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4篇 |
免费 | 570篇 |
国内免费 | 7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3篇 |
大气科学 | 470篇 |
地球物理 | 490篇 |
地质学 | 1811篇 |
海洋学 | 309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535篇 |
自然地理 | 4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180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37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08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55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6篇 |
1942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盐气溶胶影响酸碱气体及无机盐气溶胶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平衡模式ISORROPIA及与之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通过两类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温度对3种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包括液态和固态)和3种酸碱气体(氨气、气态硝酸、氯化氢)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海盐气溶胶浓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达到0.4~0.5以上、温度在-10~15℃之间时对各物种的平衡浓度影响比较显著。温度升高抑制硝酸盐、铵盐的生成,同时引起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增加。而湿度升高时对硝酸盐、铵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降低。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硫酸盐气溶胶没有影响。在热力学平衡中如果考虑海盐气溶胶(主要成分NaGl)的作用会使得硝酸盐气溶胶、氨气浓度增加,而硝酸气体、铵盐气溶胶浓度减小,其中硝酸盐和气态硝酸的改变最为明显。由于海盐气溶胶和硫酸、硝酸的反应,产生了氯化氢气体,造成海盐气溶胶的氯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82.
83.
煤层气成藏的宏观动力能条件及其地质演化过程--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层气成藏维系于其能量平衡系统,宏观上受控于“四场互动”过程,核心是能量的有效传递及其地质选择过程。以沁水盆地为例,对构造动力能、热动力能、地下水动力能等宏观动力能的地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不同宏观动力能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动力能及其演化总体经历了4个阶段;热动力能及其演化和由其控制的煤化作用同样经历了4个阶段;地下水动力能及其演化包括3个阶段。其中,燕山中期的剧烈岩浆活动是宏观动力能条件演化的关键时期。以构造动力能为主线,将其他能量场贯穿起来,可知宏观动力能与煤层气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如下:盆地北部阳泉—寿阳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南部晋城—阳城及沁水北部区域,不仅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而且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中部沁源地区是煤层气成藏和高产的有利区域;盆地东部的屯留—襄垣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 相似文献
84.
当前,经仪器响应失真校正后,加速度计有效观测频带通常为0至1倍自振频率,这限制了强震仪应用领域的延拓。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精确权函数的仪器响应失真校正方法并给出一个验证算例。分析表明:较之现有方法,新方法兼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并可以将力平衡式加速度计的有效观测频带至少延拓3倍,对于拓展强震仪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DP4井是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布置的一口充气欠平衡水平井,该井目的层为盒1段,地层压系数较低,压力系数范围0.83—0.99(平均0.93),为了有效保护气层,DP4井水平段全过程采用了充气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欠平衡钻井工艺采用充气钻井液技术,通过该工艺在DP4井的实施,在盒1气层保护上取得较大成功。主要介绍了充气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的技术工艺、实施过程和现场实施情况,并对充气欠平衡钻井液技术在该井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6.
87.
采用大涡模型对L形和U形三维钝体建筑物的绕流特性和风压分布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考虑平均和脉动速度入口边界,在雷诺数为1.5×10~5~7×10~5条件下,对2种钝体的9种分析工况进行瞬态动力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钝体绕流对周围流场影响的强弱程度依次为尾流区、屋顶区、来流区,影响大小随着流场与钝体之间距离、钝体建筑高宽比、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对来流区0.25H、屋顶上部0.4H、左右两侧0.5H、尾流区2.0H范围内流场的影响最大;钝体迎风面风压分布比较均匀,而侧面、背面和顶面受绕流涡旋的影响较大,平均风压分布较为复杂,并与脉动风压分布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结构抗风设计与建筑风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全球气候温度变化的思路。为发现全球气候变化的宏观规律,把生物圈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物质进行研究,从而把纷繁复杂的全球气候温度变化问题归纳成经典物理学的热量与温度变化问题。给出了广义生物圈的热平衡测量Q值和温度变化的热力学公式,并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发现人类使用矿物燃料和核能所排放的热量理论上可使全球海平面每年升高35 mm或者可使大气对流层温度每年升高011 ℃。该发现表明:能源热量因素已成为影响全球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利用2005年12月7~29日在兰州市皋兰山顶获取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冬季典型晴天和平均状态下绿化地与裸地地表辐射、能量收支及土壤温、湿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化地和裸地太阳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很接近,地表短波和长波向上辐射因不同下垫面特征不同而差异较大;地表能量平衡绿化地、裸地均以感热输送为主,土壤热通量和潜热输送很小,尤其是潜热通量,峰值往往不超过10 W.m-2;观测发现绿化地感热比裸地高,这一反常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观测期平均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表明云和降雪的扰动影响有限;绿化地、裸地地表日平均反照率相对稳定,绿化地日平均反照率在0.20~0.28之间变化,裸地在0.25~0.31之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21和0.29。 相似文献
90.
从分析大湾铀矿田各矿床(点)的铀镭平衡系数变化特征出发,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比值特征分析铀镭迁移富集行为,指出了各矿床(点)氧化带的深度,以了解各铀矿床(点)潜在的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