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Eclogite lenses in marbles from the Dabie-Sulu ultrahigh-pressure (UHP) terrane are deeply subducted meta-sedimentary rocks. Zircons in these rocks have been used to constrain the ages of prograde and UHP metamorphism during subduction, and later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during exhumation. Inherited (detrital) and metamorphic zircons were distinguished on the basis of transmitted light microscopy, cathodoluminescence (CL) imaging, trace element contents and mineral inclus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inclusions combined with CL imaging of the metamorphic zircon make it possible to relate zircon zones (domains) to different metamorphic stages. Domain 1 consists of rounded, oblong and spindly cores with dark-luminescent images, and contains quartz eclogite facies mineral inclusion assemblages, indicating formation under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T = 571-668℃and P = 1.7-2.02 GPa. Domain 2 always surrounds domain 1 or occurs as rounded and spindly cores with white-luminescent images. It contains coesite edogite facies mineral inclusion assemblages, indicating formation under UHP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T = 782-849℃and P > 5.5 GPa. Domain 3, with gray-luminescent images, always surrounds domain 2 and occurs as the outermost zircon rim. I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pressure mineral inclusion assemblages, which are related to regional amphibolite facie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of T = 600-710℃and P = 0.7-1.2 GPa. The three metamorphic zircon domains have distinct ages; sample H1 from the Dabie terrane yielded SHRIMP ages of 245±4 Ma for domain 1, 235±3 Ma for domain 2 and 215±6 Ma for domain 3, whereas sample H2 from the Sulu terrane yielded similar ages of 244±4 Ma, 233±4 Ma and 214±5 Ma for Domain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The mean ages of these zones suggest that subduction to UHP depths took place over 10-11 Ma and exhumation of the rocks occurred over a period of 19-20 Ma. Thus, subduction from~55 km to > 160 km deep mantle depth took place at rates of approximately 9.5-10.5 km/Ma and exhumation from depths >160 km to the base of the crust at~30 km occurred at approximately 6.5 km/Ma. We propose a model for these rocks involving deep subduction of continental margin lithosphere followed by ultrafast exhumation driven by buoyancy forces after break-off of the UHP slab deep within the mantle.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究富含谷胱甘肽的酵母水解物对干胁迫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为谷胱甘肽酵母水解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基础饲料(鱼粉质量分数17.7%)中分别按质量分数0%、0.3%、0.5%、0.7%、0.9%、1.1%的比例添加谷胱甘肽酵母水解物,配制等氮等脂饲料6组(分别记为G0、G0.3、G0.5、G0.7、G0.9、G1.1),饲喂初始体质量(0.24±0.01)g凡纳滨对虾4周,测定对虾生长性能指标;对对虾进行干胁迫30 min,测定对虾肝胰腺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各处理组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 0.05)。干胁迫后,G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果糖磷酸激酶(PFK)和乳酸脱氢酶(LDH)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P <0.05),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基因显著下调(P <0.05),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  相似文献   
173.
地面测年技术——宇生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宇生同位素测年法是一种用于地面测年的技术,它能够测出103~106a之间的地貌面的裸年代。常用的宇生同位素有3He、10Be、21Ne、26A1、36Cl。地面宇生同位素的浓度与时间和地面侵蚀速率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该测年法在地貌学年代测量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4.
阿尔金山脉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阿尔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文中主要是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探讨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和剥过程。来自阿尔金山脉34个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岩样品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阿尔金山脉存在至少5个阶段的剥作用,反演出阿尔金山脉具有多期次、阶段性的隆升特征,并存在差异性:EW向的阿尔金北缘拉配泉—红柳沟山体隆升-剥时间早(61~34Ma);NE向且末—茫崖山脉的主要隆升时间位于始新世晚期—中新世(42~11Ma);沿阿尔金(主)断裂山体的隆升-剥最为年轻,存在三期主要的剥作用:10·2~7·3、5·5~4·5和2·1~1·8Ma。结合区域磷灰石测年数据、区域变形事件及其阿尔金断裂走滑历史分析,推测阿尔金山脉在晚白垩世曾有过初期隆升和剥,古近纪的剥局限于阿尔金山脉北缘EW向的山脉,始新世晚期—中新世、上新世晚期和早更新世的山脉剥作用遍及了青藏高原北缘山脉,8Ma是青藏高原抬升和变形的一期重要构造事件发生时间;前陆盆地和阿尔金山间盆地的沉积作用研究也显示了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剥过程与阿尔金断裂的走滑及其相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5.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剥露历史在合肥盆地的记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合肥盆地,其中的沉积是造山带剥历史的重要记录。自生伊利石K—Ar测年,证实了合肥盆地中部安参1井自上而下钻遇了下白垩统,上、中、下侏罗统,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下伏为奥陶系。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表明其源区为大别造山带。安参1井内下二叠统砂岩不含造山带来源的碎屑多硅白云母。自下侏罗统至下白垩统,钻遇的砂岩中连续出现了丰富的碎屑多硅白云母(Si>3.3)。这不但指示大别造山带是合肥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也限定了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早侏罗世早期就已经剥地表.继而连续出。  相似文献   
176.
