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产品——雾数据集(v10),筛选整理出1983—2012年陕西省关中地区48个气象站的天气现象数据,分析关中日(站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日共有17 435站次,年平均5812站次,日呈减少趋势;关中日月分布呈“碗”状形态,其中1月(1237站次)、12月(1115站次)最多,5—8月较少为133~146站次,10月到次年3月属天气的高发期;蓝田、长安、华县、大荔是关中地区天气的高发区。2003—2012年,在关中48个站中,有25站年平均日在1 d以内,占521%,其中有13站连续10 a无日,占关中站点的27%。

  相似文献   
152.
聂高臻  高拴柱 《气象》2018,44(1):206-212
2017年10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呈偶极型,中高纬地区西风带为4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位置明显偏西。全国平均降水量46.2 mm,较常年同期(35.8 mm)偏多29%,为1961年以来第八高;全国平均气温10.6℃,较常年同期(10.3℃)偏高0.3℃。10月我国的大范围降水过程有6次,主要冷空气过程3次,其中8—10日降水过程伴随冷空气活动,给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东北南部带来该地区该季节较罕见的大范围强降水。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10月中旬登陆广东雷州半岛,给华南带来大风、降水。下旬我国北方出现一次雾 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3.
报表预审经验点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志红  陆剑红  薛凯 《气象》2003,29(5):17-17
预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解决测报工作中各种技术问题的疑点和难点 ,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 ,以保证报表质量 ,做到“出门合格”。现就在预审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推荐几种相应的处理方法 ,以供同行们参考。①参照相对湿度区分轻雾与轻雾与均为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区别在于轻雾是由已湿的吸湿性物质微粒构成 ,较潮湿 ,而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或烟粒浮游在空中构成 ,较干燥。了解了这个性质 ,我们就可参照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来辨别易发生混淆的轻雾与 ,一般判据可定为 6 0 %。②参考风速值辨…  相似文献   
154.
利用1981-2010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按照的观测和预报等级行业标准,分析河北省日空间分布特征.以石家庄为例对多日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河北省日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地区,日高频次中心随时间范围在扩大,频次有增加趋势;典型代表站日随时间呈现增加、减少和平稳变化三种态势,单站间变化差异明显;河北省日主要以能见度大于5km轻微为主,代表站中度、重度日季节变化显著,64%以上出现在秋冬季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分布主要与地理环境有关,气候上逆温层、风速、相对湿度、年降水日数与的形成有关,另外地方经济发展、人类社会活动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5.
近50年中国霾年代际特征及气象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1-2013年全国745个国家基准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中国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可能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天气主要集中在东部从华南到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日数呈增加趋势。秋冬两季是天气发生最频繁、变化最明显的两个季节。中国东部淮河以南地区秋冬两季日数在2000年前呈增加趋势,其后增加趋势变得较为平缓,20世纪90年代前日数与近地面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90年代后则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90年代前近地面风速减小和90年代后大气相对湿度降低,该区域日数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中国东部从淮河到华北大部分地区秋冬两季日数1980年后增加趋势变得不明显,这可能与该区域近地面风速和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有关。  相似文献   
156.
利用2016年10月~2017年2月激光云高仪资料,分析了、雾、轻、轻雾、晴空等天气后向散射强度廓线特征,通过统计各高度层后向散射强度、后向散射强度垂直梯度的概率分布,分析了多种天气的气溶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雾天气后向散射强度较天气大,雾厚度一般不超过300m。天气后向散射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减小缓慢,的厚度大于500m。与雾和轻雾相比,和轻天气垂直梯度绝对值取小值的概率较大。雾和轻雾天气400m高度以上垂直梯度绝对值较小,400m高度以下数值较大。由于区内粒子分布较均匀,雾区粒子分布起伏明显,雾区内后向散射强度忽大忽小,所以雾天气垂直梯度绝对值出现大值的概率较天气高。  相似文献   
157.
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   总被引:97,自引:5,他引:97  
吴兑 《气象》2005,31(4):3-7
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区分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大气中0.1μm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硫酸铵等组成的,大于1μm的粒子主要是氯化钠等组成的。这些物质的相变湿度大都在80%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建议尽快制定灰指数和预警办法,开展灰天气预测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使环境气象产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的环保措施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8.
天津一次持续低能见度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姚青  韩素芹  蔡子颖 《气象》2012,38(6):688-694
2009年1月天津发生了一次持续低能见度事件,从气象条件、污染演化过程和气流后向轨迹等方面分析该次事件是由以细粒子为主的灰天气所引起。分析表明,细粒子质量浓度是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素;细粒子在可吸人颗粒物中的富集,是造成持续性污染和能见度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西南暖湿气流控制下的静稳天气有利于污染物聚集,而以大风降温为标志的冷锋过境是细粒子清除的重要机制;能见度的周期性变化主要依赖于细粒子的富集和污染物的快速清除,并且这一过程受到周期性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成都及周边地区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成都及周边地区(包括眉山、广汉、绵阳、德阳)1980~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多种统计方法对该地区日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年平均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近5年。日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且夏、秋和冬三季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春季反之。日的月变化十分显著,大体呈"V"字型,最多出现在12月,最少出现在6月。(2)年平均日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南部以及东部的金堂、广汉、德阳、绵阳,低值区分布在成都北部。  相似文献   
160.
江苏秋冬季重度霾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秋冬季重度的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热力条件、动力条件及气流轨迹进行了分析,探讨重度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2014年秋冬季纬向环流较常年显著增强,500 hPa转西北气流对重度缓解有6-12 h的提前指示意义。重度发生时的地面形势可分为3类:均压区型、冷锋前部型和低压倒槽型。东路冷空气驱效果优于西路冷空气。重度发生时主要是贴地逆温,风速在4 m/s以下,消散前一致转北风,日变化明显,下午常有所减轻。逆温强度方面,低压倒槽型强于西路冷锋前部型,强于均压区型;逆温持续时间方面,低压倒槽型长于西路冷锋前部型,长于均压区型;逆温厚度方面,3种类型基本相当;东路冷空气影响时逆温消失。不同类型逆温强度不同可能与925 hPa和近地面的风向风速、锋前升温及气团源地有关。逆温层多在300 m以下,逆温强度为1-5℃/(100 m),近地层有浅薄湿区,相对湿度为40%-90%。动力条件方面,低层辐合下沉区域常加重,并伴有明显气流停滞区,区域过程累积风矢量和很小,在100-500 m/s范围内,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冷锋前部型气流输送的气溶胶主要来源于西北-华北地区,低压倒槽型则主要来自华南,均压区型主要来源于本地。通过研究江苏秋冬季重度的天气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可为今后预报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