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银川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静小风频率、逆温厚度强度、混合层高度等的差异。结果表明:雾主要出现在傍晚~夜间~第二天上午12:00之前,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霾主要出现在08:00~14:00,11:00前后最多,其他时间段相对较少;1981-1995年间,霾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6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高峰。秋冬季是一年中浓雾-强浓雾及重度霾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夜间出现浓雾和强浓雾时,对应混合层高度均≤150 m,占比达100%;有霾出现时,污染潜在等级以2级为主,混合层高度在150< H≤ 350之间的占比达75%。小风条件下出现轻中度霾的概率比静风大,静风条件下出现重度霾的概率比小风大。雾霾天气时,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其次是较稳定类(E类)。  相似文献   
102.
对2013年1月北京出现的持续严重雾霾天气的成因及特点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持续雾霾天气是由于稳定的层结、持续偏南风及较低的气温共同影响造成。依据服务经验,重点对雾霾天气的预报和服务措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预报上,利用气象部门数值模拟和天气预报的技术优势,针对雾霾的区域性分布特点,为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预报和直观的产品;在服务上,注意抓好时机,利用气象部门的特殊角色,对政府部门、公众和专业用户,根据他们的需求特点,提供相关的服务。另外,还对今后雾霾服务气象部门需要加强的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酒江伟  张敏 《热带地理》2016,36(2):181-188
由于不同阶层居民资源获取和选择能力的差异,导致雾霾这种外部环境制约有差异地内化为个人的感知和心理制约,出现不同阶层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的日常生活时空行为差异。通过对南京市老城南地区居民日常消费活动的调查访谈与情景阐释,发现雾霾影响下居民的消费活动随着消费类型以及消费者阶层的差异呈现不同的时空间变化特征。另外,由于不同阶层冲破制约的能力存在差别,致使应对雾霾的消费行为与活动出现差异。低阶层面对恶劣天气影响的能动性非常局限,往往做出被动妥协行为,而中、高阶层则积极主动应对雾霾危害。研究进一步强调,负面环境制约,如消极的天气影响,有可能放大现有的社会经济差异,使不同阶层之间的日常生活空间隔离加剧。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利用GNSS观测数据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相关原理,分析了北京地区春、夏、秋、冬时节的可降水量、天顶干延迟ZHD与雾霾浓度PM2.5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北京地区不同季节的PWV、ZHD与雾霾浓度PM2.5的相关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冬季的相关性最强,春季和秋季的相关性次之,夏季的相关性最弱。通过试验分析,笔者认为利用GNSS反演获得的PWV、ZHD等气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雾霾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05.
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大任务。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为导向,从探究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作用出发,分析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并以“雾霾天气及其防治”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6.
孙鸿鹄  甄峰 《地理科学》2019,39(5):788-796
基于居民活动视角解读城市雾霾灾害韧性潜在的人地关系内涵,以南京市主城区进行韧性评估的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韧性提升策略。结果表明:主城区雾霾灾害韧性整体处于处于低水平,现状建成环境适应性效果有限。居民活动扰动性、建成环境适应性分别呈现冷热“多核”圈层集聚、“带状”集聚的空间特征,两者匹配失衡导致霾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异不显著且大部分地区水平较低。居民活动扰动性主要受雾霾严重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建成环境适应性受生态减霾性、设施避霾性影响均较大,雾霾灾害韧性则更受居民活动扰动性影响。雾霾灾害韧性的建设应针对性地提升建成环境适应性或降低居民活动扰动性,并注重两者在空间优化措施上的匹配。  相似文献   
107.
江苏省快速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日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宋娟  程婷  谢志清  苗茜 《气象科学》2012,32(3):275-281
利用气象观测和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江苏雾霾时间空间分布和城市化对年雾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的苏南地区是霾天气高发区,年霾日数超过100 d;(2)江苏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2000年以后,夏秋季霾日数明显增加;苏南是霾日数显著上升的区域,增长率≥30 d/10a;(3)1978—1991年江苏三大区年工业增加值处于较低水平,增速缓慢,1991—2002年,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2002年以后迅速增长;与此对应,各区年霾日数从1990s初期缓慢上升,2002年以后快速增长;在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苏南地区,1975—2000年各季节霾日数上升也不明显,2000—2008年,苏南城市化率从37%迅速上升到60.2%,霾日数也迅速上升,这表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导致年霾日数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在多雨多雾地区,GeoEye-1卫星获取遥感图像时常受到雾霾的影响。由于雾霾对电磁波有吸收、折射、反射和散射作用,导致遥感图像清晰度降低。因此,尽可能地消除雾霾对图像的影响,才能有效地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利用ENVI软件作为图像处理平台,分别选取了国内外常用的"同态滤波"、"小波变换"和本文提出的"波段计算组合"3种去雾霾方法对GeoEye-1图像进行去雾霾处理效果的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波段计算组合"方法去除GeoEye-1图像中的雾霾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雾天气向霾天气转化时气溶胶颗粒物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自然界中雾天气向霾天气转化的现象,提出建立和发展雾环境气溶胶颗粒物多效应的动力学模型。基于离散系统的颗粒群平衡方程和多重Monte Carlo算法,分别对雾形成阶段(凝并、冷凝和成核3个动力学事件占主导)、雾发展阶段(凝并、破碎、沉积和成核4个动力学事件占主导)和雾消散阶段(破碎、蒸发和沉积3个动力学事件占主导)气溶胶颗粒物平均体积、颗粒数目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颗粒物的初始体积尺度为1,经过雾的生命周期进入消散阶段时,尺度为0.0156的细小气溶胶颗粒数目迅速增加,1000 s时间已发展至初始值的8.12倍。研究结果解释了自然界中雾天气向霾天气转化的过程和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0.
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观象台风廓线雷达资料及污染资料,分析了2005年11月2-5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中低空扰动、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对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对中低空的扰动很敏感,且扰动越靠近地面,层次越厚,污染指数下降越明显;城区PM10浓度明显高于清洁对照站定陵,但北京地方性山谷风对城郊浓度日变化有明显影响,当谷风加强时,定陵站浓度接近城区并有可能高于城区浓度,谷风有对城区重污染向郊区输送的作用;雾霾天气下热岛效应显著,热岛对PM10浓度的影响相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说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