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21.
焦家金矿床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方式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体输导系统是成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焦家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趋势面分析等手段,探讨矿床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和方向,进而对流体运移的方式和驱动作了分析.认为矿体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断裂流体输导系统的控制,流体总体从南西向上和侧向运移;由于断裂构造带不同部位岩石破碎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具有差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影响流体的运移方式;流体运移的驱动力主要由构造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所引起,同时重熔岩浆的上侵作用加速了流体的运移速率.  相似文献   
122.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及城镇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尝试性利用等权重方法,对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时空维度及集聚特征展示。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进行分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主导驱动因素分别为外向力、市场力和行政力。政府应在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内涵基础上,对东、中、西部实行不同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3.
抚仙湖水质变化(1980-2011年)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高伟  陈岩  徐敏  郭怀成  谢阳村 《湖泊科学》2013,25(5):635-642
水质恶化是湖泊系统生态健康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科学地判别水质变化趋势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首要步骤.基于抚仙湖1980-2011共32年湖体水质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和浮游植物丰度等6项指标的年际变化趋势;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2个角度,筛选出9项水质变化的驱动指标,建立了水质指标与驱动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统计的6项指标年际波动较大,其中TP、TN和浮游植物丰度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6以上;②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上,CODMn、TN、SD、Chl.a和浮游植物丰度等5项指标均有恶化趋势,Mann-Kendall和Daniel趋势检验2种方法的检验结果一致;③驱动因子与水质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水平,其中,人口数量和水温是主要驱动因子,与主要水质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达到0.7以上的强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24.
利用GIS技术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典型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变化过程、耕地流向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7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波动变化过程;耕地的主要流向是非农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果园等;耕地的增加主要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开垦而成;干旱、降水不均及水土流失等是耕地变化的自然驱动力.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等是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耕地变化过程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将长汀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的方法,对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地分析,探寻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其变化驱动因素.结合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提取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模型,揭示该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而指导现实决策.  相似文献   
126.
文章简单介绍了系缆式剖面测量平台的结构构成,围绕剖面测量平台升降运动的工作原理,着重对平台的一些固有的基本特性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供有关人员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27.
系缆式剖面测量平台的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围绕测量平台的基本运动能力,介绍了一些平台固有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分析,明确了这些特性对平台驱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供有关人员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28.
在分析1996~2004年福州市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探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选取代表性指标对建设用地和耕地数量与各自的驱动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构建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1)1996-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较大;(2)地均GDP的提高、GDP总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是建设用地拓展的主要驱动力;(3)耕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则是建设用地占用、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保护政策强度。  相似文献   
129.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0、1988、199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结果比较法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了深圳市1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农田、果园用地显著减少,城镇用地沿海岸和主要公路干线迅速增加.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和以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0.
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共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苏维词 《地理科学》2000,20(5):462-468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范围(规模)、土地利用功能和用地形态等方面阐述了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特征、趋势,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并对近代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系列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