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627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1529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27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48年   5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谢洪  钟敦伦 《山地学报》2006,24(2):255-256
就我国东部山区山地灾害的发育与研究情况,谈了对灾害的规模、损失、成因及研究等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2.
《山地学报》2006,24(4):F0004-F0004
木格措(措,藏语湖的意思),藏语意为野人海,位于四川省康定县雅拉乡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大雪山中段,海拔3780m,为一高山堰塞湖;新构造运动期活动强烈的鲜水河断裂从湖底通过,湖岸地震形迹和地裂缝众多。湖区周围汇聚着雪山、草甸、森林、灌丛等多样自然景观,生长着冷杉、云杉、杜鹃和绿尾虹雉、斑尾榛鸡、斑羚、黑熊、马麝、白臀鹿等多种珍禽异兽,构成美丽和谐、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63.
根据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麦田微气象观测和研究区的124个气象站常规资料,结合NOAA-16/AVHRR的资料,采用地表能量平衡算法的卫星遥感模型估算了中国西北地区东部4~8月的日蒸散量及其区域分布,并按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统计灌溉农田、干旱草地、冬春小麦农田、针阔混合林、常绿林和沼泽草甸等不同地表的蒸散量平均值和标准差,揭示了作物不同生育期自南到北由湿润的常绿林区至半干旱雨养农田直到干旱的荒漠地带的蒸散递减的分布特征.模型探索了卫星遥感无法得到近地层气温的难点,从而提高计算精度.经试验区54站蒸发皿推算的日蒸散量检验,相对误差为16.6%,与定西用LI500型CO2/H2O通量仪实测的日蒸散量误差仅16.2%.结果表明计算的蒸散量与实测值在整个试验区内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64.
青海北祁连中南沟高山切割明显,坡下植被发育,属高寒草甸景观,不利于颗粒物质的机械迁移。该地区不同粒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元素变化趋势一致,含量衰减迅速且在细粒级富集,并主要为硫化物相。研究结果说明,在该地区常规水系碎屑沉积物测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草甸发育,颗粒物质迁移受到抑止,水系碎屑沉积物仅出现在2~3级水系。因此,在普查阶段可能会漏掉许多矿化信息;由于受其分布所限,详查阶段无法保证采集到真正的水系沉积物,只能用坡积物代替,导致采样介质不统一。  相似文献   
865.
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1470~2003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将西北地区东部分为3个气候区,利用周期分析、coif3小波变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个气候区534年旱涝指数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及地域之间旱涝变化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旱涝演变趋势、旱涝周期变化既有一致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534年以来北部、中部由偏旱趋于正常或偏涝,南部1724年以前的变化趋势由偏旱趋于偏涝,1724年以后由偏涝趋于偏旱;3个气候区都存在25年和10年的显著周期,其中中部还存在14~15年的显著周期,说明中部旱涝交替较北部和南部明显。  相似文献   
866.
游泳  张玲  吕杰 《四川气象》2006,26(1):6-8
本文首先对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逐月(6~8月)降水的年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NO3区夏季海温与东部地区8月降水在整个年代尺度上改变显著,1974年以前的年际相关关系比1974年后显著,且1974年前后发生了年际相关型的改变。其次,1974年以前和1974年以后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67.
刘震坤 《气象》2006,32(2):121-125
1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偏弱,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东部地区尤其明显,北京、河北等地气温之高达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雨雪稀少,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华北、西北东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南方出现明显降水过程,江南旱情基本解除,广西、广东西部旱情缓解,但广东中东部及广西东南部降水偏少,旱情继续发展。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月内,西北太平洋共有3个热带气旋生成。  相似文献   
868.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ng,Cauletellidae gen.et 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 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869.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暗色泥岩、碳酸盐岩、煤及炭质泥岩均发育.大量区域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炭质泥岩和煤可能具有生烃能力.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3%,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平均为0.26%,有机质类型为Ⅱ1与Ⅱ2型,属中等-差的烃源岩.除都兰地区有机质成熟度过高、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外,其他地区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正处于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石灰沟地区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分别达到了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成熟度中等,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70.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的1∶25万区调工作中取得较多重要进展。在地层古生物学方面,划分出24个生物化石带(组合),发现泥盆纪植物群及地层,重新厘定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序列,研究表明昌都地块晚古生代属特提斯型生物古地理区系,发现第四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在岩石学方面,发现晚二叠世辉长岩带,新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识别出二叠纪高Ti玄武岩,并认为该玄武岩形成于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板内拉张构造环境。在构造学方面,明确提出当曲断裂带和西恰山-宋卡赛玛断裂带为区域性大断裂。在开心岭隆起的SN两侧发现两期大地动力学机制(dynam ic m echanism)不同的推覆构造。新发现数处矿化点;系统总结了调查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