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导航场景感知是智能化PNT的重要特征,更是实现多场景无缝导航定位的基础。本文聚焦水上/水下导航场景,考虑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差异将其细分为水上、浅水、深水3类场景,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进行场景分类与识别,在此基础上,引入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表达导航场景切换,进一步提升场景识别可靠性。本文分别构建了基于结果联合(SVM-HMM1)及基于概率联合(SVM-HMM2)的水上/水下导航场景感知模型。实测分析表明,两种模型能够实现高精度场景感知,SVM-HMM1与SVM-HMM2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1.36%与95.11%;与单一的HMM和SVM模型相比,联合模型在结果分类与识别上更为稳定,准确率提升约为0.95%~8.46%。  相似文献   
83.
城市是人口和资源在时空上的聚集,昼夜人群空间集聚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最频繁的人口时空变化模式,是理解城市复杂演变的基础微观机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往往无法真实地记录和量测城市人口的个体流动与整体趋势,人们对城市昼夜人口空间集聚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本文基于城市人群时间地理特征,从城市大数据中挖掘并模拟城市人群的社会时空行为,在此基础上计算并分析城市昼夜人口集聚时空分布。对武汉市主城区的昼夜人口集聚分析表明:(1)人口密度与分布面积具有幂律关系,符合Clark模型;(2)傅里叶变换可有效地揭示人口分布空间变化的主方向和延伸程度;(3)中心城区夜间人口较白天人口分布更为集聚,研究区昼夜间人口流动主要以城区内部流动为主。归纳出城市昼夜人口集聚差异具有5种模式:交通线、三明治、光晕、椒盐和单体模式,这些模式与城市演化及空间格局有密切关系,其中交通线模式是研究区人口昼夜差异最大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84.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不断发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AR卫星发展现状与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系统梳理了干涉图堆叠(InSAR stacking)、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PS-InSAR)、分布式散射体干涉测量(distributed scatterer InSAR,DS-InSAR)和分频干涉测量(split-bandwidth interferometry,SBI)等先进InSAR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InSAR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相位失相干、大气延迟、相位解缠、几何畸变和多维变形测量)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从地震、火山、滑坡、地面沉降、冰川运动、人工建构筑物位移变形及大气水汽含量估计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分析了InSAR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缺陷。最后,展望目前InSAR的发展趋势,随着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高时间分辨率,更轻小化SAR卫星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将会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激励我国雷达影像干涉测量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5.
用于大范围虚拟地形环境的动态场景管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超大规模的地形数据不可能在开始阶段全部载入内存进行3维场景渲染。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大范围海量地形数据3维显示的动态场景管理方法,该方法按照规则网格贴片对虚拟场景进行剖分,在漫游时根据视点参数建立可见和潜在可见缓冲区来确定当前应该调度和进行渲染的网格单元;在场景漫游时对各个规则网格单元建立具有多细节层次的四叉树,实现了对整个场景的多细节层次渲染。  相似文献   
86.
在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中,对多来源、多尺度实景三维数据进行场景融合,能够进一步完善实景三维场景细节表达,提高城市级实景三维场景的完整性,满足实景三维场景局部更新机制要求。本文针对海量、异构、多尺度实景三维融合技术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探索并改进了多源实景三维数据的空间精度匹配与数据接边的方法,结合实景三维数据成果的标准化、轻量化处理方法,提升了实景三维场景调度显示效率,进一步扩大了实景三维融合成果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7.
陈姣  罗永权  张鸿飞 《安徽地质》2022,(S2):160-163
为突破目前将大场景实景三维模型便捷地应用到BIM正向设计的瓶颈,本文提出了轻量化模型生产及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实景三维模型数据架构,利用LOD原理实现大场景实景三维模型轻量化处理;然后基于现有三维模型质检规范,改进质量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和阈值区间,利用质量分数检验产品质量;最后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8.
89.
李慧婷  李朝奎  卜璞 《测绘科学》2016,41(9):147-151
针对地形模型随视点简化时,容易引起边界的变化,使得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简化过程中产生"裂缝"或翻转现象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在对三维地形和地物进行集成后,采用递进格网表示方法并在边折叠过程中采用条件约束对其简化;在边排序的基础上,根据顶点重要度进行排序。该方法优点是计算时间短,且权值定义能够很好地反映局部几何特征,能够保持三维地形、地物模型边界原始信息和格网三角面的基本方向,并消除集成模型之间的"裂缝"或悬空现象。最后通过对整个三维场景进行动态实时绘制,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城市重点地区三维规划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采取构建逼真的城市现状三维场景,开发相应规划管理辅助功能,搭建了上海市重点地区的三维规划管理平台,为该区域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直观逼真的环境和丰富有效的手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