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2篇
  免费   1209篇
  国内免费   1698篇
测绘学   891篇
大气科学   4599篇
地球物理   867篇
地质学   1070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260篇
综合类   353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云图及广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7年6月9~10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1)对流层中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上千下湿”相配置的垂直环流结构特征,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此次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所需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2)MCS云系生成、发展于南支槽和西南低涡东南侧的暖湿气流所形成的云系中;3)在雷达回波图上,MβCS回波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右移风暴移动特点和“列车效应”,且发展成熟阶段的回波呈显著的“弓形”和“人字形”水平回波演变结构。  相似文献   
992.
对雷电信息分析系统的软件环境、体系结构、基本技术和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基于WebGIS的多种地图操作功能和雷电数据的查询、统计、叠加于一体的可视化显示,可得出东莞乃至广东省雷电特征,为防御雷电灾害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93.
利用秦皇岛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应用干模式的4DVAR系统反演发生在河北省昌黎县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二维风场,得到较为真实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状况。强降水发生在"人"字形切变线的暖式切变线的前侧,当暖式切变线附近出现中-γ尺度闭合气旋性环流时,降水进一步增强。由于采用干模式的变分方法,每4 min就可完成一次风场的反演,其业务化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暴雨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08年6月1日至6月2日云南大理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前三维风的脉动变化较大,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风速切变,最大探测高度明显升高;降水期间可以对降水性质进行判断;降水期间功率谱密度出现双峰谱,能测出垂直气流速度及下降粒子速度,通过这样的分析,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皖北两次龙卷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育  张学贤 《气象科技》2012,40(2):268-273
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高密度地面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安徽省灵璧县和泗县发生的两次龙卷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龙卷风发生在低空急流的北端左侧以及高湿中心和水汽辐合中心的交汇处;龙卷风发生前低层垂直风切变强烈;龙卷风发生在地面辐合最强的地方,为判断龙卷风可能发生的区域提供了线索;龙卷风发生前10~20 min均有龙卷涡旋特征报警,同时有中等强度中气旋配合;灵璧龙卷风出现在母体风暴的南端,强回波在3 km以下;泗县龙卷风发生在带状回波的中部,中气旋由弱发展为中等强度后一个体扫龙卷出现,龙卷风发生时强回波有断裂和突前以及中气旋顶高下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新一代天气雷达是一个组成结构复杂的探测平台,各个组合之间比较分散。由于机械运转的持续性,且对运行环境要求严格,所以雷达系统易发故障。对不同类型的雷达故障进行归纳和简析,并进行归类,按照雷达故障产生的原因分类为:雷达部件故障、软件故障、灾害引起的雷达故障、虚假报警、雷达产品图像错误。天气雷达故障处理和故障标准化平台的开发将相应的成果应用于日常的气象探测设备的监控业务中,并集成到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以实现天气雷达故障的快速响应和维修。对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运行能力进行了计算,并抽样其中2种型号的天气雷达,对故障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故障的分系统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97.
张勇  刘黎平  张志强 《气象科技》2012,40(3):445-449
基于组网雷达的组网产品组合反射率因子(CR)与回波顶高(ET)资料分析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登陆期间的结构特征,并比较了CR与ET特征的异同,分析了造成异同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在登陆过程中,眼区逐渐被填塞,核心区内的对流活动有所增强,之后迅速减弱;各距离圈上的平均CR与平均ET随距"黑格比"中心的距离呈单峰分布的特点,但平均CR与平均ET的单峰分布并不是一一对应,前者峰值较后者更靠近台风眼中心。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常规分析资料、雷达产品和太原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出现在太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空冷涡和中低空暖湿气团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②雷达回波的形状、结构、VIL均显示出强对流特征,速度辐合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风切变。③逐小时变温场显示出冷空气入侵路径、强度,负变温中心未来成为强对流天气区。④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逐小时变压场的负中心与随后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区有效对应。⑤对流发生前,单站气象要素出现显著的不连续变化,气压和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气温变化则反位相,3者在对流发生前1h同步出现谷(峰)值,灾害天气出现在之后的要素陡升(降)时段内。  相似文献   
999.
2009年天津地区首场降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薇  靳瑞军  孟辉  王兆宇 《气象科技》2012,40(6):996-1001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与风云卫星云参数反演产品,对天津地区2009年的首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造成此次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东移高空槽和地面倒槽;②降雪回波具备典型层云稳定性降水回波的特点,最强回波不超过35 dBz,伴随着降雪结束,回波顶高有所下降;③降雪过程云粒子有效半径数值维持在20μm,云体过冷层厚度、云顶高度较大,云顶温度在-30℃左右.随着降雪结束,云粒子有效半径、云体过冷层厚度和云顶高度数值逐渐减小,云顶温度则有所升高;④地面降水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体过冷层厚度呈现正相关,与云顶温度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测量的参数KDP在定量估测降雨强度和识别降水粒子相态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鉴于雷达实测KDP值来源于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信号处理器(RVP8)的结果,没有具体的计算过程,不便于进行雷达资料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探讨总结了KDP的3种算法,通过实测数据,将雷达信号处理器(RVP8)观测的KDP作为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误差最小,精度最高;讨论了沿雷达径向,不同平滑距离对最小二乘法KDP计算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雷达实测KDP与通过Z-R关系计算的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显示,5 km的距离长度既能起到足够的平滑作用,又能保持足够的气象信息,不至于影响测量降水效果;同时,KDP与降雨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强降雨阶段尤为显著,可以利用KDP来估算反演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