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自然哲学的视角提出"以自然为本"的理论命题,对"以自然为本"的理念进行哲学思辨,对"以人为本"观点的局限进行理论反思,论述了"以自然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关系。认为"以自然为本"与"以人为本"这两种观点相反相成,二者是一种互补互动的辩证关系。"以自然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两种原则都应坚持,不能偏颇,二者共同形成正确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必要张力。在涉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中,理应倡导"以人为本";在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中特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还是倡导"以自然为本"为好。  相似文献   
72.
余吉安  薛芮 《热带地理》2022,42(7):1190-1200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明:1)域内治理目标的不清晰和治理保障的不落地,以及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有限,共同造成南海海洋治理的困境。2)南海海洋治理以自然海洋与人文海洋的统一为治理客体,以主权国家为最主要的行为主体,需要国家主体间的协同治理。3)从墨家哲学中提取1个核心要点、3个指导要义和4个关键要素,应用于南海海洋治理。在战略功能上以“兼爱非攻”和“义利一体”为价值取向,打破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局限,以“功利主义”和“志功合一”为行为标准,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在实操路径上,要嵌入墨家哲学的“法”要素,以规范和标准为牵引,并嵌入墨家哲学的“求”“节”“巧”要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相似文献   
73.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载体,因具有资源品位高、旅游产品原生性、客源充足等优势和便利条件,成为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然而,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非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企业、公众3个行为主体层面构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体系,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4.
非欧几何学产生以后,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由寻求真理转变为建设模型,地理科学的任务也理当发生相应的转向.像其他科学分支一样,地理学的研究目标不再是发现真理,而是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判断一个地理理论模型好坏的标准不是模型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而是该模型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预言能力.在模型的解释和预言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模型越是简单,就越是可取;在模型的复杂程度一定的情况下,模型的解释和预言能力越强,就越是优越.当一个地理模型不仅仅对地理现象具有刻画能力,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具有某种启示作用的时候.该模犁就具有超学科的理论意义或者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5.
为提升我国新时期遥感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针对遥感类课程思政建设需求,从遥感定义、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等方面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元素,并从遥感应用的时效特征挖掘时政元素.具体而言,从"遥远的感知"概念、"电磁辐射""尺度效应与时空异质性"以及"遥感综合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分析遥感内涵与哲学世界观、"物质—运动""整体—局部""...  相似文献   
76.
朱炳贵 《地图》1999,(1):39-43
地图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人类智慧结晶的知识、行为和物质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地图,凝结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创造精神、审美意识;同时,地图作为人类用图形方式表达对世界认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手段、文化工具,它对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地图文化发展历程掠影地图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是与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猿揖别,人类便开…  相似文献   
77.
在现代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 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进入自媒体时代, 在地图上表现为制图用户向大众或地图爱好者转移, 地图的精确性不高、表达方式多样化。微地图是其中的一种, 旨在改善传统地图表达和大众地理空间认知的矛盾, 改进自媒体时代地图用户的主观信息表达, 突破传统地图仅从有限、规范化的角度和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表达的局限。首先, 针对微地图的3个特点, 在后现代哲学的视角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解释; 然后,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人本观、原型范畴论和去中心论等后现代哲学方法论, 对传统地图的空间认知、信息分类、制图表达等基础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和重构, 形成具有后现代哲学特点的微地图概念框架;最后, 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地图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后现代属性。  相似文献   
78.
激进地理学的形成和演变——以《异端的传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内对激进地理学的研究相当有限。从方法论角度,通过选取激进地理学的代表作《异端的传统》为案例,在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上,从激进地理学的理论、实践以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方面总结和提炼了激进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要点,评价了该文的方法论涵义,并总结了它对中国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启示。该案例剖析表明,激进地理学是资本主义危机和实证主义地理学存在内在缺陷的背景下产生;其理论前提在于地理学家固有的种族-阶级属性使地理学成为科学实证和文化属性相结合的产物;激进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创办刊物、建立团体、开展运动树立了激进主义学派,使它由"异端"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是多数激进地理学家的理论选择;批判和自我批判基础上的重构可能是当今和未来地理学方法论创新的主要途径。中国应该积极开展激进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9.
本文作者在回顾了对“地理科学”的认识过程后,用系统的观点阐述了自己对“地理科学”的见解,指出“地理科学”是一个学科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十大部门之一,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列的。文章还揭示了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提倡“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研究此系统的可行的新方法,以此摆脱传统的“培根式还原论”方法所带来的困境。并认为地理工作者应树立起“地理哲学”思想,作为地理科学的哲学概括。作者在最后指出“地理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号召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建立起“地理科学”,掌握和发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并大力宣传“地理科学”。  相似文献   
80.
河南省地矿厅总工程师学习《找矿哲学概论》研讨班于1993年7月4日至13日在信阳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了今后的方向。认为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把地质找矿作为地勘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并与地勘队伍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要认真学习《找矿哲学概论》,把找矿哲学思想贯穿于地质找矿的全过程。在新形势下各级总工程师要拓宽工作领域,做到生产技术、预算内外工作一齐抓,更好地发挥技术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