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6篇
  免费   1330篇
  国内免费   1229篇
测绘学   790篇
大气科学   854篇
地球物理   1498篇
地质学   2874篇
海洋学   626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410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1.9.18"华西突发性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地面、高空和卫星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揭示了暴雨的激发机制和若于中尺度特征.主要结果是(1)导致本次突发性强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是在一天内,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的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边界层东南低空急流的不断加强和非地转变化对强降水天气起积极作用.(3)在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每一时段,散度变化均较涡度变化对强降水天气的指示性好,前者与暴雨的关系更为密切.(4)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激发气流辐合增长是强降水天气的主要激发机制,未来12 h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变化与非平衡强负值区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52.
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precipitable water)的方法中,GPS PW的准确度依赖于天顶静力延迟(ZHD,zenith hydrostatic delay)的计算模型和转换系数П。分析Saastamoinen模型、Hopfield模型、Black模型计算的ZHD误差发现,其计算的ZHD与探空ZHD相比具有模型偏差,这些模型偏差换算成对GPS PW的影响约为4~10 mm。通过回归建模,对Saastamoinen模型、Hopfield模型和Black模型中的系数进行修正后,可明显减小这些模型偏差,且不影响这些模型的精度。转换系数П是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atmospheric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的函数,Tm与地面温度(Ts)高度相关,根据这一特性,利用9个探空站数据通过回归建模得到的Tm本地化模型可很好地拟合Tm,其模型均方差为2.8 K,对应的相对误差为1.0%。对地基GPS反演PW的方法进行改进后,求得的GPS PW的系统偏差明显减小,其中,采用改进的Hopfield模型和Tm本地化模型求得的GPS PW,与探空廓线计算的PW相比,其偏差为-1.6 mm,而与微波辐射计廓线计算的PW相比,其偏差为-1.2 mm。  相似文献   
53.
通过采用一种较好地考虑了海气通量交换对下垫面特征非线性依赖的通量计算方案,利用较成熟的逐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实现了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条件下一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和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高纬地区的耦合,并完成了一个50年的长期积分。模拟结果表明,通量计算方案中水道的作用是合理的,耦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偏大。  相似文献   
54.
桥梁工程中存在形状各异的桥墩,在研究不同截面桥墩的局部冲刷特性时,桥墩尺寸的定量描述非常重要。以台阶式沉井结构为研究对象,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等效桥墩宽度计算方法,发现各类公式本质上为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桥墩平均阻水宽度。开展了台阶式沉井局部冲刷试验研究,基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各类等效墩宽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Melville和Raudkivi的等效墩宽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估算考虑动床条件下台阶式沉井的平均阻水宽度;进一步收集了国内外193组台阶式沉井类结构的局部冲刷试验数据,数据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elville和Randkivi的等效墩宽计算公式能够较为准确且保守地量化大多数台阶式沉井类结构的截面非均匀性;最后基于数据集冲深墩宽比统计结果对该公式近似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Su是海上风电工程设计中重要的力学参数之一,孔压静力触探测试(简称CPTU)无法直接测得黏土强度,但其所提供的锥尖阻力、侧摩阻力以及孔隙水压力与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存在映射关系,国内外基于CPTU已经演化出多种解释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基于滨海某海上风电项目,开展了原位CPTU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UU)、三轴固结不排水(CU)、固结快剪(CQ)以及船上微型十字板剪切(MVST)试验,对已有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校验,分析发现需根据区域场地情况对其中经验系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计算精度。研究基于CU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实例对原有公式中经验参数进行优化修正,最后通过误差分析,验证了修正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利用改进后的修正预测模型可使江苏地区海域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采用流体力学格子Boltzmann方法分别建立酸化中流动过程模型及传质过程模型。通过速度场对两个过程进行耦合,实现对酸化过程的微观尺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格子Boltzmann方法能实现对酸化过程的微观模拟,为研究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化提供新手段;②孔隙尺寸的不均匀分布是造成碳酸盐岩非均匀溶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建立了在特殊场地条件下,利用雷达探测仪对非开挖钻孔轨迹跟踪和控制的数学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提供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对非开挖导向钻孔轨迹进行跟踪和控制。  相似文献   
58.
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腹腔注射20、50、100 mg/kg的激动剂非诺贝特,用RT-PCR检测肝脏、肌肉中PPARα和CPTI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研究激动剂对卵形鲳鲹PPARα和CPTI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PARα基因表达量50 mg/kg非诺贝特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TI表达量在20 mg/kg组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0.05);50 mg/kg非诺贝特组中PPARα基因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后恢复至初始水平的趋势,CPTI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肝脏组织中,CPTI表达量在注射后30 h达到最高(P0.05),而在肌肉组织中18 h时达到最高值(P0.05);非诺贝特组PPARα和CPTI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PBS对照组(P0.05)。非诺贝特可诱导PPARα基因的表达,但CPTI与PPARα基因表达无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魏华超 《探矿工程》2018,45(3):71-75
介绍了ZT-TG500型推管机的参数、工作原理、主要结构构成及其功能、关键技术、用途。推管机在非开挖施工过程中,对非开挖设备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能够“营救”施工中卡死的管线,也可以协助非开挖设备推动管线前进,保证工程的成功。该推管机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能够实现零到最大无级调速,给施工带来了很多的益处;卡瓦橡胶硫化涂覆技术,保证了卡瓦夹紧时不损坏钢管表面的防腐层,同时保证了足够的夹持力而不打滑;双油缸同步防扭技术,采用滑动导轨与大型分流阀的机液控制方法,来实现油缸的零阻力,使油缸的推力能有效地应用到工程中。通过青州水管铺设与穿越松花江的自来水管铺设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基于波动理论的各向异性反射率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对单界面理论模型、实际非均匀各向异性模型分别进行正演模拟及分析,比较Ruger理论与反射率方法模拟结果的波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对于界面模型两种方法均能得到相同的计算结果,但对于实际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基于Ruger理论的算法受时间采样率的影响,而基于波动理论的反射率方法输入实际空间域模型,计算结果不受时间采样率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