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段雯娟 《地球》2019,(9):112-112
博世长沙公司,湖南省首条工业4.0生产线成功诞生;上汽大众长沙"分钟工厂"里,机器人焊接和测量的普及,实现了1分钟下线一台合格整车;加加食品集团,5条生产线每个小时就能产出18万瓶酱油……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蓝思科技、华曙高科、山河智能、威胜集团、长沙格力、海信基地、中信戴卡……新一代智能制造将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已经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长沙智能制造展示着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442.
为科学评估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1989-2016年间7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依托RS和GIS技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a间玛纳斯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波动性增加的趋势,其中在1989-1993年,年平均增加14.44%;...  相似文献   
443.
我国城郊旅游开发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直接推动着旅游经济和城郊旅游的发展。城郊旅游开发引起政府、投资者和开发商的重视,受到研究界的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城郊区域都可以进行旅游开发,它是在一定的驱动力作用下,多种因子综合反映的结果;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旅游主体、旅游开发者和旅游介体在城区与城市郊区之间的一种推拉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是通过具体的驱动力因子来影响城郊旅游开发的选址和特色定位的。  相似文献   
444.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自1971年FAO提出“土壤退化”的概念并出版Land Degradation以来,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土壤退化及土壤质量下降对全球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影响的日益凸显,土壤退化的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土壤退化的发生过程、机理和演变动态是目前土壤退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位于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形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退化严重。结合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地质地理背景、生态环境特性从生物、化学、物理等角度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的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环境脆弱性只是土壤严重侵蚀退化的前提或内因,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导致的植被破坏和退化才是喀斯特土壤侵蚀退化的关键驱动力。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退化的过程即是土壤结构劣化、土壤质地和孔隙性变差、土壤水分性能退化、土壤贫瘠化的过程,以上各退化要素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催化的正反馈循环,加剧土壤的迅速退化。其中,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尤其是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关键退化因子。  相似文献   
445.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地表径流,分析其变化规律与驱动力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以大伙房水库上游苏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转移矩阵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评估了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大伙房水库水量的影响,并主要从土地利用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水库水域面积增加的原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水库水域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流域内最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变化为林地面积增加、农田面积减少,且两者均对流域产水量起到正效应;同时,气候因素的变化也对水库水量的增加起到正效应。  相似文献   
446.
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琼  赵阳  李松林  李湘玲 《地理研究》2020,39(6):1401-1417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2002—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但耦合协调度等级没有发生明显的跃迁,研究期内全国整体属于勉强耦合协调类范围,四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呈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②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收缩,向中部地区集聚的态势较明显;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整体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四种类型中,高高型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型多在西部地区,高低型和低高型相对分散。③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在空间上的差异是内外部因素驱动的结果。内部驱动力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GDP起到关键性作用;外部驱动力中,城镇化率和民营企业就业人数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7.
旅游驱动的乡村振兴实践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学锋  刘玉林  谭佳欣 《地理科学》2020,40(12):2019-2026
归纳案例地为摆脱贫困适应时代需要的具体实践过程,从“三个转向”(产业转向、管理转向、空间转向)解析旅游驱动的乡村振兴实践,总结旅游业驱动乡村振兴的一般机制及路径,为理解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新视角。研究发现:① 发展旅游业是旅游资源富足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渠道和中坚力量;② 武陵源区主导产业由林业转向旅游业这一过程,为实现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动力基础;景区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景区游,城区住”的格局加速了武陵源区乡村振兴的步伐;③ 武陵源区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小镇发育壮大→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之实践模式;④ 加快推进旅游业态创新,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乡风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是资源富足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48.
探析中国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及其演变的驱动力可以为中国制定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区域减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Theil指数,测算了中国2005—2015年省级尺度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强度的非均衡程度;从地理区域、经济部门、能源种类和影响因素等视角解析了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及其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总体上逐年降低,但其在省级尺度上的非均衡性不断增强。从地理区域来看,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非均衡性主要来源于东北、东、中、西4大区域内部,且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不断扩大的碳强度差异日益成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工业和煤炭分别是碳排放强度非均衡的主要经济部门来源和能源种类来源,也是加剧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的关键动力。就影响因素而言,各省区技术水平的差距主导了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异及其增长。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区域减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9.
中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格局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莺  祝巧玲 《地理学报》2020,75(8):1603-1616
边境地区是内陆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化城镇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本文深入分析2000—2015年中国134个边境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基于边境地区城镇化特征构建驱动力体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析边境地区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 2000—2015年边境地区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面临城镇化发展滞后、动力不足的困境。② 同期,西北、西南边境的城镇化水平偏低、但增速较快;西藏边境的城镇化水平最低、增速平缓;东北、北部边境的城镇化水平稍高、但城镇化速度缓慢甚至停滞。③ 交通力和产业力对边境地区城镇化贡献最大,市场力作用较小,各种驱动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加强作用。④ 西北、西南边境分别形成了以产业力和交通力、市场力和行政力为主要驱动力的城镇化发展机制;西藏边境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薄弱,尚未形成具有较强贡献作用的城镇化驱动力;东北、北部边境的交通力对城镇化贡献较大,与市场、产业的交互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50.
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分辨率为100m的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和统计年鉴资料,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驱动因素之间的变量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省耕地面积从1036.55×104hm2到1024.34×104hm2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从214.05×104hm2到275.75×104hm2不断增加并且大量占用耕地、林地、草地。耕地向山东省的东部丘陵地区和西部、北部地势低洼平坦地区转移,建设用地向东南部和西北低洼平坦地区转移较多。2008—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为强烈,分别是2005—2008年和2010—2013年的9倍和12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改变等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较强,这些因素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