秦岭-大别造山带根部超高压变质岩隆升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岩相学证据表明大别山区超高压榴辉岩是绿帘角闪岩相岩石经超高压变质而成;碰撞造山峰期超高压变质之后,由于造山带的演化,地体隆升,超高压榴辉岩普遍表现近等温减压退变质,经高压榴辉岩相至角闪岩相,然后降温降压为绿帘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有些超高压岩石则通过等压冷却过程达绿帘蓝片岩相而后降压降温为绿片岩相,随着退变质作用的进行,岩石经历多期变形可识别出6个世代,从塑性到脆性。减压P-T轨迹亦见于流体包裹体的演化,捕获压力可从2.05GPa近等温减压至<1.0GPa,含盐度显著降低,流体的Br/Cl和I/Cl比高于海水和全球平均值,说明流体来源是深部变质水。  相似文献   
177.
华北地台的地层和岩浆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北地台岩石及地层出面积的测量,并根据10个次级构造单元的统计,得出:华北地台陆地面积为1403177km2,其中基底岩系137312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9.80%;盖层(包括第四系)1097661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78.33%;岩浆岩面积166436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11.8%(其中深成岩占65.13%,浅成岩占1%,喷出岩占33.87%),且各时代岩石和地层有规律地分布。太古代与早元古代基底地层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东部和北部,特别是胶辽台隆、山西断隆和内蒙地轴;中上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地台的北部和东部,特别是豫西断隆和燕山台褶带;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中部和南部,特别是山西断隆和鲁西断隆;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中部和西部,如鄂尔多斯台坳、内蒙地轴;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南部和西部,如华北断坳和鄂尔多斯台坳。从整个华北来看,从东北向西南地层由老到新,反映出华北地台的演化是从东向西,从北向南,岩浆岩有沿地台北部和东南边缘分布的特征。从时代上看主要是以燕山期的深成侵入岩为主。本次测量结果已用于设计华北陆壳的体积模型和质量模型,计算华北陆壳的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178.
中国东部地壳元素丰度与岩石平均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迄今我们习用的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和岩石平均化学组成的文献值大多是收集的汇编数据,不少微量元素特别是贵金属等难测元素的丰度所依据的样品的代表性和测试质量难以考证,其值存在着颇大的不确定度。本研究立足于实测资料,在中国东部系统采集了各类火成岩和变质杂岩体及各时代的标准地层剖面岩石样品28253个,组合成2718个分析样。采用中子活化等15种可靠分析方法测试,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质量监控。求得的华北地台地壳、中国东部上地壳和出地壳及各类岩石的78种化学元素丰度,显著改善了地壳和岩石的化学元素丰度,填补了多种岩石微量元素丰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9.
蚌湖与鄱阳湖水位关系及滩地淹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3,1994年蚌湖与吴城修水站水位同步观测数据及1951-1987年该站的水位资料,通过地形调查、对比研究及数学分析,得出结论:典型湿地与鄱阳湖的水位存在高水位一致性、中水位相关性、低水位不相关性,此规律是由湿地地形与鄱阳湖水情所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湿地不会干涸;湿地水位相对鄱阳湖滞后效应不明显;利用湿地与鄱阳湖的水位关系及其历史水位资料等,可以对湿地的淹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0.
低噪声水泥路面的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型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两种主要形式——石混凝土路面和无细集料混凝土路面,在西方国家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结合我国国情,就其在我国的推广及应用,从材料、工艺、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