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8篇 |
免费 | 1250篇 |
国内免费 | 18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7篇 |
大气科学 | 1503篇 |
地球物理 | 1126篇 |
地质学 | 3313篇 |
海洋学 | 62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350篇 |
自然地理 | 6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42篇 |
2022年 | 304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235篇 |
2019年 | 268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217篇 |
2014年 | 334篇 |
2013年 | 318篇 |
2012年 | 366篇 |
2011年 | 319篇 |
2010年 | 346篇 |
2009年 | 387篇 |
2008年 | 321篇 |
2007年 | 291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91篇 |
2003年 | 256篇 |
2002年 | 195篇 |
2001年 | 235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6篇 |
1948年 | 7篇 |
1943年 | 2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促进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世界华人地质学家的学术水平和凝聚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水平,提高华人地质学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自1999年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世界各地华人地学组 相似文献
42.
改则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盆地内沉积物记录了高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改则盆地康托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改则盆地中-晚始新世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1中始新世湿润气候下开放湖盆阶段:虽然碳酸盐岩δ~(18)O值在43层处向正值偏移,但整体~(18)O和~(13)C强烈亏损,并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8)O值和δ~(13)C变化相关系数为R~2=0.082。表明该阶段的研究区虽然经历过短期蒸发作用增强或补给水减少,但整体是气候湿润条件下补给水丰富的开放型湖盆。2晚始新世干旱气候下封闭湖盆阶段:经过中新世晚期(63层)气候和湖泊水文状态的过渡,晚始新世~(18)O和~(13)C同位素富集,δ~(18)O值和δ~(13)C值变化相关系数为R~2=0.7762。表明该阶段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烈,湖盆萎缩成为封闭湖盆。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青藏高原腹地及北缘、东北缘在晚始新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干旱化事件。对比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记录、全球海水Sr和大气CO_2记录,认为青藏高原腹地和北部的干旱化事件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合成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9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1个站点夏季强降水与大尺度环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青藏高原中东部强降水呈增加趋势。在强降水高值年时,青藏高原中东部水汽辐合加强,中纬度西风和热带地区东风带向极移动加强,高层辐散流场、水汽输送以及上升运动条件,共同作用导致了强降水的产生。在强降水低值年时,青藏高原中东部大部水汽异常辐散,区域内的季风水汽输送减弱,西风带和东风带均向赤道移动减弱,高层为气旋式环流异常。通过风暴轴、波作用通量和E-P通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北大西洋地区风暴轴偏强(偏弱)时,瞬变扰动作用加强(减弱),使得北大西洋地区高纬度西风加速(减弱),急流出口区的不稳定能量激发了欧洲西北部的异常反气旋(异常气旋),并通过Rossby波列调控季风输送,导致了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强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44.
45.
有孔虫在海洋环境指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环境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利用有孔虫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进行还原。我国南海海域辽阔,南海有孔虫的相关研究很早便有报道。对我国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研究区以玻璃质壳底栖有孔虫占主导,胶结壳其次,瓷质壳最少。根据底栖有孔虫的分布特征划分了4个底栖有孔虫组合,组合1为Heterolepa subpraecincta - Hanzawaia mantaensis - Rotalinoides gaimardii;组合2为Bulimina marginate - Lagena substriata;组合3为Elphidium advenum - Pararotalia nipponica;组合4 为Recurvoides contortus - Ammodisus cretaceous - Bulimina aculeata。对影响该区域底栖有孔虫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底质类型等对底栖有孔虫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海流对研究区底栖有孔虫时空分布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6.
47.
A large area hypoxia has been already reported respectively by two interdisciplinary surveys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since summer of 1999 and 2006. The hypoxic zone shows distinct year-to-year variations. Observed oceanographic data are first analysized and reveal a big difference for the Changjiang Diluted Water (CDW) between these two periods. These great changes are related to the tremendous reduction of the freshwater discharge and variations of wind fields between these two year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monthly mean intrusion of Kuroshio and its branches has increased in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ECS), but decreased in the southern ECS in August of 2006 as compared with 1999 on the base of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Then,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s is applied to the East China Sea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s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mpacts from the river discharge, wind forcing and open boundary data. Our simulations reproduce the phenomena that more fresh water extends northeastward in 2006 and forms a negative SSS anomaly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river mouth as compared with 1999,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The five group numerical tests suggest that the wind forcing dominates the CDW variations followed by the Kuroshio and its branches. The study implies important roles played by hydrodynamic processes on the variability of hypoxic zone in the study areas. 相似文献
48.
49.
东海陆坡北部隆脊地形趋势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4年以斑的调查,都发现在东海陆坡北部300-500m等深线之间,出现一条NNE走向的隆脊地全,西两侧下降近百米以上;用趋势面方法对该隆脊进行地形趋势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北部湾东北部海区污着生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在北部湾东北部离岸分别为40和3.6n mile处布设了B2,B3两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的污着生物生态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的污着生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沿岸常见种类,其中无柄蔓足类在近岸的B3站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至于远岸的B2站,不仅珍珠贝和牡蛎等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物附着量(湿重)高于B3站。而且还有少量的茗荷Lepas anatifera、鹅茗荷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