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64篇 |
免费 | 1816篇 |
国内免费 | 26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6篇 |
大气科学 | 9675篇 |
地球物理 | 1648篇 |
地质学 | 1166篇 |
海洋学 | 1349篇 |
天文学 | 111篇 |
综合类 | 287篇 |
自然地理 | 3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311篇 |
2021年 | 354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360篇 |
2018年 | 248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37篇 |
2015年 | 289篇 |
2014年 | 451篇 |
2013年 | 345篇 |
2012年 | 418篇 |
2011年 | 414篇 |
2010年 | 475篇 |
2009年 | 506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552篇 |
2006年 | 617篇 |
2005年 | 668篇 |
2004年 | 580篇 |
2003年 | 617篇 |
2002年 | 555篇 |
2001年 | 534篇 |
2000年 | 588篇 |
1999年 | 534篇 |
1998年 | 497篇 |
1997年 | 541篇 |
1996年 | 548篇 |
1995年 | 490篇 |
1994年 | 421篇 |
1993年 | 304篇 |
1992年 | 342篇 |
1991年 | 267篇 |
1990年 | 345篇 |
1989年 | 19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9篇 |
193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41.
942.
利用1958年-2008年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站1958年-2008年的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分别以最高气温≥35℃、≥37℃、≥40℃为指标,研究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a)山西高温日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晚出现在9月中旬,≥35℃、≥37℃和≥40℃的高温日6月下旬最多;b)高温日数有随纬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有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盆地多于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40℃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运城和临汾地区;C)1984年-2008年,35℃以上的高温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79年-2008年,30年间高温站次以153站次,10a的趋势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仅高温日数增多,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强度、范围都有增强趋势;d)影响山西高温的500hPa环流形势主要有副高纬向性、副高经向型以及大陆高压(脊)控制型3类。在特定的流型配置下,T850≥25℃、T700≥13℃,T850≥26℃、T700≥14℃,T850≥28℃、T700≥15℃,T850≥32℃、T700≥16℃是山西省不同区域、不同风向影响时,≥35℃、≥37℃、≥40℃高温天气预报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43.
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反演海洋风矢量是当今微波遥感领域非常有意义的前沿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星载SAR估算海面风向、风速的基本原理和三种主流反演算法,接着给出反演的流程图以及重要步骤. 然后,以2002年5月7日香港地区ERS-2 SAR海洋图像为例,对经典的SWDA (SAR Wind Direction Algorithm)-谱分析方法加以改进,求得具有180°模糊度的风向,并用香港天文台气象浮标实测数据消除了风向不确定性. 最后,利用CMOD4 GMF(Geophysical Model Function,地球物理模式函数)计算得到海面上10m高的风速. 与气象浮标站实测资料相比,利用ERS-2 SAR图像获取的海面风向、风速的精度均较高. 这一结果表明:如果对SAR预先进行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改正以及精确校准,结合改进的SWDA和CMOD4,可以获得高精度的风矢量.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947.
在前期提出大气多尺度分析理论基础上,利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大气环境风场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从微团的分离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了高空急流、低空急流、水平涡度和垂直涡度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环境风场对微团的动力分离作用主要发生在高、低空急流附近,因为在高、低空急流的下方风动能随高度增加明显,在急流的左侧(背风而立)正涡度与地转涡度迭加使绝对涡度变大,因此,这两个区域是环境场对微团分离力最大的区域,也是对流最容易发展的地区。微团在上升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与其环境密度比率有关,当微团的密度小于(大于)环境密度时,微团运动的旋转方向与水平涡度的方向一致(相反);平衡高度(微团密度与环境密度相等)越高,形成的系统越强,水平、垂直旋转的程度越强,范围越大。因为初始密度和平衡高度的不同,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中微团的运动形态存在明显区别。根据大气微团的运动方程推出了水平风随高度变化的公式,结果表明,微团水平运动垂直变化的大小与微团环境相对密度比、水平风速、垂直涡度成正比;与垂直运动速度大小成反比;风矢量由低到高的转向与绝对涡度垂直分量的旋转方向相反,即正(负)涡度与亚微团的顺(逆)转相对应。由公式解释了超级单体低空垂直切变明显大于高空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认为,风垂直切变对风暴的作用只表现在风速大小随高度的变化和水平涡度的作用上,而风向随高度的变化是大气对流的结果而不是对流的原因,对流越强,风向垂直切变越强。 相似文献
948.
作为全球定位系统在轨卫星上极为重要的载荷,星载原子钟的性能会对整个导航系统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全球定位系统最新发射的三颗BLOCKⅡF卫星的星载原子钟,不仅从三个常规性能指标即准确度、漂移率和稳定性,还从预报性能共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估。除此之外,提出了通过统计相关分析来探索三个常规指标和预报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影响钟差预报精度的本质原因。利用三颗卫星正常运行时间段的钟差数据,通过估计得到它们的性能指标:准确度为10-12量级,漂移率为10-15 s/d量级,稳定度在10-14 s/d量级,短期(1d)预报精度优于1ns,长期预报精度分别优于30ns(1~30d)和90ns(1~100d);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短期预报精度与准确度显著相关,长期预报(1~30d)精度与漂移率和稳定性显著相关,而在1~100d的尺度上,预报精度只与稳定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49.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