区湿地植被保护与恢复策略制定的基础。基于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ETM+数据,应用决策树分类法分别提取东洞庭湖1999年、2002年、2006年三个时期湿地景观信息,通过转移矩阵法和质心迁移法对植被的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1993~2002年东洞庭湖芦苇、林地、苔草滩地面积均有所增加,芦苇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面积为28.93km2;2002~2006年林地面积迅速增加,年均增长面积为29.655km2,苔草面积有所减少,芦苇面积保持基本稳定;(2)东洞庭湖湿地植被质心呈现从林地—芦苇—苔草逐层靠近湖心的分布特点,1993~2006年三种植被类型的质心均不断向湖心迁移,其中以林地与芦苇的变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
CO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尚有辩驳的余地.目前CO2是否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力还在争论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讨论驱动力的变化应该从加速度也就是增长率的角度来深入.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研究,可以发现CO2增长率(12月减1月)与温度增长率(年均温度之差)的波动节奏一致,但是温度的增长率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而CO2增长率长期持续升高,表明两者驱动力有些关联又有些区别.计算表明CO2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及短尺度的现代变化中都落后于温度的变化,它不是温度变化的驱动力而是产物.CO2的增长率的表现可以理解为自然和人为2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前者保证了它与温度的年际节奏一致,后者提供了长期趋势的变化.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对大气的CO2的贡献率为48.4%.  相似文献   
100.
房地产投资驱动机制分析是研究房地产业发展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控政策关注的焦点。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的沿海港口城区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定量表达我国沿海港口城区房地产投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理论上判断,影响港口城区房地产投资驱动机制的因素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行政3种类型,且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20项因子对房地产投资有着重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连云港市港口城区房地产投资的第一驱动力、第二驱动力、第三驱动力分别为政策导向下的港口城区建设、港口城区中的农业成分比重、港口城区的劳动力供给,影响度分别达到0.372、-0.154、0.058。研究结论能够为房地产投资的预测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