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098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开关门或开合自记仪器盒盖时,由于振动,时常造成自记迹线不正常,影响自记的准确性。就具体仪器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2.
1. Introduction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of the mean zonal wind in the equatorial stratosphere was discov- ered by Reed et al. (1961) and Veryard and Ebdon (1961). Later, Funk and Garnham (1962) and Ra- manathan (1963) were the first to descri…  相似文献   
73.
The structure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EAWJ) and associations with heating fields over East Asia are examined by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bvious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westerly jet intensity and loc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easons due to the ocean-land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thermal contrast, as well as th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impac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winter, the EAWJ center is situated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the intensity is reduced gradually from east to west over the East Asian region. In summer, the EAWJ center is located over the nor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jet intensity is reduced evide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winter. The EAWJ seasonal evol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obvious longitudinal inconsistency of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and in-phase southward retreat of the EAWJ axis. A good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EAWJ and the meridional differences of air temperature (MDT) in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demonstrates that the MDT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EAWJ. Correlat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Kuroshio Current region to the south of Japan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the key areas for the variations of the EAWJ intensities in winter and in summer, respectively. The strong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ing in the Kuroshio Current reg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EAWJ in winter. In summer, strong sensible heat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corresponds to the EAWJ strengthening and southward shift, while the weak sensible heating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AWJ weakening and northward migration.  相似文献   
74.
《地理教学》2005,(2):45
新疆乌鲁木齐市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的老师们每当看着学生被大刮得摇摇摆摆、背着满满一书包的石头才能勉强来到学校,都忍不住流泪。  相似文献   
75.
强台风海鸥登陆期间近地层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小平  朱晶晶  樊晶  贵志成 《气象》2016,42(4):415-423
利用位于海南文昌市的90 m测塔观测的强台海鸥多层测数据,分析了台海鸥登陆期间近地层场时空特征、湍流强度、垂直切变及阵因子等场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台海鸥登陆期间,近地层各高度速呈现"M"型双峰特征,最大速出现在台圈;台过境前后,向旋转了180°;近地层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各高度速垂直切变符合对数和指数规律;粗糙度长度、廓线幂指数、湍流强度、阵系数等场特性与速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速的增加而降低;从台外围至台眼,粗糙度长度随速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特征;台眼内部速垂直切变剧烈,前后圈的速垂直切变较弱;强区湍流强度较弱,弱区湍流强度较强;台圈的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台眼内湍流强度随高度先减小再增加;台影响各阶段阵系数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各高度层阵系数遵循指数定律;阵系数随速的增大而减小,当速达到一定强度时,阵系数随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及其3DVar同化系统,对武汉附近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循环同化,并结合NCEP FNL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雷达回波和探空资料,对2011年7月26日发生在湖北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环境条件分析和同化研究。探空显示:此次飑线发生在超强不稳定和弱的垂直切变环境中。雷达回波表明:系统内存在东北-西南向和西北-东南向的两条回波带,前一条为飑线主体,在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缓慢移动;后一条的西北段快速减弱,而东南段逐渐与前一条合并。利用同化雷达资料后的模式预报场诊断分析表明:初期,虽然动力抬升条件不利于单体的新生和发展,但强不稳定能量却为其提供了强热力抬升条件;在发展期,低层垂直切变和冷池虽然向有利于飑线发展的方向演变,但强度仍然较弱,而不稳定能量仍起主要作用,飑线是在不断增强的动力抬升和强热力抬升共同作用下逐渐成熟;后期,环境中不稳定能量大减,冷池强度也明显强于低层垂直切变,动力和热力条件均不利于飑线进一步维持,飑线衰亡。  相似文献   
77.
叶日新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6,36(3):291-300
热带云团是台生成的前兆,虽然一些研究将近20 a来台不活跃与大尺度环境场相联系,但是还没有人分析台不活跃期热带云团的活动特点。本文利用目前仅有的1989-2009年全球热带云团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云团近20 a的变化特征。1998年以后西北太平洋台生成减少主要发生在7-10月,集中在南海(13~23°N,110~120°E)和西北太平洋台活动区域的东部(13~23°N,145~170°E)。热带云团除1月外各月都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与台生成显著减少区域相联系的热带云团活动具有显著的增加趋势。通过对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1998年后热带云团活动增加与环境垂直切变增加有关,而增强的垂直切变不利于台生成。  相似文献   
78.
陕北风沙区含砾石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陕北沙区含砾石工程堆积体边坡的产流产沙过程。结果表明:①砾石存在改变了坡面入渗速率,径流系数受入渗速率的影响,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先线性递减后线性递增,并在10%砾石含量处存在阈值;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线性递增。②含砾石堆积体坡面流速较纯土堆积体降低,且随雨强增大,砾石延缓径流流动的作用越显著;雨强对径流流速的影响随砾石含量增加持续减弱。③土壤剥蚀率在产流24~33 min后显著增加,砾石主要对显著增加后的平均剥蚀率产生影响。④雨强1.0 mm/min时,砾石存在促进降雨侵蚀,产沙量增大;雨强大于1.0 mm/min时,砾石具有显著的减沙效应。  相似文献   
79.
利用三维高分辨率有限体积的近海海域模型FVCOM来分析2001年秋季期间作用对坦帕湾区域盐度平衡的影响。为了区分的影响,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由潮汐和河流作为驱动,另一个由潮汐、河流以及场共同驱动。结论如下:首先,作用会使盐度产生变化,能够明显地使坦帕湾内的盐度增加,并导致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盐度梯度的减少;随后,本文分析了坦帕湾区域内的盐度平衡,主要的盐度平衡来自于全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平流的盐度流量分歧以及除去海峡底部的垂直方向上盐度流量分歧;最后,对由引起的盐度变化进一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用不能改变盐度平衡地位的相对重要性,由引起的盐度平衡改变高度依靠于特殊的地形,除此之外,全部平流盐度流量分歧和垂直散布盐度通量分歧能够抵消,并且两者都远大于水平散步盐度流量分歧。  相似文献   
80.
基于CCMP卫星场与全球耦合模式GFDL-CM3历史实验期的海表面场、气压场、温度场等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多元回归统计方式,获得高分辨率卫星场与低分辨率气象要素场两者典型空间模态的长期统计关系,构建了我国海域近海面速统计降尺度模型,进而结合GFDL-CM3气候模式RCPs情景未来预估数据,降尺度分析了2015-2050年我国海域近海面速未来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降尺度模型具有良好模拟能力,模拟与观测速空间分布相关性R值在0.98以上,速变化趋势相关性R值在0.97以上,月平均速模拟均方根误差(RMSE)全海域平均值约为1.32 m/s。我国海域近海面速在未来35 a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分时段变化特征,2015-2024年速下降,2024-2035年速增加,2035-2050年速再次下降,同一时段内各海区速变化趋势相同,但速降幅或增幅存在差异,南海速增降幅度较大,东海次之,黄渤海速增降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