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使用Cinrad/CD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在流域交汇处的东风湖地区湖面大风的产生原因和降雹的RHI(range—height indicator,距离高度显示器)特征。对鸭池河流域范围内两个雹云回波移动演变个例的分析表明,具有多个小尺度对流中心的雷暴自不同河段跨河后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具有利已路径的特性。  相似文献   
82.
南阳市冰雹天气过程和人工防雹作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0-2003年南阳市出现的70个冰雹天气过程资料,分析了冰雹分布的特点、源地、移动路径和出现冰雹天气时的天气图、探空及雷达资料.结果表明:西峡、内乡、邓州、唐河冰雹发生较多,冰雹天气多出现在4-8月,在13:00-22:00时段内发生的冰雹约占92.4%;降雹天气形势有西北气流型、低槽(低涡)型、西南气流型;当T850-400>36 ℃,08时0°层高度H0≤4817m, T地面-400≥42.4 ℃或39.6 ℃≤T地面-400<42.4 ℃且T-TD<3.5 ℃,地面总温度Tσ≥60 ℃时可作为冰雹预报的条件.冰雹云团的雷达回波特征为组合反射率因子≥60 dBz, 回波顶高≥11 km, 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30 kg/m2.  相似文献   
83.
用能量分析方法识别冰雹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GMS TBB遥感资料和湿-比有效能量方法分析了1998年巴盟地区9次降雹过程,认为:(1)云顶温度及其水平梯度是识别冰雹云的重要参量,云顶温度低于-25℃才可能出现有灾冰雹,预报区云顶温度水平梯度大于50℃/50km才可能出现重雹灾;(2)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是高能舌,而中高层低能中心和负能量平流中心位于其北或西北方;(3)有雹无灾冰雹云生成前低层没有高能舌,在降雹区西北方450km以内也没有中高层低能中心。  相似文献   
84.
满城冰雹云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青  王雨曾 《气象》1995,21(6):33-38
根据探空、雷达观测以及降雹资料,对河北满城地区1986-1990年64次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冰雹云类型作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冰雹云分为5种类型:强单体、点源雹云、传播雹云、多单体及弱单体雹云。5年的统计资料得出,满城地区以多单体、弱单体雹云为最多,强单体雹云和传播雹云是该地区主要成灾雹云。  相似文献   
85.
利用宁夏地区2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对降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宁夏地区20世纪60至80年代为降雹多发期;②宁夏降雹整体上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但不同区域发生时间又有所不同,北部川区降雹类型属于夏季频发型,中南部地区属于春末夏初频发型,两种类型降雹高峰期相差1个月左右;③9成以上的降雹出现在12:00—20:00;④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为高原和山地多,平原和沙漠少的特征,主要降雹区域集中在六盘山山脉所在的固原地区。  相似文献   
86.
87.
有关闭集和同胚的条件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8.
基于神经网络B—P算法的雹云识别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本文根据成都、内江和泸州等地的雷达回波和部分探空资料,应用神经网络B-P算法建立了不同地区的3参数和4参数雹云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得到较高的拟合率和预报准确率,而且由于B-P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莒县近50年冰雹灾害调查资料的分析,得知莒县为山东省冰雹灾害多发区.冰雹云主要有4条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90.
桂西北地区降雹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