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8篇
  免费   1514篇
  国内免费   1525篇
测绘学   883篇
大气科学   622篇
地球物理   1567篇
地质学   4652篇
海洋学   764篇
天文学   327篇
综合类   465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渤海表层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分类及物源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  王永红 《第四纪研究》2016,36(1):216-226
黄渤海是我国东部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黄渤海1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详细的环境磁学研究探讨了磁学特征分类及物源。按照黄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S-300、SIRM/X与SIRM磁性参数特征, 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分为4个类型: 类型1磁性矿物含量较高, 亚铁磁性矿物含量中等, 磁性矿物颗粒中等, 与黄河物质磁学特征极为相似, 这里沉积动力中等, 为中等水动力黄河沉积区; 类型2磁性矿物含量中等, 亚铁磁性矿物含量中等, 磁性矿物颗粒细, 与长江及黄河物质磁学特征较为相似, 水动力环境较弱, 为弱水动力黄河-长江混合沉积区; 类型3磁性矿物含量较低, 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低, 磁性矿物颗粒中等, 主要是该海域存在的残留沉积, 水动力中等, 命名为中等水动力残留沉积区; 而类型4磁性矿物含量高, 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高, 磁性矿物粒级粗, 与长江沉积物具有相似的磁学特征, 沉积动力强, 命名为强水动力长江沉积区。以上四类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环境磁学和沉积环境特征, 从而可以帮助识别黄渤海沉积物的分布及物源信息。  相似文献   
92.
低序级断层在地震剖面上,通常表现为具有微小错动,同相轴扭曲,或者振幅变弱,延伸短、断距小、识别难,描述难等特征。在对采集处理过程中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的观测系统面元网格、信噪比、频率、速度误差等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全波场正演地质模型,借助方查体属性技术以及井资料,研究了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同时利用相干体属性、曲率属性沿层切片、方差体等技术进行有效识别低级序断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发的“一种基于双频发射双频接收的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获批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特性,探测矿井回采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的仪器,可以对矿床开采情况、隧道周边、隧道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体进行有效的探测。  相似文献   
94.
公颖  周小珊  董博 《暴雨灾害》2018,66(4):373-382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008—2013年6—8月中国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与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生成的逐小时融合降水产品(0.1°网格数据集)和2001—2012年6—8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平均日降水频率的大值区位于辽东地区,这与该地区位于千山—龙岗山山区和夏季低层盛行偏南风密切相关。(2)辽宁地区平均小时降水率大值区也分布在辽东,辽东南为大值区的中心,主要原因为其一,该地区位于中低层比湿场的湿舌处,其二,该地区夏季中低层盛行的西南风遇千山—龙岗山被迫抬升形成中低层上升速度中心。(3)辽宁省降水日变化特征明显:辽西山区、辽宁西北部、辽东—东南部山区为午后到前半夜降水峰值频发区,而中部平原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为凌晨降水峰值频发区。(4)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过程和天气系统同时影响日降水峰值发生时间,当天气系统较为稳定的处于发展初期和后期时,其影响区域内降水日变化符合前述规律,但当天气系统明显发展或移动,其影响区域内日降水峰值多数发生在该时刻附近。(5)降水日变化规律与天气类型关系不是很大,即在各类天气系统诱发的降水过程中,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降水日变化规律均存在。(6)辽宁地区西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丘陵、南临海洋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环流及夜间到凌晨加强的由海到陆的西南风暖湿气流是其降水日变化特征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华北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疑源类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泡法,对冀北坳陷凌源地区和宣龙坳陷北京延庆地区的雾迷山组疑源类进行了研究,并划分出四个化石组合,自下而上分别为:罗庄组合(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Oscillatori-opsis luozhuangensis)、磨盘峪组合(Stictosphaeridium pectinale-Micrhystridium pallidum)、二十里堡组合(Pale-amorpha punctulata-Orygmatosphaeridium rubignosum)和闪坡岭组合(Microconcentrica cymata-Baltisphaeridium cerinum).通过两个地区疑源类组合特征的对比,认为凌源地区和延庆地区雾迷山组微疑源类化石组合及特征具有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96.
海洋立管复模态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阻尼的影响,研究海洋立管的动力特性。通过分析管内流体及管外海洋环境荷载的共同作用,建立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偏微分方程,进而得到立管动力特性方程,用复模态分析法求解动力特性方程得到立管考虑阻尼的自振频率。算例计算表明:考虑阻尼的立管自振频率略小于不考虑阻尼的立管自振频率;立管的自振频率随着内流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但内流流速不大时,影响较小;管道长度对立管的自振频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7.
98.
随着环境变化及结构劣化,地下隧道工程投入运营后不可避免会出现病害。如何快速准确获取地下隧道工程裂缝、渗漏水、管片错台等病害信息成为工程重点和难点。作为实景复制技术,三维扫描能够对扫描场景进行高精度的还原,基于多源传感器获取的地下隧道点云数据,借助智能识别算法及人工判读,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很好获取相关位置病害信息。以青岛地铁2号线为例,借助移动三维激光扫描(螺旋扫描)+线扫描相机+其他传感器等设备,探讨外业采集和数据处理过程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其在地下隧道工程病害检测及原始数据存档方面的综合应用,最终建立地下隧道三维信息数据库,实现快速检测和评估,从而预测隧道病害发展趋势,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为类似项目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99.
利用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结果对2022年4月24日西安城区一次弱降水预报出现明显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本次过程西安城区均报有明显降水,主要原因为模式对低层相对湿度预报明显偏大;(2)多种新型探测数据分析认为近地层湿度条件较差及中层的绝对水汽含量低,中层的干暖空气不利于成云致雨,垂直上升运动不强,且由于低层非常干燥,使水滴在下沉过程中蒸发,从而无法形成雨滴下落,这些原因共同造成西安城区无降水,低层相对湿度预报偏大是造成这次西安城区降水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3)造成西安城区近地层湿度条件差的原因是城市干热岛效应和低层干暖平流输送,且降水云团翻越秦岭后其湿空气绝热下沉至城区后出现增温降湿,使得城区形成较为深厚的干层,即使有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也会造成更强的蒸发,这也是城区没有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4)预报员主观预报订正出现空报主要是源于对边界层水汽、抬升条件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订正能力,且对大城市的干热岛效应和秦岭山区地形影响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膀胱经罐灸法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将60 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头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膀胱经罐灸法,对比2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平衡膀胱例数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减少,平衡膀胱例数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头针联合膀胱经罐灸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